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R VS雷諾茲·納貝斯克
17年前一場惡意的杠桿收購,令盛極一時的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公司元氣大傷,至今仍難以復原。
19世紀初期,雷諾茲公司借“駱駝”牌香煙的崛起,成為美國第一大卷煙企業。其靈魂人物雷諾茲死后,公司開始變得陳腐落后,不得不于1985年尋求與美國的食品業托拉斯企業納貝斯克公司合并。兩家巨頭公司聯姻后,表面強大,但在經營策略、管理體制和企業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漏洞,這為以后的融資并購埋下了伏筆。
到了1988年,公司首席執行官羅斯·約翰遜(Ross Johnson)決意賣掉公司,雖然他并不擁有公司大部分股份,但是他想盡辦法說服董事會,并在華爾街放出風聲,希望把事情變復雜,然后從中漁利。
當時直接參加這場“戰役”的有四大主力:第一競標方是“管理集團”,包括雷諾茲·納貝斯克公司的部分管理層、美國運通公司、希爾森—萊曼—赫頓公司、所羅門兄弟公司和公共關系顧問公司;第二競標方是KKR公司、蘭伯特公司、摩根斯坦利、沃塞斯頓·佩雷拉公司;第三競標方是福斯特曼·利特爾聯合公司、高盛公司;第四競標方是第一波士頓公司。
盡管當時所有人都看好那些鼎鼎大名的華爾街投行,但是在經歷了一系列復雜的交易后,最終得手的卻是KKR公司,這個1976年由科爾伯格、克拉維斯與羅伯茨三人共同成立的公司(KKR即是三人名字的第一個字母),利用混戰后雷諾茲·納貝斯克股價跌至45美元的機會,以每股109美元的不可思議的高價以杠桿收購了雷諾茲·納貝斯克公司,一舉擊敗所有的對手,不僅完成了這場被稱為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惡意收購,而公司自身也一躍成為擁有頂級財經法律專家、專業進行杠桿收購的世界頂級公司。
在收購中,KKR付出的代價極小,由于公司發行了大量垃圾債券進行融資,并承諾在未來用出售被收購公司資產的辦法來償還債務,因此這次收購資金的規模雖然超過250億美元,但其中使用的現金還不到20億美元。
不少專業人士事后分析,這樁交易是在合法基礎上的騙局。因為KKR用的杠桿收購手法不僅不需要現金,也不需要看見現金,甚至也沒有人知道錢從哪里來,整個過程根本就是個圈套。而KKR那些高層,以及交易過程中的那些華爾街人士,由于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貪婪和狡猾的技巧,也被冠以“野蠻人”的稱號。
至于雷諾茲·納貝斯克,則在收購完成后一蹶不振。當用煙草帶來的現金清償垃圾債券時,其競爭對手卻把利潤用于再投資。而KKR遺留下來的問題不僅僅是少得可憐的資金回報,還在于引進的其他行業領導人的失敗。首先是從運通公司請來路·杰斯特勒(Lou Gerstner),接著是ConAgra的查爾斯(Charles Harper)。這些人既沒有半點煙草從業經驗,而且對這一行也沒有熱情。紐約著名律師事務所戴維斯·波克·沃德威爾公司(Davis Polk Wardwell )的斯蒂芬·高爾斯通(Steve Goldstone)的上任最令人大跌眼鏡。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的任期內碰到美國46州抵抗煙草運動,這才使他發揮作用。
在業績持續下滑后,1995年初,KKR不得不又剝離了雷諾茲·納貝斯克的剩余股權,雷諾茲煙草控股公司再次成為一家獨立公司,而納貝斯克也成為一家獨立的食品生產企業。經過一番明爭暗斗,雷諾公司和納貝斯克公司又回到了各自的起點。在 2003 年上半年,雷諾茲的銷售額比前一年下降了18%,僅為 26 億美元,而營業利潤下降了 59%,為 2.75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