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禍得福“怪難吃”變身休閑美食
2000年4月,下崗后的朱燦在重慶市一家商場旁邊開起了一間只有三張桌子的小吃店,取名“好美味”,主要經營米粉、米線和一道叫做香酥雞柳的特色菜。這香酥雞柳是朱燦身為國家特級廚師的爺爺一道從不外傳的拿手菜,以雞肉為主要原料,輔之以當歸、黨參等數十種名貴中藥材和調料秘制而成,外觀金黃,外酥里嫩,是一道既好吃又保健的美食。雖然有香酥雞柳做招牌,可也難抵小吃店名氣小、檔次低的劣勢,加上周邊一些飯館的激烈競爭,店里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朱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這天,店里來了一位顧客,要了瓶啤酒,點了份雞柳,誰知,雞柳剛入口就大罵:“呸,呸,這是什么好美味啊?明明是怪難吃!”朱燦連忙跑過來問個究竟,原來自己由于生意不好,情緒低落,心不在焉,在做雞柳時,把幾種調料放錯了,使美味變成了怪味。他連忙賠禮道歉,但這位客人就是不依不饒,引得左鄰右舍都來圍觀,朱燦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更氣人的是,第二天竟然有不懷好意者用毛筆在他的店門上寫上了“怪難吃”三個大字,朱燦本想馬上洗去這三個字,但轉念一想,這確實是自己的錯呀,不如留下這三個字,時時警示自己。從那以后,朱燦盡心盡力、熱情真誠地招待每一位顧客,說來也怪,自從門上有了“怪難吃”三個字以后,光顧小店的顧客竟然越來越多,原來他們都想知道“怪難吃”到底是什么,究竟難不難吃,結果一吃香酥雞柳就都迷上了。后來,朱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取下“好美昧”換上了“怪難吃”的招牌,自那以后,他的小店門口常常排起一條長龍。“怪難吃”的香酥雞柳從此名震山城,漸漸成為繼重慶火鍋之后又一道地方特色小吃。
“怪難吃”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專程從遠道趕來品嘗,其中也不乏想要學藝的人,看到他們中間有許多是下崗職工,聯想到自己下崗后辛苦討生活的遭遇,朱燦琢磨著不如將這項手藝傳授出去,他試探著跟爺爺說出自己的想法,沒想到爺爺立刻就同意了,還鼓勵他要干就干出點名堂。朱燦信心倍增,但也犯了愁,香酥雞柳雖然好吃,畢竟只是一道菜,下崗工入學了去,至少也要開個小吃店才能派上用場,成本太大,怎樣才能讓他們更方便地從中獲利呢?他馬上對當地市場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由于受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休閑食品正在成為人們的飲食新寵,尤其受到年輕人的喜歡,如果把香酥雞柳從飯桌上獨立出來,變成一種休閑食品,在學校、商場、集市、步行街、鬧市區的百貨店、副食店、冷飲店等地,現場加工,現做現賣,即買即吃,一定會在當地掀起一股休閑美食熱潮。朱燦馬上投入研究,綜合“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的優點,對香酥雞柳的制作工藝進行了改進。他還發明了一種專門的加工設備,這種設備只要一個人即可操作,無油煙,用照明電或煤氣均可,沒有文化基礎的人只要一天就能學會,兩三天就能熟練掌握整個操作過程,而且占地面積小,經營者無需門面投資,僅0.5平方米的一個柜臺或一個流動餐車就可以現場加工出售。與此同時,朱燦又在爺爺的幫助下,對產品的品種和口味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除了雞肉外,還增加了以牛肉、豬肉、海鮮、蔬菜、水果等為主要原料的產品,推出了香酥鳳爽多、咖哩脆牛排、香脆功夫丸、黃金雞米花等三十個品種,分麻辣型、鮮香型、蒜香型、芥末型等多種口味,鮮脆可口、外酥里嫩、香入鼻腔、鮮至肺腑,不僅受到青年男女和學生們的歡迎,還贏得了不少中老年朋友的青睞。
