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在報紙上看到,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人吃一頓飯花了36萬元。沒幾天我又在報紙上看到,山西省的一個窮鄉僻壤里面的中學生考上大學以后沒有錢上大學。這個比較使我非常心酸。
前些天,我在報紙上又看到一所小學校倒塌了,我心里特難過。過去我在農村沒點奉獻精神,還好意思做黨的干部,講共產黨員先進性?搞調研,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學校。我覺得這是不正常的,我以為,對此不管采取什么辦法,這些問題必須解決,光坐而論道不行。我的宗旨就是要解決問題,有老辦法用老辦法,沒辦法用新辦法。有人說,我的方法不好。我承認我的方法不好,但是我的效果好。
用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前幾年我在一次基層調研中發現:長治一個300萬人口的城市,有870多所學校有危房。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解決教育投資的問題,而前提是統一大家的思想,我們把一部分危房資料在常委會上發給大家看,大家看完后沒有不統一思想的。然后我們定下100天改造時間表:把所有危房推倒建成新學校。有人問要錢怎么辦,我說如果我們有錢,就不找共產黨員來討論問題了。把籌資任務先發下去,比如說,村支部書記如果100天內不能把危房學校改造成好,那么村支部書記就帶上老婆孩子都到校內住,危房學校的老師學生都到支部書記的家里去住,進一步我就要查這些支部書記的賬,看他們有多少經濟問題。最終,這些學校全部成功改造好了。
對此,有人說我對黨的干部太狠了一點,我說,要共產黨員干什么?就是要作犧牲的,沒點奉獻精神,還好意思做黨的干部,講共產黨員先進性?
我做政府工作,常常覺得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遇到問題沒人管,很多社會問題為
什么普遍在社會上存在而得不到解決呢?關鍵在于領導干部帶頭。你號召大家解決危房學校,你自己就要承包一所危房學校,把它變成有合格教學條件的學校。我們當時就是由最主要的領導承包最難解決的學校,依此類推。這個難題最終就迎刃而解。有人批評這樣的做法是人治,但是對于領導于部抓案例不要隨便扣上人治的帽子,這樣就容易導致既沒有法治也沒有人治,最后結果是不治,是“沒治”。
當然對待一些全局性的問題,除了給官員施加壓力以外,還要有制度保障。欠發達地區的教育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欠發達地區是資源性的經濟,不僅自然資源流失,教師也流失,這樣的情況下,好的學生考上了好學校也是有去無回。比如我們山西,一、二流人才都出去了,剩下的三、四流人才才能勉強留在山西。
第二,整體收入少,而急需投資的地方很多,現在要山西省拿出大量資金來辦教育是很困難的。
第三,欠發達地區政府需要轉變工作職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公共產品上,而不是在企業生產上投資。當地政府要把有限資金投入到公共產品上,這對當地是非常有好處的,如果山西省能有幾所一流的大學,一流的醫院,以及一流的中學、小學。那么山西先富起來的人就不會到發達地區去買房子買戶口,把大量的錢流向發達地區。
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政府首先要在招生分數,招生數量等教育資源分配問題上向類似山西這樣的一些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如果不能傾斜,至少也不該歧視,不應讓山西窮山溝里的考生考分比發達地區的孩子更高還上不了大學。
另外,我覺得現在要動員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人回報社會。能掙錢的是企業家,但是不回報社會的不是完全的企業家。政府要鼓勵先富起來的人有社會責任感,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要在教育上讓他們有投資。
現在說起教育問題好像千頭萬緒,特別復雜,但我覺得我們完全可以解決,關鍵是我們下多大決心。政府通過職能轉變更多地提供公共產品,然后再加上企業家的支持,最后動員全社會老百姓,多種力量參與,我們一定能解決欠發達地區的教育問題。
(作者為山西省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