如何使內涵的文化元素顯性化并且內化,從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是每個想持續發展的企業需要思考并挑戰的一個課題
有“信仰”的企業才能長久
提起文化,如果我們放眼國際,恐怕大家很快就可以聯想到美國的實用與理性,日本的精細與社會責任。如果我們收回眼光,我們就會想到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重人倫,想到東北人的憨厚、山東人的豪爽、溫州人的智慧、湖北人的精明等等,這些無不凸顯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歷史的不同文化特征。
在中國的今天我們講科學發展觀,創建和諧社會,這是作為一個國家的發展在不同的發展時期融入的新的文化元素,這些思想指導著企業及公民的經濟行為與生活行為。
在經濟全球化,競爭環境愈加復雜的今天,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如何生存并持續發展被越來越多地關注。當大家信勢旦旦要將企業辦成“百年老店”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基本事實:世界上存在歷史超過500年的組織只有兩種,教會和學校。而這兩種組織的共同特點是,都有深入人心的信仰,都有深入行為的傳統。
通過對世界500強企業的深入分析,我們得到這樣一個基本商業規律:只依賴策略和招術獲得比較競爭優勢,可能帶來短期盈利,但這樣的企業基本可以斷定很難做長久。而真正追求公司價值最大化的優秀企業,必然關注持續盈利能力,這樣的企業才有可能建立起核心競爭優勢,而核心競爭優勢的獲得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回歸到最樸素的商業邏輯,扎扎實實地建設最底層的基本制度和核心文化理念,并全力以赴、持續不斷地滲透到每個員工的骨子里面、行為當中。這樣的企業才是真正有“信仰”有“傳統”的企業,才是真正可以做長久的企業。
優秀的文化有共通之處
在多年的咨詢工作中,接觸了上千家企業,也近距離接觸了上千名企業家。有些企業在短短的幾年內有了高速的發展并且上升趨勢也非常好,而有些企業則停滯不前,有些甚至走了下坡路。當然企業的發展與否有很多綜合的原因,但當我們關注那些經營好的優秀的企業時會發現,他們有著幾個突出的特點:高效的組織、優秀的文化、良好制度、流程與運營機制。而優秀的文化中又有四個共通之處:團隊的協作精神、以客戶為中心、平等對待員工、激勵與創新。
企業就如一個生命體,對于企業的生命力來講分兩部分推動,一個是冰山之上的企業的品牌、形象、制度體系以及員工的行為表現等;另一個則是冰山之下的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的自我認知、特質與動機(愿景、使命、核心價值理念等理念體系)。如何讓企業內涵的理念體系顯性化,并且經過系統的規劃設計使之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文本化,而后通過持續的企業文化建設使之在員工心中內化,最終反應到冰山之上的生機勃勃?
企業文化就如空氣之于人,是企業持續生存與發展的必須與根本。如何使文化浮出水面,使內涵的文化元素顯性化并且內化,從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是每個想持續發展的企業需要思考并挑戰的一個課題。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內在源動力。企業文化建設則是一個系統修煉的過程,是靈魂到行為的打造,是優秀傳統的沿襲,是企業由內而外的塑造與提升,同時也是對阻礙企業發展的一些文化元素的揚棄。
走出企業認識文化誤區
在幫助多家企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規劃與推動實施的咨詢實踐中,感受到不少的企業對企業文化的理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誤區,而且不知道該從何入手展開企業文化建設,有些企業非常擔心文化建設會流于形式。
如果不走出誤區,很難使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有效展開。從認識的誤區來看,存在于幾個關鍵層面:
一是企業文化表象化。很多企業認為公司有了朗朗上口的口號與標語,有了具有感召力的掛在墻上的使命、愿景、價值觀,企業的各項活動也搞得熱熱鬧鬧,有企業文化手冊,有員工行為規范,就認為企業的文化建設很好了。其實,很多這樣的企業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的情況,即不能真正地將企業的核心理念系統落實到制度與員工行為層面。另外一些企業在表象化方面表現為重設計輕變革,忽略了關鍵的人的因素,沒有讓員工參與進來,只是自上而下地灌輸,導致企業文化建設受阻嚴重。
