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可現在越來越多飄洋過海的女子在中國找到愛情,心甘情愿在中國落地生根。自古難處的婆媳關系,外來媳婦又如何應付?她們能否入鄉隨俗?中西文化的沖擊會否影響她們與婆婆和睦相處?
STORY1:險為肉末離婚
媳婦:Christina,27歲,加拿大人,全職主婦,育有一女
婆婆:陸慧芬,51歲,已退休,現居上海
2001年,仍在大學讀法律的Christina發現自己懷孕后,義無反顧地辦理休學與子棟結婚。婆婆陸慧芬知情后,提前辦了內退手續,重新布置好兒子的房間迎接媳婦回家待產。
虹橋機場,陸慧芬和媳婦Christina熱烈擁抱后,Christina微笑說:“Hello MummyLu,Nice to meet you.”陸慧芳的英語不靈光,卻也聽懂了媳婦叫她“陸媽媽”,而不是“媽”,擁抱的熱情頓時冷了一半。陸慧芳拉過兒子責問:“她怎么這么不懂規矩?結了婚我就是她媽,叫陸媽媽多見外!”
子棟說破了嘴皮,Christina仍然堅持叫婆婆“MummyLu”,“我只有一個媽媽”,Christina腆著大肚子委屈地辯解:“雖然我們結了婚,但她仍然是你的媽媽,我媽媽仍然是我的媽媽,將來我們的孩子要結婚,也只有我這一個媽媽。我不會讓別人喊我媽媽,所以你的媽媽只能是陸媽媽。”雖然媳婦其他方面都不錯,但聽到她聲聲喊自己“陸媽媽”,陸慧芬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陸慧芬堅持給孫女取中國名字,Christina也不讓步,懷孕時,她就想好無論男女,將來一定要叫“Paris”,以紀念和子棟在香榭麗舍的浪漫邂逅。每次孫女啼哭不止,陸慧芬叫媳婦給“豆豆”喂奶,媳婦都不搭理,無奈,陸慧芬只能說“小巴黎”餓了,Christina這才喜笑顏開地奶孩子。最后為了孫女和兒子,陸慧芬再一次讓步,接受了“小巴黎”的稱呼。
Christina是素食主義者,堅持不給孩子吃肉,陸慧芬只能趁媳婦不注意時悄悄喂孫女一些肉末,一旦被發現,免不了又是一場大吵。2004年春節,陸慧芬隨手喂了“小巴黎”一點肉末,Christina撞見后,不依不饒地警告子棟:“陸媽媽太不尊重我和孩子了,如果她再這樣,我跟你離婚!”
離婚風波平息后,陸慧芬漸漸了解了媳婦的育兒經,自嘲地想:“何必吃力不討好,以后孩子的事我不管了!”Christina對婆婆的“進步”相當滿意,三番五次表示:“陸媽媽,我們都愛子棟和Paris,所以我們也要相互尊重和愛護。”
STORY2:“見死不救”的經濟原則
媳婦:Rachel,25歲,美國加州人,培訓中心外教
婆婆:蔡慶蕓,49歲,酒店副總,現居深圳
2000年,Rachel長年租用蔡慶蕓所在的酒店會議室進行培訓,閑來無事,蔡慶蕓便去旁聽Rachel講課。蔡慶蕓感覺Rachel沒有一般外國女孩的傲慢和隨便,心疼她一人在外,逢節假日就盛情邀請Rachel回家吃飯。一來二往后,Rachel果然如她所期望般,與兒子浩然產生了感情。
2003年7月,Rachel與浩然結為秦晉,蔡慶蕓對自己挑選的洋媳婦更是疼愛有加,不信基督的蔡慶蕓,堅持每周陪Rachel坐一小時車到教堂做禮拜,浩然常開玩笑說:“老婆跟媽比我親,我要吃醋了!”為了向婆婆示好,Rachel替蔡慶蕓改了個英文名Ann:“我們在家都直呼父母的小名,這樣顯得親熱。”
相處甚歡也有磨擦的時候,蔡慶蕓想年輕人都追求二人世界,何況是國外長大的媳婦?于是和丈夫商量,另外替兒子買套房子,經過幾個月的奔波挑選,蔡慶蕓終于選定了一處高尚住宅小區,房子總價63萬元,兩位老人拿出所有積蓄還差3萬元。蔡慶蕓想到和媳婦商量。
蔡慶蕓滿心歡喜地以為,媳婦會感激自己的周全,孰料一提錢,Rachel淡漠地說:“對不起Ann,如果你的財政出現問題,說明你的理財能力不好,所以你應該自己負擔赤字并引以為戒。”“這是什么邏輯?”蔡慶云當場翻臉,“房子是為你們買的,難道你們承擔一些不應該?”“我很抱歉。”Rachel平靜但堅決地說,“買房是你們的主意而不是我們的想法,從原則上講,我們不應該參與這次買賣。”氣急敗壞的蔡慶蕓撤回購房合同,白白損失2萬元訂金。
“告訴你那食古不化的老婆,她不講人情世故,將來你們遇到困難別怪我袖手旁觀!”隔一堵墻,蔡慶蕓假意訓斥兒子,故意提高八度音量警告媳婦,Rachel走過來,有禮有節地解釋:“Ann你不要生氣,這事關系原則問題,我認為你該做經濟能力允許的決定,而不是要求我們承擔你能力范圍外的責任。如果我理財出現問題,也不會請求你援助,自己的問題應該自己解決,對嗎?”
