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召開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后的第三天,也即1月19日,由溫家寶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以“安全生產”為議題研究2005年的安全生產工作。
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一系列決定,對河南鄭煤集團大平煤礦“10·20”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負有領導責任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史濟春給予行政警告處分;同意對事故涉及的其他23名責任人作出處理,其中移交司法機關處理5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及組織處理18人。
會議還要求,抓緊調查陜西銅川礦務局陳家山礦“11·28”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對有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
這顯示出,高層已經充分意識到安全生產問題的嚴重性。但人們認為,要化解安全生產風險,不能僅僅停留在處理官員上,而迫切需要尋求體制、機制上的解決之道。
總理眼淚的影響
“‘讓每一名礦工平安下井,平安回家’作為我們今后的工作口號”。在1月17日至 19日召開的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工顯政提議。
這句口號正是溫家寶總理新年第一天飛赴陜西銅川看望“11·28”礦難職工家屬時流著眼淚提出來的。
據媒體報道,元旦期間,溫家寶來到陜西銅川調研,并下到井下看望一線礦工。他為死難的礦工流下眼淚。
這是中國媒體第一次公開報道溫家寶流淚,第一次流淚就是為著2闐4年乃至很長一段時間里飽受安全威脅的煤礦工人群體。
“總理1日下午到達陜西,吃完晚飯后就一直開會,一直到晚上11點才結束,主要是研究加強煤礦安全工作等問題。第二天他又下到井下,與工人一起吃午飯。在當時的氣氛下,不掉眼淚都不可能。”
陜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姚炬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在溫家寶下到井下的時候,他也隨同總理一起下去,總理流淚的時候,他就在現場。
王顯政局長指出,溫總理視察陜西銅川時作出的重要指示,為安全生產工作指明了方向。
去年事故損失相當于GDP的2.5%
2004年,相繼發生的河南大平事故和陜西銅川礦難及包頭空難,在國內外影響巨大。而王顯政在會議上談道,“還有9個省的百萬噸煤死亡率超過10人,我已經不好意思點名了。”
王顯政在分析2004年安全生產工作時用4個詞概括,總體穩定、趨于好轉、形勢嚴峻、任重道遠。
1999年—2002年的4年間,全國安全事故死亡總人數年均上升約萬人。2003年,事故總量得到初步遏制。
王顯政指出,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煤電油運全面緊張的情況上,2004年全國安全事故起數比上年下降16.2%,死亡人數下降0.2%。但2004年事故死亡人數仍然高達13.6萬人,傷殘70萬人。
去年一年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預計2500億元,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2.5%左右。煤礦、道路交通、建筑等領域傷亡事故多發狀況尚未根本扭轉,非煤礦山、非礦山企業等生產安全事故呈上升勢頭。
此外,職業安全健康形勢嚴峻,全年大約新增加塵肺病患者7萬人。機器傷人、急性和慢性中毒等現象非常嚴重。
記者了解到,2004年,中央高層領導人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批示多達198件次。為了加強安全生產法制建設,2004年,國家出臺了1部法規、15個部門規章、 5個安全行業標準和70多個規范性文件。
2005年新年的第六天,王顯政又先后發布兩個局長令,規范煤礦瓦斯治理。從 1月10日到15日,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織了8個組,對廣東、云南、湖北、江蘇、江西5省和鐵路、民航、中央企業3個系統進行了重點檢查。
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在安全生產會議中特別強調要求,春節、“兩會”之前,要對重大危險源和重大隱患源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排查,建檔登記。
“安全指標”使地方官員感到巨大壓力
2004年12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安個生產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確定了2005,年安全生產工作目標,力爭工礦商貿企業事故死亡人數比2004年下降2%。其中煤礦事故下降3%,消滅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上升幅度比 2004年降低1.3個百分點,全國特大事故起數比2004年下降5%。
