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規范化對于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來說一直是歷史、文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從“孔子所執皆雅言也”到秦始皇的“書同文”,從《爾雅》《方言》到切韻系韻書、《在原音韻》及《康熙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的產生,從隋唐科舉制度的文字格式規范到《廣韻》編制,從民國的《注音字母方案》、白話文運動到解放后的對漢語規范化問題的諸多決策都體現了這一點。時至今日,語言文字在社會文化發展、科技進步中的作用愈益顯示,漢語規范化問題本應提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來專家呼吁,社會努力,但推動力不大,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