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盛大在上海如超新星般出現太過偶然,那么隨后一批互聯網公司在這里的聚集則說明:中國的第二波互聯網高潮已在上海開始
今年5月11日,Google宣布其已經在中國取得營業執照,并正式在上海設立了一個可容納200人的辦公室。這成為上海正在趕超北京,逐漸形成國內又一個互聯網中心的最新例證。此前通過收購易趣,Ebay已經把其中國總部設立在上海。
1998年到1999年間,當第一次互聯網高潮到來的時候,北京曾是首選之地。中國最大的三家門戶網站當時都在這里匯集,新浪的第一任CEO王志東,更是由此成為全國新經濟的代表人物。而即便是2001年互聯網開始進入嚴冬,由于有搜狐和網易坐鎮,這里仍然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搜狐前運營總裁古永鏘略顯夸張的說法是,2000年前后,北大和清華大學附近,四處可見人們在討論這一新經濟。他們手頭往往都握著一份商業計劃書。
但是在互聯網新一輪復蘇的過程中,這種激情在北京已經逐漸消失。反而是此前一直冷淡的華東地區,逐漸顯現出生機。
瀏覽納斯達克兩地的上市公司就會發現,自2003年底攜程網作為上海的第一支網絡股登陸上市以來,納斯達克的上海網絡股已經有5家,而同期總部設在北京的網絡公司則只有3家上市。這幾只上海網絡股已經在市值上超過北京。上海網絡股的納斯達克市值已達到45億美元,而北京為30億元。盛大的陳天橋也在這一潮流中成為中國互聯網界的新首富。
中國的第一批互聯網公司以門戶網站為主?!伴T戶以傳播為主,而首都正是這樣一個信息中心”,北京e龍公司總裁唐越說。但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第一次破滅,這些公司也備受打擊。而新一輪的復蘇,則是以電子商務等B2B和B2C業務的崛起為代表。
北京在此時的跟進表現得差強人意。1999年到2000年間,北京匯集了全國70%的互聯網公司。但是到了2003年以后,上海的互聯網公司則占到30%。西陸網公司總裁耿峻強在接受《環球企業家》的采訪時說,電子商務的業務垂直性,跳過了北京的信息中心地位。
互聯網的第二次浪潮直撲商業氣氛更為濃重的上海。長江三角洲地區聚集著有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他們是我發展業務的底氣,”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的總裁馬云說。阿里巴巴已經在上海發展了幾百家中小企業會員。
這種活躍的商業氛圍也是Ebay易趣、Google等跨國網絡公司選擇上海為中國總部的原因。
不過在社會學家、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胡守鈞看來,這種變化也許是體現兩地人不同特點的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地方。上海人的精于算計是出了名的,不過“適度的精于算計并不是壞事,這讓上海人更務實?!彼f。
這正是上海能夠在第二輪以應用為主的互聯網熱潮中有突出表現的實質因素。上海的攜程網總裁梁建章甚至否認自己是互聯網公司,“從一開始,我們做的就不過是把網絡手段和傳統產業相結合?!彼f。
古永鏘在接受本刊采訪時,曾如此評價兩地互聯網的圈子:“跟上海朋友聊天我們大多討論具體生意的商業前景,而在北京,我們聊的更多的是一個大的話題?!?/p>
不過這并非意味著北京已經被取代?!氨本┤灶I風氣之先,比如博客,”謝文說。而對古永鏘來說,兩地對他同等重要。在搜狐工作期間,他經常周一到周三留在北京,而周四和周末則呆在上海?!皟傻氐幕ヂ摼W企業文化有差異,優勢也不一樣;我必須都留意?!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