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寬容,就成了一種縱容,面對我們身邊不時爆料的“問題外企”,或許也就沒什么奇怪的了
隨著“多家客戶舉報富士施樂涉嫌嚴重走私”的消息曝光,富士施樂再次成為走私丑聞的主角。本年度遭遇信任危機的跨國企業,富士施樂并不是第一家,卻是非常受關注的一家。
“富士施樂提供的合同,霸王條款太多,產品缺少商檢認證。”為了證實“富士施樂的產品的確存在問題”,上海電腦打印公司、北京康文偉義印刷公司、深圳正方實業公司等富士施樂的幾大客戶在10月末都向工商管理部門和海關提交舉報信,指責富士施樂“涉嫌走私”、假冒“企業自用”之名進口銷售產品。
在中國,海關對走私的打擊力度一直很大,富士施樂此舉無疑是當了“出頭鳥”。針對富士施樂涉嫌走私的傳聞,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數碼印刷專業委員會已召開會員會議,提醒會員單位注意其各自設備買賣合同的合法性,以免遭受損失。可以說,富士施樂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而這一切源于9月5日,富士施樂實業分別就7項合同向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上海電腦打印有限公司歸還欠款總額300多萬元。之后,上海電腦打印總經理楊偉光馬上做出反應,“只要提供證明文件,證明這些設備賣給我是合法的,這些錢我馬上還給他。”
富士施樂這次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多年來,富士施樂一直在中國的數碼打印和數碼印刷設備領域處于壟斷地位,市場份額占到75%左右。富士施樂是日本富士膠卷株式會社和美國施樂公司各占75%和25%股份的合資企業,成立于1962年,總部設在東京。在打印行業,富士施樂一直是激光打印技術的先行者,在全球范圍內都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這下,“大佬”的面子似乎有點過不去了。
一系列的事情發生后,富士施樂出人意料的選擇了沉默。僅以一句“根據公司政策,在雙方訴訟期間,富士施樂(中國)有限公司將不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而婉拒了記者,這使得原本撲朔迷離的案情又蒙上了一層灰色。
遺憾的是,并不僅是富士施樂一家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所作所為傷害了忠實的消費者。前段時間,家樂福涉嫌虛假宣傳,雀巢等外資食品巨頭出現的品質危機,以及最近索尼等公司出現的顯示屏問題,同樣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些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都是響當當的,是質量和信譽的保證,如今卻紛紛走進“灰色地帶”。
令人吃驚的事當然還有,——這是富士施樂二度被指控走私。在2003年2月25日,因富士施樂公司涉嫌走私,北京市工商局曾對富士施樂公司在市場上已售出的部分產品進行扣留封存。“但后來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我也不清楚最后的仲裁結果如何。”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短短兩年時間,富士施樂何以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了兩次?難道是前車之鑒太輕沒有觸動到富士施樂強健的神經?還是中國的法律制度對他們太寬容?
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對中國的本土企業是個絕好的學習樣本,對于正在成長中的中國企業來說,“學習外企好榜樣”是曾經的熱潮。與此同時,國家政策也給予了他們相當的優惠,畢竟人家是“身兼重任”,會帶來國外的新鮮空氣。但過度的寬容,就成了一種縱容,面對我們身邊不時爆料的“問題外企”,或許也就沒什么奇怪的了。
也有人說,國內很多同行企業在某些方面弄虛作假,給跨國企業提供了模版,而這樣的不公平競爭同樣給他們造成一種不平衡心理,所以有人就會“人云亦云”了。不過,如果真是這樣,倒想問跨國巨頭一句:“出淤泥而不染”難道真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