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迷你的基金——景順恒豐債券
目前投資基金的市場平均規模為20億,而景順恒豐債券基金在2003年1 2月尚有3億規模,如今下滑到1億左右。按照O 75%的管理費計提標準計算,一年下來也就75萬的管理費收入。而對比于一只典型的封閉式基金(20億盤子.1.5%的管理費,旱澇保收),債券基金除了羨慕也只有嘆息的份了。
運氣最差的基金——華夏成長
如果基金的增長率居于市場平均水平之上,我們稱之為“及格”,反之“不及格”,在56次周凈值增長率觀測中,華夏成長持續“及格”的最大次數是兩次,而市場平均是五次(嘉實增長做的好~些,最大為9次)。也就是說,在最近一年內,如果本周華夏成長“及格”的話,那么下一周十有八九“不及格”。如果把“及格”當成拋硬幣出現正面,那么拋56次硬幣,只出現了一次“正、正”、其余都是“正、反”的話,可以說運氣實在是不佳。
最執著的基金——天同180
天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早在籌備初期就確立了以指數化投資為主的經營戰略。天同180指數基金股票部分投資采用指數復制法跟蹤目標指數,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根據其半年報.基金指數化投資部分日均擬合偏離度為0.047%。遠遠低于基金契約中0.5%的規定。相對于積極投資,在精英云集的基金行業里指數化投資不能稱為主流,基金經理們希望能夠能夠戰勝市場,在有些人看來指數化投資無異于是對基金經理智力的玷污。看看被人成為“變色龍”的東方龍混合基金,其資產類別配置比例:股票配置范圍為0一95%,債券,0~95%,貨幣市場工具,5%~100%。
最狡猾的基金——德盛小盤精選
小盤精選初始募集規模為83億,不少分析人士認定,如果真正投資小盤股運作難度太大甚至不可能。殊不知,根據招募說明書,“小盤精選的整體業績基準=(天相小盤股指數×60%+天相中盤股指數× 40%)×60%+上證國債指數×40%,在當前中國證券市場環境中,本基金對小盤股的界定方式為:基金管理人每季度將對中國A股市場中的股票按流通市值從小到大排序并相加,累計流通市值達到總流通市值50%的股票歸入小盤股集合。可見,德盛小盤精選的小盤股的定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小盤股的范疇,因此業績基準也添加了中盤股指數。僅僅因為基金名稱的緣故,不少人誤認為它只投資小盤股。看來投資前還是要靜下心來好好翻閱招募說明書。
名稱最怪異的基金——銀河銀富
我國封閉式基金名稱都是四個字,打頭的均為基金兩字,然后一般有一個單姓(歸屬于哪家基金管理公司)。如興、漢、景等等,然后就是單字名稱,如豐、富、惠、盛等等,非常漂亮的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惟一遺憾的就是名稱過于近似而不容易記住。在給開放式基金起名字時,開放式基金顯然站在了封閉式基金的“肩膀”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名稱五花八門.生動形象.多以投資目標為名稱標識,如博時價值增長、博時現金收益等等。銀河基金管理公司沿襲封閉式基金命名規則倒也無可厚非。只是拿“銀富”來做基金的名字多少讓人有點愕然。
最尷尬的基金——基金銀豐
基金銀豐設立時在招募說明書中加了一則很不起眼的條款。“本基金封閉運行一年后,在一定條件下可由封閉式轉為開放式”。該條款曾被業界炒得沸沸揚揚,一度被稱為基金銀豐的最大亮點。正因為這一條款基金銀豐被產品說明書“閱讀能力”過人而又執著的一位王先生相中,于是基金發展簡史上有了所謂“基金銀豐風波”。封閉式基金投資者的神經也被繃緊,畢竟總要有人為“封轉開”埋單。據悉,銀河基金管理公司一直在做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準備。但具體何時轉,沒有時間表,因為畢竟在招募說明書與基金契約上沒有規定在多長時間內必須轉。產品創新是基金管理公司引以為榮的事情,也是基金行業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但過于超前的創新(特別是超出自己掌控能力的創新),無異于自己搬起了一塊石頭。(新浪基金頻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