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開拓亞洲汽車市場,擴大汽車產品出口,由商務部亞洲司呂克儉副司長為團長、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張建南副會長為副團長的“亞洲汽車市場及貿易考察團”赴印度、緬甸、菲律賓和印尼四國,對當地汽車市場進行了貿易考察和洽談。
考察團在四國考察期間通過多種方式與四國政府的汽車產業主管部門、商協會交流,參觀汽車及零配件生產廠、汽車專賣銷售店以及與企業家對口貿易洽談和我駐外經商處室的情況介紹等活動,進一步了解了當地汽車行業現狀、發展規劃及產業政策、汽車及零部件進出口的有關規定、稅收管理、投資環境和消費習慣等情況,結交了許多新客戶、尋求了貿易商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為進一步加強雙方貿易合作展開了深入細致的調研,對今后我國汽車產品進入上述市場會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四國汽車工業發展狀況
(一)印度
印度與我國同為人口大國,汽車工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基礎,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行業占工業人數的5.5%,直接從業人員約45萬,間接從業人員約1000萬。共有12家乘用車廠、5家專用車廠、9家商用車廠、12家摩托車廠、4家三輪車廠、10家拖拉機廠、5家發動機制造廠。四輪汽車年生產能力為159萬輛, 2003年印度汽車工業產量在上年增長18.6%的基礎上,又增長了15.1%,達到723萬輛,出口量增長了56%,達48萬輛。汽車零部件制造業是作為印度軟件業之后又一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現有420家生產廠,工人工資便宜,制造業水準比較高,其產品價格低廉,質量優于墨西哥、中國大陸和臺灣省甚至韓國,但價格比韓國低10%,與中國大陸和臺灣省相當。印度汽車零部件產業迅速發展,其出口已占全球汽車零部件貿易的1%。
印度擁有汽車人數4600萬,占人口比例近5%,并每年以5%的速度增長,汽車工業產值1萬億盧比,占全國工業產值6%,占該國GDP的4.7%。目前印度國內汽車消費檔次逐步提升、汽車行業已開始進入出口導向階段,總體看來,印度汽車制造業已具備相當規模和生產能力。
(二)緬甸
緬甸是一個農業國,由于外匯緊張,緬甸政府嚴格控制外匯的使用,對外商投資企業采取收取高價水費、電費等做法,嚴重阻礙了外商投資企業正常業務的開展,政府對進口汽車采取許可證管理,控制嚴格。
緬甸道路上行駛的基本都是日本二手汽車,還有很多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汽車。目前緬甸國營和公私合營的汽車組裝廠有3家,由于緬甸進口汽車價格十分昂貴,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國產汽車行業的發展。在緬甸的18個工業區中已有8個工業區的私人和集體企業開始少量組裝汽車,但生產面臨很多困難。考察團參觀了緬甸第一汽車制造廠,該廠基本上屬于半手工作業,生產效率極低。
(三)菲律賓
菲律賓的汽車產業政策相對比較開放,日本、美國的一些汽車生產企業在菲均有投資,但無論是資源還是技術方面都很弱,80%的原材料和配件依靠進口,然后進行組裝成車,產品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目前市場上現有機動車450萬輛,且以4.4%的速度在增長, 2003年進口近1萬輛整車,進口汽車配件1.5億美元,大部分是日本的豐田、本田、三菱等汽車配件,中國汽車及配件幾乎沒有份額。
(四)印尼
目前印尼汽車市場主要由日本廠商控制,日本汽車廠商在印尼建立了一些獨資或合資的整車生產組裝廠,部分產品已本地化,銷售和維修網絡完善,良好的售后服務和零配件供應已贏得了用戶的信任。ASTRA公司和INDOMOBILE公司都與日本汽車企業合資生產,建立了比較齊全的銷售網絡,其產品的銷售價格、油耗、運行等方面都占有不同的優勢,在本地非常暢銷。印尼汽車工業主要集中在小轎車生產組裝行業,年生產能力約為70萬輛,市場上進口的大排量豪華汽車份額不到10%,小排量中低檔汽車份額超過90%。2003年汽車銷售總量為35.4萬輛,預計2004年會突破40萬輛,2005年達到50萬輛。每年二手車銷量在10萬輛左右,汽車出口在1200~2000輛。印尼有汽車零部件生產廠163家,從業人員8.4萬,目前汽車保有量530萬輛,平均每40人擁有一輛汽車,汽車市場在印尼具有巨大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四國汽車產業的相關政策