2004年3月,浩然和Rachel買房時,Rachel宣布:“買房是我們的決定,所以不能要你們的錢,我們可以向銀行貸款。”蔡慶蕓這才相信,媳婦的原則是對事不對人。分開住減少了沖突,婆媳倆的關系回到“好朋友”狀態,周末Rachel挽著婆婆的手,親昵地說:“Ann,今晚來我們家,我做比薩給你吃。”
“兒孫自有兒孫福,”蔡慶蕓悄悄跟老公說,“有個講原則的媳婦,什么都不用我們費心,可以享清福了。”
STORY3:患上甜品依賴癥
媳婦:Banne,38歲,馬來西亞人,自營貿易
婆婆:曾敏,61歲,家庭主婦,膝下3子1女,現居廣州
2000年夏天,Banne正式成為曾敏的洋媳婦。馬來西亞人習慣用叉和勺,看見Banne用叉子費力地卷起青菜雞肉,曾敏頗有興致地打趣:“下次我做拿手好菜清蒸石斑,看你怎么用叉子吃魚。”2年后,Banne有了身孕,婆婆突然間要求她學用筷子,妊娠反應折騰得她胃口全無,每天還要在婆婆強烈的“用筷子吃飯!”聲中用餐,Banne委屈地向丈夫哭訴:“懷孕的是我,怎么情緒不穩定的是婆婆?”第二天午飯時,婆婆索性在餐桌上清一色擺上筷子,撤掉了Banne專用的叉和勺,義正詞嚴地說:“你們大馬人吃飯用叉我管不著,可我的孫子是中國人,中國人吃飯就得用筷子,所以你必須以身作則。”
Banne愛吃咖喱,偏偏廣東人口味清淡,為了迎合婆婆,她只能偶爾跟老公到印度餐廳“開小灶”。懷孕后,Banne無辣不歡,愈發想念黑咖喱。曾敏擔心刺激的食物會影響胎兒的健康,想了個折中的主意:“媽知道你想吃咖喱是因為思鄉引起的,女人懷孕時鄉愁最濃。這樣吧,大馬還有什么清淡的小吃,媽學著給你做。”為了媳婦和未來孫子,曾敏抽空到東南亞風味餐廳“偷師”,學著做“打嗲”、“沙嗲”和“椰漿飯”,Banne的咖喱情結不曾解開,曾敏卻患上了甜品依賴癥,而且只愛吃馬式甜點。Banne親自下廚為婆婆做甜品,曾敏幸福地品嘗媳婦做的甜品,“筷子”風波引發的不愉快也煙消云散。
陪媳婦做產前檢查,Banne掏錢為曾敏做體檢,結果查出婆婆血糖過高,醫生提醒婆媳倆要注意飲食,尤其不能嗜甜食。曾敏賭氣地說:“那怎么行,不能吃甜品我寧可短幾年命。”大腹便便的Banne操著馬式廣東話,貼心地勸婆婆:“等我生完小孩,親自給你做不辣的咖喱,比甜品好吃幾倍,保準你還會上癮。”
相關鏈接:
有資料顯示,中歐聯姻的離婚率為60%,日本妻子和中國丈夫離婚率也達35%。或許,婆媳的矛盾只是婚姻中的一道屏障,文化差異才是婚姻和諧的重要因素。外來媳婦若無法克服背景、心態和生活細節的出入,婚姻很難持久。除了愛情,經營“異國婚姻”更需要一顆寬容入世、隨遇而安、隨境而變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