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當段永基去到上海,他主動約見了盛大網絡的陳天橋。其時,段代表的是全球最大的華人互聯網公司新浪網,而陳只是一家高速成長中的網絡游戲代理商的創始人。段永基提出,新浪愿以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對方。
當時盛大正處于與韓國Actoz公司的知識產權糾紛中,而陳也的確考慮過套現離開。但段永基變卦了,由于隨后新浪股價的扶搖直上,段提出,以13億的價格收購盛大,但現金、股權各占一半。這讓陳天橋頗為失望,并就此拒絕。
故事至此仍未結束。2005年2月19日,毫無任何征兆的,盛大宣布,它已于2月10日同其控股的地平線媒體有限公司(Skyline Media Limited)一道,通過公開市場收購了新浪網的19.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單一股東,交易金額為2.304億美元。
此時,盛大網絡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網絡游戲運營商,于2004年5月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它市值接近新浪的兩倍。陳天橋本人則因擁有盛大的60%以上的股份而成為各種中國富豪排行榜上的名列前茅者。
最大的網絡游戲運營商控制了最大的門戶網站,這是一個瞬間改變中國網絡格局的交易,其影響之大,被和訊網CEO謝文喻為“重新定義互聯網業天空”:“多米諾效應肯定會顯現出來,而且以后所有的收購都會拿這次做標準。”不僅門戶們之間的相互整合勢在必行,眾多各具特色的垂直網站也會受到影響:“市值會增加,但上市的機會不多了。”
但是,自盛大的聲明發布,外界看到的并非是兩家公司首腦觥籌交錯的和氣場面,而是一方迷惑、一方絕決的尷尬相向。18個小時后,通過現任CEO汪延,新浪董事會向全體員工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稱“新浪沒有變”,并表示“盛大沒有任何法律或實際意義上的控股權或控制權,而新浪也將繼續由全體股東選舉產生的董事會來負責,以及由董事會所選擇的管理團隊來管理和經營。”2月22日,新浪方動用華爾街常見的毒丸計劃,每位股東均可將按其所持的每股普通股而獲得一份購股權。
毒丸之下,每股收購成本已經增加到150美元,這讓陳天橋的下一步將相當艱難。何況,想要控制股權極為分散、且富有合縱連橫經驗的新浪董事會,本非易事。
但是,不要小看陳天橋。這個曾經在網絡大潮興起時扮演小角色,后來依靠網絡游戲迅速崛起的31歲的浙江人已經下定決心重新塑造中國網絡界的格局。新浪有約63%的股權被10余家美國機構投資者擁有,加上陳現在擁有的19.5%,掌控局面的可能性依然不小,很難想象他會就此止步。
“瘦死的駱駝”
你可以將這次二級市場上的暗渡陳倉稱作一次中國網絡界第一起惡意收購,但這并非事實的關鍵所在,更為核心的問題是:被收購者為何是新浪?
不難將此歸咎為新浪股權過度分散。因為較為激進的融資方案,新浪的董事會一直呈現出多家制衡的局面。至今,其第一大股東仍是四通控股,但持股量也不過4.96%,各管理團隊成員持股量甚至不到1%。兼之新浪在國內網絡界的領跑地位,幾乎可以將其視為控股性價比最高的網絡公司。
但這仍不能解釋這樣一個現象:2004年10月26日至2005年2月7日之間,新浪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共計售出97.4433萬股新浪股票,占新浪總股數的1.93%。在股權高度分散的新浪,這組數字顯得相當扎眼——他們已經看衰新浪的未來了?