精心運作小生意拓展全國市場
為了突出產品的時尚性、休閑性,朱燦專門請來專業的營銷人員和廣告設計師,對oJ隆難吃”系列食品進行了全方位的包裝,從食品包裝袋、廣告招貼畫、吊旗到招牌、店面布置、員工服裝都進行了統一的設計。包裝袋上印有為該產品專門設計和注冊的卡通動物標志;廣告招貼畫和吊旗上印有為該產品專門設計的廣告語——“吃難賣,賣難吃,難吃才賣:悔不吃,吃不悔,不吃才悔”、“人是鐵,飯是鋼,吃了怪難吃心不慌。”就連員工的服裝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以紅色和黃色為主色調,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2002年底,朱燦在重慶成立了“重慶朱燦·怪難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正式面向全國招商,并請來專門的營銷專家制定了完善的代理加盟政策,加盟商只要交納3080元(函授2580元),就可以獲得總部為其提供的授權加盟證書、全套機器設備、操作技術、配方資料、統一工作服、營銷手冊,同時免費獲得一定數量的包裝袋、廣告招貼畫、吊旗等物品,使加盟商一旦投資,就可以立刻投入運營。“怪難吃”美味、健康、時尚的獨特優勢和優惠的加盟舉措很快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不到一年,就在全國發展了500多個加盟商,即使在受“非典”嚴重影響的日子里,短短36天仍然火爆加盟56家:因為每地限額加盟,甚至出現同一地方的加盟商為爭名額而竟相抬價的場面,最后,只有采取抓鬮來決定花落誰家。朱燦對其中45位加盟商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他們的收入都不錯,其中月利潤3—5千元者占21%,5-7千元者占33%,7千元以上者占15%,只有11%的人,囚選址不當,收入在3千元以下。在2003年10月16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美食節上,“怪難吃”火爆異常,即使參會晚、展位偏,也沒有阻擋投資者的熱情,讓天津狗不理、重慶小天鵝等行業巨臂也紛紛側目。
貴州六盤水的李先生2003年9月加盟“怪難吃”后,很快在當地的夜市支起了一個流動攤位,雖然每天只經營幾個小時,但每月的純利潤都在2000元以上,心懷感激的李先生非要給朱燦寄點兒當地的土特產,被朱燦婉言謝絕,無奈之下只得送來一面寫有“感謝帶領我們走上致富路”的錦旗,了表心意。可是,用李先生的話說:“‘怪難吃’帶給我的財富與創業的自信,哪是一面錦旗就能表達盡的?”福建長汀縣的黃小姐原本是個普普通通的打工妹,自2003年12月加盟“怪難吃”以來,也成了親戚朋友眼中的小老板,她的“怪難吃”休閑美食店坐落在縣堀體育館的旁邊,雖然只有七八平米大,但每月的純利潤都在3000元左右,比打工強多了。