國家安監局生產安全應急救援辦公室李主任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稱,“提這些死亡人數控制指標,說起來不太好聽,但通過這些指標,我們有一個努力方向。”
記者了解到,2004年是實行年度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第一年。在一些地方,安全生產已經列入官員政績考核的一個項目,但地方官員對指標的反彈已經形成了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強大阻礙。
“這些指標使地方政府的領導感到巨大壓力,各個部委對這個指標的意見也非常大。”國家安全生產監察專員孟昭聚對《隙望東方周刊》說,“但國務院層層施壓,他們不得不重視。”
2004年,全國32個統計單位(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23個單位的死亡人數在年度控制指標范圍內,這就意味著,有9個單位沒有達標,河南省超過死亡控制指標180人,內蒙古控制指標為2052人,結果超了136人。
“隨著經濟的發展,事故死亡人數會上升,而給我們定的死亡指標是2000多人,和經濟發達地區5000—8000人相比,將來會有問題。”內蒙古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曹安雅表示擔心,他還認為,原來的死亡基數非常低,現在又實行了控制指標,以后也許年年完不成指標,這種趨勢是必然的。
“經濟不發達地區在快速推進過程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所以科學合理地設置指標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體系的建立是長期的,不是一年兩年。”
據曹安雅介紹,去年內蒙古增加公路 1800公里,今年又要建設開通1700公里貫通全自治區的公路。在這種背景下,道路事故勢必增加。
但王顯政強調指出,通過對安全控制指標實行量化考核,可以強化各級干部的責任意識,接受社會的監督。他同時強調,要維護指標的嚴肅性,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研究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
作為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管者,安監局也有自己的苦水。河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李九成說,“‘中央企業’的一個辦公室主任都可能有很高行政級別,他們不聽你的,少數‘中央企業’干部工作作風問題太嚴重!”
“‘中央企業’資產由國資委管理,生產由煤炭局管,財政由財政部管,權力分散,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就像王顯政局長舉的例子,某煤礦從瓦斯涌出到發生爆炸31分鐘,調度員還在打牌。調度員發生問題不知道找誰,官僚體制問題嚴重。”
李九成介紹說,有一些“中央企業”的工作人員在小煤礦兼職,在那里一年可以掙二三十萬元,而在“中央企業”,一年的收入可能只有一萬元左右。
“大礦技術人員的流失,怎么辦?”李九成提出質疑,“煤炭是一種特殊行業,而我們卻把它混同為一般的地面企業來管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建立適合煤炭企業作為特殊行業的管理體制和機制。”
他分析說,“大事故出來,停留在處理的層面上是不夠的,而是要研究煤炭行業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
李九成還強調了安全生產監督部門的廉政建設,“這不是有了幾個本科生、博士生就可以了,保證廉政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中紀委駐安監局紀檢組組長趙岸青介紹說,廣西南丹縣委書記萬瑞忠因為瞞報事故、貪污受賄,于去年2月被執行死刑。
國家加快補還安全欠賬
據王顯政介紹,全國目前共有安全監管人員2.5萬人,其中省級機構平均41人,市級機構平均16人,縣級機構平均6人。
“我們的隊伍就像毛澤東當年秋收起義上井岡山一樣,僅僅舉起了一兩面紅旗,河南省9700萬人口,158個縣,平均一個縣 12個安監員,將近1億人對應 2800個安監員。這還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李九成介紹說,“我考察過英國、法國、芬蘭、瑞典等國家,西方國家1萬人平均有1名安監員,瑞典500萬人有500個安監員,我們國家13億人口,按這個比例需配13萬名安監員,我們的數目遠遠沒有達到。沒有隊伍,再好的思想,再好的監督,也落實不了。”
“目前的煤礦從業人員的整體文化素質相對比較低,在煤礦的安全生產過程當中違章、違規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梁嘉琨1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說。
“從歷史和政策的原因來看,我們國家煤礦的安全投入欠賬是非常大的,僅國有重點煤礦,在安全工程、安全裝備和安全設施方面欠賬就達500億左右。國家將爭取用3年時間,補還國有煤礦安全欠賬。”
談到欠賬問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李主任認為,“政府正處在轉型期,解決安全欠賬問題時政府可以給予一定支持,但政企分開后,政府更多承擔的是社會管理的職能。”
而王顯政在報告中透露,國家安全監督管理局在調查研究、摸底測算后,向國務院提出了加大國家資金扶持的初步意見,并已經得到國務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