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鴿靶:華爾街高等金融實錄》
弗蘭克·帕特諾伊(FrankPartnoy)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英文版簡介F.I.A.S.C.O.:The Inside Story Of a WallStreet Trader
出版商:Penguin Books(February,1999)
ISBN:0140278796
推薦理由:作為環球金融機構與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收入來源,金融衍生交易總是給人以神秘的感覺。《泥鴿靶》是一個投行交易部“內部人”的成長記錄,也是一本關于20世紀90年代弱肉強食的高等金融活動的令人嘆為觀止的教科書,記錄了一個初出茅廬的摩根士丹利經紀人學習游戲規則的歷程。從紐約到東京,從南美到亞洲,這個復雜而殘酷的網絡創造并交易那些匪夷所思而又深不可測的證券品種——幾乎沒有人真正理解這些證券品種,特別是那些毫無心機又不精于此道的買家。數十億美元的財富就此損失殆盡,其中可能包括你的一部分,不論你是否知情。
為了磨練“殺手”的本能,作者帕特諾伊在摩根士丹利的同事組織一年一度的射擊比賽——固定收益部年度“泥鴿靶”射擊賽。1994年,第一筆巨額衍生產品虧損爆發的同時,帕特諾伊參加了摩根士丹利的固定收益部年度“泥鴿靶”射擊賽。那次集會上的吶喊會令所有的投資者心悸:“我聞到了血腥味,讓我們去殺吧!”本書講述的就是他們的行動。在這些久經訓練的衍生產品經紀面前,買家全身而退的機會并不比“泥鴿靶”高。如果讀者有進一步的興趣,本書可以和《說謊者的撲克牌》參照閱讀,并聯想一下“中航油”事件,必定會有更多收獲。
作者弗蘭克·帕特諾伊是耶魯大學法學學士,曾從事過投資銀行、衍生產品經紀、公司和證券律師等多種職業,1997后任圣迭戈大學法學院教授。帕特諾伊是證券市場監管和金融衍生產品方面的專家,曾在安然公司破產后作為專家證人在美國參議院立法委員會作證。
對歐美金融市場與機構交易業務感興趣的讀者還可以進一步閱讀研究《華爾街日報》著名記者詹姆斯·B·斯圖爾特(JamesB.Stewart)撰寫的《賊巢》(Den of Thieves,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該書對華爾街“債券之王”猶太人邁克爾‘米爾肯與伊凡·布斯基、馬丁·西格爾和丹尼斯·利文建立美國金融史上最大的內幕交易網進行了紀錄片式的敘述。
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Lewis)的經典作品《說謊者的撲克牌》(Liar's Poker)也是很好的選擇,由海南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讀者從中能了解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證券市場發展,并學到很多有關交易領域的知識。
《告白——震驚美日千億日元金融弊案始末》
井口俊英(IGUCHI Toshihide)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日文版簡介:KOKUHAKU
出版商:BunSeiShunjuLtd.(1997)
ISBN:7—5036—3226—7
推薦理由:《告白》是日本金融交易員井口俊英在美國紐約監獄里撰寫的手記。井口俊英曾供職于日本大和銀行美國分行,期間同時擔任美國債券交易和證券保管兩項主管職務。1995年7月,他向大和銀行總行自首,交代隱瞞了12年的違規交易與11億美元的巨額虧損,虧損額相當于當時大和銀行1/7的資產。
美國高等法院判定大和銀行犯了欺騙美國金融當局罪,美國聯邦與紐約州立政府限令大和在3個月內結束在美業務,并規定3年內不得重開在美項目,指控大和非法隱瞞巨額交易損失,要求判處13億美元的罰款。雖然這起著名的“日本大和銀行債券投資案”爆發至今已有10年,但對于全面開放之前的中國金融市場仍有警示意義。作為當事人,井口俊英對整個事件內情的敘述極有價值,讀者從中還可洞悉20世紀80—90年代國際金融市場的變遷和日本金融機構的管理結構。
《創造金錢: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傳奇》
尼古拉斯·鄧巴(NicholasDunbar)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英文版簡介:InventingMoney:The Story of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and the Legends Behind It
出版商:JohnWileySons(January 13,2000)
ISBN:0471899992