長沙的馬先生原是一家酒廠的代理商,雖然每年的盈利都在五六十萬元,但資金占有量大、競爭激烈、品牌優勢不明顯等問題也使馬先生深感疲憊。2004年初,馬先生通過一家媒體了解到了“怪難吃”,立刻被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和作為一個休閑美食品牌的巨大潛力所吸引,專程前往重慶考察,在實地參觀了總部五百多平米的樣品陳列間、培訓基地和學員宿舍,親口品嘗了各種“怪難吃”小吃后,張先生心服口服了;聽說總部允許投資者申請區域獨家代理權,自行在當地發展自己的加盟商,所得利潤由代理商獨享,總部按出廠價提供設備、包裝、授權證書和宣傳資料,并在全國媒體上對獨家代理商進行免費的廣告宣傳,馬先生義無反顧地申請成為“怪難吃”長沙市的總代理。為了給加盟商樹立樣板、積累市場、開拓經驗,馬先生首先在當地一所大學附近和一個商業中心分別開起了兩個小店,經營各種“怪難吃”休閑美食,現場加工,按串銷售,每串售價0.5—3元,平均每天可售四五百串,營、僅額六七白元,利潤在三百元左右,除去租金、水電等其他費用,每個店月純利潤可達四、五千元。馬先生又推出了兩個流動攤點,白天擺在學校附近,晚上到夜市上經營,每個攤點每月平均利潤也可達3000元左右。馬先生感慨地說:“別看‘怪難吃’項目不大,賺錢卻不少,而且賺得特別輕松。”看到馬先生的生意如此火爆,許多人特別是下崗職工和待業人員都想加入其中,馬先生也想將這一致富項目盡快介紹給其他投資者,目前正在籌劃拓展加盟商市場,他還打算建立一個配送中心,為飯店和其他小吃攤位配送生的或半成品的“怪難吃”休閑食品,為自己再增加一個盈利點。
立足長遠“怪難吃”成就知名品牌
在受到廣大消費者和投資者普遍歡迎的同時,“怪難吃”還贏得了許多專業機構的認可,先后成為中國飯店協會理事單位、中國烹飪協會會員單位,被評為“全國綠色餐飲企業”,并當選為重慶市飲食行業協會常務理事、重慶連鎖經營協會常務理事。朱燦也進一步確立了將“怪難吃”打造成中國休閑美食第一品牌的發展目標,在擴大招商的同時,將主要精力轉移到品牌的建設、維護以及后續產品的開發上來。
為此,他特別聘請了曾經長期在麥當勞加州公司品質部從事研發工作、對西式美食有深厚造詣的米歇爾博士為總部開發總監,與中國的美食專家們聯合組織新產品開發,使“怪難吃”休閑美食系列化、精品化,使加盟者每個月都能免費獲得新品種,保證加盟商有一個持續發展的空間。最近剛剛推出的“怪難喝”系列飲料就是為了適應人們夏季飲食需要、歷時半年多特別研制推出的,以各種天然水果、蔬菜為主要原料,輔之以蜂蜜、酸奶、蘆薈等精制而成,有香蕉天使、草莓公主、木瓜皇后等一百多個品種。在繼承“怪難吃”系列食品營養豐富的特點同時,也具有休閑、時尚的特點,現場制作,現做現賣,其色彩絢麗,清爽宜人,富有詩意的名稱很容易吸引追逐流行、時尚的年輕人的注意。“怪難喝”系列飲料每份售價2—3元,利潤在50%左右,與“怪難吃”系列小吃合并經營效益明顯,而單獨經營一家“怪難喝——喝吧”利潤也很可觀。
在與加盟商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朱燦深深地體會到單單為他們提供一個好的項目是不夠的,還要幫助他們成功運作,實現穩定經營、長久獲利。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使加盟商少走彎路,總部除了對加盟商進行專業的營銷培訓外,還派資深營銷專家給予加盟商營銷方案支持和廣告宣傳支持,保證其輕松操作,盡快獲利。在這方面,“怪難吃”特別強調“小項目、大經營”的經營思路,積極套用大公司、知名品牌的營銷策略總結自己的營銷小竅門、小技巧,如發放氣球等開業贈品、每天推出一款特價食品、消費累積到一定數量贈送小紀念品等,這些策略被全國各地的加盟者靈活運用,使“怪難吃”不僅在產品特色上超出其他傳統小吃,更在項目運作上顯示出品牌的價值與意義,直接帶來營業額的不斷攀升。
截至目前,“怪難吃”已經在全國發展了1000多家加盟商,幫助數百名下崗職工走上了致富之路,每當有加盟商打來感謝電話或寄來感謝信,朱燦都興奮異常,他說:“只有每一位加盟商都成功了才是我們真正的成功,我有信心與全國各地的投資者氣;同走上成功之路’,一同將‘怪難吃’做成中國休閑美食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