(一)印度
1. 新車進口:只能從原產地進口,要符合《1988年汽車法》的規定,并僅限從孟買新港、加爾各達、德里機場等進口;
2. 二手車進口:自生產之日起不超過三年,車況良好,并符合《1988年汽車法》的規定,二手車在進口前、到港后都要獲得印度政府認可的質檢證明,并只能從孟買港口進口;
3. 只進口右向駕駛的車輛:
總體規劃是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印度汽車及相關產業,到2010年將其產值翻一番。
(二)緬甸
1. 進口許可證。從2003年1月1日起由緬甸商務部貿易委員會審批汽車、項目用車和工程用車的進口許可證。
2. 中方投資有兩種形式,一是中方100%全資,二是中緬雙方合資。緬方表示,只要雙方共同遵守《緬甸聯邦外國投資法》,通過緬甸投資委同意,經緬甸政府批準就可以投資。目前,緬甸政府十分支持汽車制造業,中緬兩國政府領導互訪后,決定在仰光附近設立一個專門面向中國的經濟開發區或工業園,并針對汽車制造工業制訂一些優惠政策。
3. 緬甸對汽車零配件生產的國產化要求為:第一年允許進口一定的零配件,允許半散件組裝(SKD);兩年內全散件組裝(CKD);三年內免增值稅、免關稅;之后在從國外進口零配件的同時,要逐年提高國產化率,五年內實現60%的國產化;但如果該批車輛能夠出口,國產化水平可以有所降低。另外,緬方希望同外國合作生產的汽車及汽車零配件先供應緬甸國內市場,在保證緬甸國內市場需求后再出口其它國家。
(三)菲律賓
1. 投資要求。根據菲律賓政府156號行政命令(機動車發展規劃),任何法人及個人都可以在菲投資署注冊及投資建廠,并享受關稅減免的優惠政策,但投資規模必須達到規定,如客車必須1000萬美元,轎車達到800萬美元,摩托車達到200萬美元。
2. 進口限制。除進口具有特殊用途的二手車(如消防車 、救護車)外,其他二手車進口必須經過菲政府特別審批,并在特定口岸辦理進口手續。
(四)印尼
1. 印尼汽車發展目標、重點
目標:發展建設高效、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產業。
重點:(1)發展零配件行業;(2)鼓勵小型商務車(低于5噸)和摩托車制造行業的發展;(3)發展排量在1500cc以下的小型轎車制造行業。
2. 印尼進口汽車批準。印尼政府方面規定:在投資建汽車組裝廠時(無論是否有外資參與),必須事先得到中央或地方投資委員會批準,經工貿部考察具體車型后批準生產,得到生產許可證,可以進口經批準車型的散件(CKD)(SKD),與生產車型不符的散件不許進口。
3. 外國投資印尼汽車產業的方向是:
(1)對以出口為導向的汽車零配件制造行業的投資;
(2)能提高零配件行業現有生產能力的技術投資;
(3)能提高汽車測試實驗室與基礎設施的投資;
(4)提高人員技術水平發展的投資。
三、亞洲四國投資環境
(一)市場開放度不高,存在保護主義等多方面不利因素
從印度和菲律賓的基本政策上看,對外資進入汽車生產領域是開放的,例如,對外資進入汽車生產領域的股權比例無任何限制,汽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正在逐步下調等。
在印度和菲律賓投資汽車行業,有很多不利因素是我企業必須注意的,如:政府稅收種類繁多、稅賦高,存在非關稅壁壘,導致生產成本相對提高;研發能力較薄弱;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分散,技術工藝水平參差不齊,導致質量不穩;政府沒有制定良好的外資引進、退出政策;基礎設施落后;勞工法律不靈活,工會活動活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等。2004年菲政府還提高了國外汽車生產商享受優惠稅收政策的門檻,以保護本國汽車生產企業。
緬甸為軍政府統治,政策不開放,加上電力、能源緊張,政府對汽車行業的發展基本上處于嚴格控制狀態。目前,盡管緬甸政府對我與其開展汽車領域合資合作期望很高,但在緬投資環境無任何改善的條件下開展汽車方面的合作須克服重重困難。
(二)印度對華存戒心
作為第三世界的大國,印度一直對我心存戒備,因此,印度對我企業在印度投資經常采取一些限制措施,阻礙了我對印度投資和中印經貿合作的正常發展。
(三)市場競爭激烈
印度和菲律賓的汽車市場潛力巨大,長期以來世界汽車業巨頭在這兩國汽車市場上的競爭十分激烈。中國汽車工業的自身基礎還不是很強,我企業的資金規模、技術水平和出口經驗都不如歐、美、日、韓的汽車企業。在鼓勵我國汽車工業“走出去”的同時,更要提醒我企業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這兩國開展汽車貿易合作,我企業必需明確出口產品的市場定位,制訂長期戰略發展目標,通過扎扎實實的合作,逐步站穩腳跟,從而謀求更大的發展。