既然如此,又為何在盛大入主之時表現出強烈反彈?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網絡界重量級人物如此評論新浪。在接受本刊采訪時,不止一位業內人士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表面看來,新浪仍不乏亮點,但實則,它已經在追求短期利益中喪失了長期的競爭力。
這個行業的領導者之所以放棄了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努力,根本而言,仍是因為那個眾所周知的原因:股權分散導致控制權真空后,管理者在董事會上難以形成威信,只能完全聽從資本的意志。但是,十分不幸的,新浪的董事會又幾乎完全由一批投資者組成——他們對于業績的興趣遠遠大于在互聯網上構建霸業。
2001年中,在強硬的技術派王志東出局后,“資本俱樂部”的游戲進行的更為容易:無論是讓茅道林接手CEO、通過收購陽光文化引入吳征還是其后罷免茅道林,局面都掌握在段永基為首的一群老男孩兒手中。
在部分批評人士看來,其影響相當可怕,茅道林和汪延都沒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公司的長遠方向和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而是將幾乎全部精力放在短期業績的經營之上。
將此一困境表現到極至的,是新浪在無線增值業務上的作為。因為對行業動態缺乏把握,運營能力又頗有缺陷,在短信為首的無線業務迅猛成長初期,新浪幾乎無所作為。風險投資者出身的時任CEO茅道林在2003年初以一次收購改變了局面:2000萬美元收購廣東訊龍后,新浪的短信業務迅速壯大,在2003年第2季度就成為中國移動最大的無線增值服務提供商(SP)之一。
這一收購在相當長時間內得到了網絡業內的極高評價,也為新浪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隨后2年內,新浪又先后數次出手,如2004年2月新浪收購了中國領先的移動增值服務提供商深圳網興科技公司,以及2004年7月以3600萬美元收購Davidhill Capital Inc.及其UC即時通信技術平臺。幾番動作之后,新浪不僅保持著無線增值領域的強勢地位,此業務在公司營收內也逐漸占到60%的比重。
自網絡的冬天過去,新浪的業績一直頗為好看,2004年,新浪的銷售額為16億元人民幣,幾乎相當于另外兩大門戶網易的8.7億元和搜狐的8.5億元之和。而其5.4億元的利潤也相當可觀。這讓其管理層形成了很強的優越感。
但當短信業務面臨困境——自2004年7月起,信息產業部和中移動對此領域整頓的力度加大——新浪再度進退失措。據說,在其他SP都努力采取補救措施時,新浪的高層一直不見動靜,甚至也沒有主動和中移動修復關系,“不少管理者還把自己當作網絡的代表人物,不愿意放下心態做出調整”,一位曾在新浪擔任要職的人士表示。短信業務的萎縮極為明顯:如2004年第二季度時,IVR業務還有500萬美元的收入,到第四季度時已變為20萬美元。
同樣讓新浪的優越感變為尷尬的是,雖然新浪一直保持著網絡新聞的霸主地位,并因此占據了網絡廣告的大半江山,但這個優勢已經越來越不明顯。2004年第四季度,雖然新浪的廣告收入仍保持著較去年同期41%的增長,達1830萬美元,但此一領域的第二名搜狐同樣成長顯著,錄得1590萬美元廣告收入。兩家公司在廣告收入上的差距保持在200萬左右,已近一年,這讓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搜狐在廣告收入方面超越新浪或許只是時間問題。這個壓力在新浪內部并非不存在,2004年11月,負責此業務的新浪市場總監張蒞政辭職。
惡意收購
新浪的衰落,在行業內并非秘密,正是因此,整個2004年,關于新浪將被出售的消息不絕于耳,其中最顯著的購買者,是試圖在中國有所突破的雅虎。一度傳說,雅虎和新浪已經進行了深入接洽,但最終止步于報價之前。
當時,新浪還曾信心爆棚對外表示,沒有人能夠收購自己,正是在這種極端自傲的心態下,本已股權分散的它并未提前設計毒丸等任何防范敵意收購的措施,也因此,當盛大突襲得手,新浪的表現幾乎手足無措。
而另一個關鍵轉折是,因為無線增值業務的成績迅速下滑,新浪的管理層顯然也已對公司失去耐心——雖然中移動對于無線業務的整頓始于7月,但對于各家公司的業績影響直到10月才以數字形式體現出來——正是2004年10月起,在新浪股價維持在35元上下時,包括CEO汪延、CFO曹國偉、執行副總裁蔣顯斌、COO林欣禾、董事長姜豐年、董事曹德豐等董事會的九名成員,共拋售97.4433萬股新浪股票,占總股數1.93%。
即使這一行為不被視為利用信息不對稱而進行的非法交易,這個行為也進一步讓后來陳天橋的入主順理成章。
陳天橋想從新浪得到什么?他曾無數次對外界表達過“網絡迪斯尼”的宏大夢想,不過那還太過遙遠,更實際的問題是,網絡業內已經感受到了游戲行業將如無線業務一樣遭遇整頓的壓力。而這一次收購,讓盛大獲得了從年輕人為主的娛樂人口到主流人口的平臺,企業的基礎一舉被夯實。
善于言詞、極富自信、不夠謙和且缺乏幽默,這是熟悉陳的人對他的描述,經此一役,這個目前中國網絡界最大玩家又多了一個特征:野心蓬勃。
2005年2月8日,農歷大年三十,盛大一日內吸納728萬股新浪股權,相當于新浪總股本的14.4%,幾乎是在一天之間完成了對新浪的搶奪。但更為驚人的是,春節期間,陳天橋并非專注于此一件事,而是還訪美拜訪比爾·蓋茨,據說,不久之后,陳將與蓋茨、日本人孫正義合資組建一個10億美元的公司,共同打造Xbox平臺上的游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