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VS仁科
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內,全球商界最驚心動魄的收購戰非甲骨文(Oracle)吞下仁科軟件(PeopleSoft)莫屬。
2003年6月2日,當仁科的前CEO康可為(Craig Conway)宣布將收購業內另一家軟件公司J.D. Edwards后,雖然仁科可以一躍成為年營業收入為28億美元的世界上第二大企業軟件公司,但是康可為心里卻開始擔心,此舉會引發競爭對手一些意想不到的強烈反應。
事情果然不出康可為所料,就在仁科宣布收購J.D. Edwards的第四天,世界第一企業軟件公司甲骨文宣布要以51億美元收購仁科公司,其首席執行官拉里·埃利森(Larry Ellison)明確表示,成功收購仁科公司后甲骨文將不會保留仁科公司品牌——典型的惡意收購作風。
當時埃利森的籌碼是60億美元現金,他計劃按每股16美元的價格收購仁科股票,這比仁科每股15.11美元要高出6%。至于余下的收購資金,甲骨文將會聯合信用瑞士第一波士頓銀行為它籌措,總金額為51億美元。
埃利森出手之快超出了康可為以及仁科高層的意料,以至于康可為和同事第一次在手機中聽到這個消息時,他們連續反問了三遍:這是真的嗎?當時他們正在從阿姆斯特丹到鹿特丹的出差路上。
隨后,康可為馬上想出了對策,如果甲骨文僅僅并購仁科一家公司,歐盟可能會對此項并購計劃稍加調查即可放行,因為這對德國軟件巨頭SAP的威脅并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埃利森買下的是已經成功收購J.D. Edwards的仁科,那么歐盟可能就要對此進行長達數月更加嚴格的調查。
因此,康可為把J.D. Edwards作為保護仁科的一件武器。為盡早得到J.D. Edwards,半個月后,康可為宣布將提升對J.D. Edwards的收購報價,增加收購價格中的現金數額。照此計算此次交易的價值也由先前的17億美元升至17億5000萬美元。更重要的是,為了籠絡人心,康可為許諾J.D. Edwards的股東將可獲得8億6300萬美元現金加價值5260萬美元的仁科公司新股,每位股東都可選擇是收取現金還是股票。
在發誓一定要拿下J.D. Edwards的同時,仁科也在加強自身的抗擊打能力。仁科向客戶保證,在公司被收購以及一些特定的前提下,客戶會獲得相當于所付軟件許可費2-5倍的退款。其財務總監也從數字上做出說明,其第二季度預計1億多美元的軟件許可銷售額中,有超過一多半的銷售額來自與這次促銷活動有關的合同。
這無疑是一個一箭雙雕的做法,即穩住了客戶,又增加了甲骨文的收購成本——根據仁科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如果甲骨文能在明年成功收購仁科,并宣布將在兩年內停止銷售或升級仁科的產品,那么它將面臨要支付3.54億美元退款的局面。
面對仁科的頻頻出擊,埃利森使用了最簡單但卻最有效的戰術——提高收購價碼。6月18日,甲骨文宣布總出價增加到63億美元,每股收購價增加到19.50美元。
金錢的殺傷力果然見效,仁科高層開始擔心,任何壞主意都想的出來的埃利森會采用一些手段不惜代價的完成收購,雖然他們竭力說服大股東們不要害怕甲骨文,但他們并沒有拿出更進一步的反擊措施,就連最初對J.D. Edwards的收購計劃都因為種種原因遲遲不能夠實現。
而此時仁科股東們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了,正當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仁科董事會宣布由于“主戰派”的代表康可為無法將公司領導向正確的方向,董事會決定解雇他CEO的職務,由董事長接任。一瞬間,全世界都知道這樁并購案只是一個時間和成交價碼的問題了——2004年12月,甲骨文終于如愿以償,以每股26.5美元,總價10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