(四)投資環境不完善
印度、菲律賓和緬甸三國,同樣都存在投資環境不完善、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低、腐敗現象比較普遍、政策變化較頻繁,導致辦事無章法的現象。
(五)此次考察的四個國家中除印度外, 其余三國均為東盟成員國
在投資這三個市場時, 可以考慮積極利用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各項有利條件, 如東盟國家之間關稅減免政策或以簡單的產品出口再轉向其他成員國投資組建裝配廠,從而降低成本, 增強競爭力,同時產品也可輻射到整個東盟地區。
(六)由于東盟一些國家對汽車整車進口的限制,整車和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相差很大
在投資東盟汽車市場可以考慮從SKD起步,在組裝一階段后,逐步過渡到CKD。
四、我國汽車企業的貿易商機和注意事項
(一)對印度汽車貿易
目前中印兩國經濟都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的發展是兩國經濟共同的增長點,在汽車零配件產業方面各有優勢,互補性強,雙方合作重點:
1. 在目前發展貿易為主的基礎上,今后可考慮利用印度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較好的人力資源等,抓緊機遇投資印度的汽車零部件制造業。TATA公司就很希望將中國作為其主要的汽配產品進口來源地,準備進口蓄電池、輪胎、輪轂、車燈、啟動電機、橡膠件和鍛鑄件、軸件等,此外,印度也有不少公司正在考慮在華設立零配件合資企業。
2. 目前在商用車方面我們領先于印度,可向印度出口建筑用車和重型車輛,也可開展技術合作項目。
3. 我國摩托車制造及零配件行業技術比較成熟,價格競爭力強,可向印度出口發動機部件。目前摩托車整車出口印度市場難度較大,還沒有形成批量,主要由于整車進口關稅太高(約137.8%),由于摩托車零部件關稅遠低于整車關稅,可開展境外帶料加工裝配,在印度建立摩托車組裝廠。
4. 與印度合作注意選擇好的代理商,代理費用大約為10%左右。
(二)對緬甸汽車貿易
1. 據緬甸第二工業部官員介紹,目前緬甸急需引進汽車制造業,因中國的汽車檔次適合緬甸市場,且價格較低,愿意與中國汽車制造業合作,歡迎中國企業在緬甸投資建廠。
2. 緬甸經濟困難,外匯儲備有限,我對緬甸出口貿易的收匯問題應引起我出口企業的高度重視。
(三)對菲律賓汽車貿易
1. 菲律賓政府歡迎中國企業投資合作。目前中國汽車產品進入該市場主要應選擇在微、輕型卡車、特種車、客車底盤、10米以下中低檔客車、發動機及其零部件以及公路施工機械等。
2. 菲律賓政局不穩,政府財政赤字大、外債重。
3. 目前同菲的貿易支付方式多為后T/T,應盡量采用信用證方式,注意控制收匯風險。
4. 菲律賓民主、自由氣氛太濃,宗教對國家管理的影響力很大,且大部分民眾安于現狀,特別是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導致國家難以長治久安的發展。
(四)對印尼汽車貿易
1. 印尼客戶對我國微型面包車、中低檔大客車(無空調、少座位)、低價位小轎車(用于出租車)、特種車輛(運鈔車等)有一定需求。從長遠考慮我企業可探討在印尼投資或合資組裝生產上述車輛,印尼本國不具有15~25座客車的生產能力,近幾年進口這類車型也較少,我國企業有能力填補這個空白。
2. 今后印尼汽車發展的重點是汽車零部件,擬吸收更多的外國合作伙伴發展印尼汽配出口產業。我機械加工能力很強,國內生產飽和,可向印尼投資建廠生產汽配件,比較理想的是走工貿或技貿結合之路。
3. 目前印尼有幾座閑置的汽車廠和生產線,希望我國企業能投資一些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的汽車和零部件產業項目,以打破日、韓對印尼汽車市場壟斷的局面。
4. 印尼車輛靠左側行駛,汽車方向盤為右置,我汽車產品進入印尼市場必須按其規則作必要的更改設計。
5. 印尼汽車市場商機很大,政府和進出口商會要加強出口協調管理,進行合理布局,統籌出口市場規劃,企業要加強自律,防止出現我出口企業在某個產品、某個地區一哄而上,惡性競爭,盲目壓價等不規范的市場行為。
通過考察我們了解到,中國和亞洲四國在汽車產業、雙邊資源、投資結構、市場需求都有較強的互補性,雙邊吸引外資的潛在機遇很多,我國企業要抓住機遇,積極、穩妥、有序地開拓亞洲汽車產品出口市場和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