推薦理由:《創造金錢》主要描述和回顧了著名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興衰。本書最重要的啟示是不要忽視保持開放式的態度和避免視野狹隘的重要性——LTCM管理者的高智商和曾經的成功最終使他們覺得自己是戰無不勝的,從而不能接受他們的交易模型并不是無懈可擊的事實并做出不斷改進。事實上,無論分析員掌握的信息資料如何全面、技能如何高超,市場總是存在著不可預料的非確定性因素。而且對金融系統中不同變量歷史數據的統計學分析,最多只能說明它們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歷史關系。假如這些歷史數據足夠充分,那么在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它們也能夠代表金融變量的長期水平。但是,這些歷史數據可能并不包含一些概率較低的反常事件。因此,純粹建立在歷史數據基礎上的分析經常會忽略一些概率較小卻十分致命的離群事件,從而使套利者做出錯誤的判斷。導致了LTCM最終崩潰的歐洲股指波動率交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所有的理論和模型背后都隱藏著一些假設,這些假設或隱去了現實世界中復雜但卻相對次要的細節,或引入了使模型更加便于計算且與實際較為貼近的數學前提。在市場動蕩劇烈、理論不能兼顧相關變量變化的情況下,適用于市場正常條件下的模型仍可能失靈。在LTCM的危機中.由俄羅斯市場的混亂作為先導的一系列國際金融動蕩與這三者因素相互交融,使之頻頻受挫,造成了90%的資本損失。因此,是投機性套利的失敗導致了LTCM的悲劇。
讀者還可以參考閱讀羅杰·羅文斯坦所寫的同類題材書籍《營救華爾街——一群投機天才的崛起與隕落》(When Genius Failed: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Term CapitalManagement)。
《利奧·梅拉梅德:逃向期貨》
利奧·梅拉梅德(Leo Melamed)、鮑勃·塔瑪金(BobTamarkin)著,百家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英文版簡介:LeoMelamed:EscapetOtheFutures
出版商:Wiley(Aprill9,1996)
ISBN:0471112151
推薦理由:《逃向期貨》是美國“金融期貨之父”利奧·梅拉梅德的自傳。曾在30年前推動美國期貨市場發生根本性變革的梅拉梅德,不僅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國股災余震中挺身而出,成為堅決捍衛期貨市場利益的“斗士”,還扮演著“傳教士”角色,不遺余力地在全球各地推進期貨市場國際化。如今,被《逃向期貨》的中文翻譯陳晗博士親切稱為“膽識過人、富于雄辯、作風強悍、面容慈祥的猶太老爺子”,正把推廣金融期貨的傳教熱情傾注于中國期貨市場上。
開展全球范圍內期貨市場的國際化合作,是梅拉梅德在多個場合表達出來的終極追求。也正是1987年美國股災時以梅拉梅德為首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與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同舟共濟,才使得當時的金融期貨市場避免了一場沒頂之災。
《金融衍生品的發展與監管:金融野獸》
阿爾弗雷德·施泰因赫爾(AlfredSteinherr)著,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英文版簡介:Derivatives:TheWild Beast of Finance
出版商:John WileySons:1edition(April23,1998)
ISBN:0471965448
推薦理由:《金融野獸》脫胎于1994年美國股票交易所銀行評論獲獎論文《野獸衍生品》。全書引人入勝地介紹了衍生品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未來金融市場的塑造中將要扮演的角色。作為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衍生品交易在過去的20年中,尤其是在日益精細化的根據客戶要求而生的場外產品交易領域中發展迅猛。但高速發展引發出對衍生品潛在危險——一個金融市場體系的崩潰可能會導致全球災難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越來越強烈的關注。
作者阿爾弗雷德·施泰因赫爾博士是盧森堡歐洲投資銀行總經理,負責銀行風險管理和運用系統的開發以及風險規避系統的設計。他曾任比利時盧萬天主教大學國際經濟和金融學教授,并在華盛頓的多家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