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當中組部副部長沈躍躍宣布中央任命決定,由李毅中出任新升格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一職時,臨危受命的李毅中在就職宣言中語調凝重,多次表示“深感責任重大”。
此時,距李毅中2003年 3月從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上,調任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副主任一職恰好兩年整。
兩年前,李毅中完成了從大型國企掌門人到國資監管人的角色轉換。如今,從監管國資安全回到監控生產安全,李毅中60歲的人生路徑似乎又到了一個起點。
在全國上下對礦井安全失控的指斥聲中走馬上任的李毅中;的確不能對平均每天發生二千余起安全事故的嚴峻現實感到輕松。今天,他面對的挑戰和壓力甚于此前人生中任何一次。
曾是國企改制先鋒
1966年7月,李毅中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煉油工程專業。
從山東勝利煉油廠一名技術工人做起,1998年4月,在中石化系統摸爬滾打了30年的李毅中開始執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的印印。當年9月,在美國《財富》雜志的評選中,中石化首次進入世界500強,名列第73位。
但深知國企負重的李毅中對此并不樂觀。
因為,在這艘“超級航母”上的是120萬之眾的國企員工;而當時排名世界第一的石化公司埃克森美孕只有10萬員工,國外同類大公司一元錢的固定資產每年的銷售收入是1.2元到1.4元,而中石化卻不到0.7元。
李毅中深知,要把中石化這艘巨輪帶出困境,除了裁員等內部改革外,必須進行企業改組,借助外力。在他的運籌之下,中石化成為當時中國證券市場惟一一家在境內外上地上市的公司;2000年10月,在香港、紐約和倫敦上市;2001年8月,又成功在內地發行A股。世界知名的石化巨頭埃克森關美孚、殼牌、BP石油公司等都成為其戰略投資者。
2002年當選央視“年度經濟人物”的李毅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并不輕松:企業改組上市,大批員工下崗,李毅中受到來自各界的質疑和壓力,需待破解的難題還遠遠沒有找到恰當的答案。
在國資委任職的兩年里,他對國企改制中暴露出的問題一直直言不諱。他提出要嚴懲國企腐敗,深化效能監察,防止效益損失和國有資產流失。在中航油事件中,他要求嚴懲事件責任人。
由于缺乏相關法律、法規依據,加上不少企業的管理層在改制中處于主導地位,導致管理層自買自賣、人為壓低國有產權轉讓價格、違規融資等問題突出侵害職工合法權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有的甚至引發了不穩定問題。中國企業的MBO過程備受詬病,李毅中對此一直關注,在他此次履新之前,國資委正在起草MBO(管理層收購)規范辦法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又坐在了“火山口”上
有人說,李毅中這回又坐在了“火山口上”。
就在他就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的前一周,2月21日-2月27日全國發生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24起,136人死亡;發生漁業船舶特大事故1起,10人失蹤;發生煤礦重大安全事故5起,24人死亡。
2月14日,在春節的祥和喜慶中,遼寧省阜新市更發生了特大麗斯爆炸事故,203名礦工死亡。事故震動高層,震驚中外。
而2004年,據國家安監局統計,全國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803571起,死亡 136755人;平均每天發生2201起事故,死亡374人。
頻發的安全事故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中“最不和諧”的聲音,并直接影響到中央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的落實。
在此背景之下,決策層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調整升格為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機構,下設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同時“點將”熟知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李毅中擔綱重任,足見中央政府對扭轉全國安全生產被動局面的決心和力度。
“這次把國家安全生產監管局升格為總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認真分析安全生產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經過較長時間醞釀后做出的決策。”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表講話時表示。
臨危受命的李毅中顯然深知在此背景下就任新職絕不僅僅意味著“為黨為國分憂”,擺在他面前的迫切現實是:如何突破安全生產困局和人均GDP進入1000美元后的發展悖論,構建全新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
新局長拋出“安全新論”
3月2日是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報到的第一天。頻發的“礦難”成為此次“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來自陜西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咸陽市長張立勇在接受采訪時,就李毅十提出的一個安全新要素——安全文化表述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安全文化”就是一種文明、健康、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理念。
在2月28日的就職講話中,李毅中提出了建立全國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大格局的觀點,要求從構建安全文化,宣傳安全法規,加大安全投入,增強安全責任,研究安全科技等五個方面對企業安全生產進行全面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