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配額制度已告瓦解,中國已顯示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姿態,美國卻在滑向貿易保護主義
眼下,布什正為美國人民明年該穿什么牌子的內衣,該用哪國生產的長筒紅襪子裝圣誕禮物頭痛不已。
這原本不該成為一個問題。 2005年元旦,限制全球紡織品跨國自由貿易30年之久的配額制度就將正式宣告瓦解,山姆大叔應該能享受到比過去更豐富更價廉的紡織品。
但如果這些產品都是“Made in China”呢?美國紡織業生產者將其描述成一場惡夢。中國的縫紉女工每月掙70美元,她們的印尼同行掙75美元,多米尼加共和國女工掙100美元,洪都拉斯更達到300美元。根據美國人的推理結果,如果完全依照市場力量自由運作,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打敗中國,中國廠商將在兩三年內拿到50%的份額(目前僅有17%)。
在布什政府中人脈頗深的美國紡織業主們決心讓政府批準一項新的針對中國的限制措施。與之針鋒相對的,代表美國大型服裝進口商和零售商的主要貿易組織——美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商協會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出上訴,希望阻止政府在2005年對中國服裝和紡織品施加嚴格的進口限制。
世界經濟界名望甚高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隨即公開發表了看法。他認為,“當務之急是阻止保護主義的蔓延”。格老雖未點名,但所指卻很明確。
《華爾街日報》的“胸衣大戰”一文不無譏諷地指出:“為了在國外推行自由貿易,美國就必須在國內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我們必須以毀壞自由貿易來挽救自由貿易,或者挽救別的什么東西。”《華盛頓郵報》的社論認為:“即便中國的市場份額真的擴大,也不宜用新的貿易壁壘來取代配額。更為明智的做法是向非洲、拉美和其他國家開放更大的美國市場,而不是拒絕履行對中國的承諾。”
根據目前的時間安排,布什政府不得不在2005年2月初之前決定是否對中國實施新的限制。這無疑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難題。這些商品聽來很平常,但它事關規模達每年760億美元的美國服裝貿易市場的命運和處于困境的美國紡織行業的未來。如果美國成衣業主勝利了,那么美國的鋼鐵、家具等一些弱勢產業將掀起貿易保護的浪潮。甚至還可能引起服裝貿易的全球動蕩,歐盟、日本都可能效仿美國的做法。
這對于一直高唱“自由貿易對經濟強盛至關重要”的小布什來說,無異于自摑耳光。
華盛頓研究機構Cato Institute的貿易專家艾肯森(Daniel Ikenson)說,政府在這方面的決策將對美國今年及今后的貿易狀況產生深遠影響。在所有可能的方案中,激怒中國的方案將產生危害最大的后果。布什不可能在牽涉美國利益更大的方面,比如要求中國放松外匯管制以及知識產權等問題上再獲得中國政府的合作。
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供總統和他的幕僚班底們考慮。中國政府已經表現出了一個負責任的貿易大國應有的態度。最近,中國商務部宣布將提高部分紡織品的出口關稅。并提出8項舉措旨在提高紡織行業向高附加值產品發展,以防范后配額時代中國紡織品及成衣在全球市場上蜂擁而至。
接下來,該輪到小布什先生發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