二是企業文化角色獨立化。有些企業認為企業文化建設應由人力資源部門來主導(或者是依賴于咨詢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個一把手工程,應該形成企業的高層親自掛帥,中層與骨干帶頭,員工積極參與的局面。
三是企業文化斷層化。現在的很多企業對于企業文化的建設還都停留在形象宣傳與行為規范層面,對于理念的內化以及制度與理念體系的匹配上下的功夫還很少,使得企業的文化建設缺少靈魂性以及支撐性的東西。可以想象,根不深入土壤,缺少干的支撐,枝椏和葉子的生命力亦蕩然無存,這同時也是很多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易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是企業文化類同化。我們經常會看到或聽到同樣的理念,學習、創新、拼搏、進取、奉獻、卓越等詞被頻繁應用,甚至有些CI策劃也非常趨同。很多企業為了順應時代的步伐,趕時髦地在企業內部大搞企業文化建設,它們或者借鑒優秀企業的文化理念或者照搬成功企業的CI策劃,如此的結果是很多企業文化表現千篇一律,缺乏個性;重視文字的工整,忽略企業個性內涵的挖掘與特性的表達。
五是企業文化短期化。企業文化只有系統規劃長期建設才可以見其功效。就如人的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從最根本的觀念的轉變、態度的轉變、行為的轉變到最終的結果的不同。要把企業文化建設放到管理變革的大背景下去看,管理變革與改善不能一蹴而就,尤其在變革的過程中,人們觀念的轉變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需要企業文化建設把眼光放長遠,制訂長遠的建設目標,分步持續地進行。
建設企業文化把握關鍵環節
我們再從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來看,有幾個關鍵環節需要重點把握。
首先明確做什么。從企業文化的診斷、企業文化的提煉與規劃設計到企業文化的持續建設與改善提升。這三個大方面的工作是企業文化系統建設的三步曲。這就如在大海中行進的船,只有明確了前進的方向才可以使各項工作有序展開。
其次明確怎么做。企業文化建設要從理念體系、制度體系、行為體系、物質體系四個方面系統地、漸進性地來進行。我們可以采用企業文化生根八步法來全面系統地展開企業文化的建設工作:一是明確企業文化建設的總目標與策略。要制訂長期、中期、短期的目標,并從變革的角度制訂相應的策略,充分營造變革的氛圍以輔助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有效展開;二是進行理念體系的提煉與規劃設計;三是根據理念體系進行制度體系的審視與完善;四是根據核心價值觀確定用人標準;五是根據核心價值觀明確員工行為規范;六是制定企業文化建設規劃與實施方案;七是建立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保障與制度保障體系,以及效果評價與反饋機制;八是運用PDCA管理循環法持續展開并完善各項建設工作。
最后還要強調誰來做。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人化”。人是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也是文化的實踐者。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我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企業家;二是企業中層與英雄人物;三是企業員工。
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企業高層領導應該親自掛帥,尤其是在理念體系的踐行過程中應該做到率先垂范。
企業家在企業中的角色:“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如何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二是牧師,不斷布道,使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張瑞敏。”
企業的中層領導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上承下達的作用,他們對理念的認知以及在行為層面的表現對員工起著直接的影響作用;而企業的英雄人物就像一個火車頭,在強文化中,是中流砥柱。他們的行為有著強烈的示范效應,是先進文化的體現者,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員工是企業的大多數,企業文化建設需要員工的積極參與,人人修煉,才能最終修成正果,修成大器。
企業的成長如人的成長,企業的文化建設又如人的內修品質外練技能。一個成功的企業會經歷:共同的價值理念、向上的團隊氛圍、堅決的執行能力、良好的組織習慣、卓越的經營業績的打造,最終走向持續的長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