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酒畫,歸納起來有兩類。一類為傳統題材,如《畢卓盜酒圖》、《鐘馗醉酒圖》、《鐵拐李醉酒》《麻姑進釀圖》、《卻飲圖》等。另一類休閑類,如《耳食圖》、《魚釣圖》、《壽酒神仙》等,讓我們來欣賞這些酒香撲鼻的酒畫吧。
《畢卓盜酒圖》的畫面是:畢卓懶洋洋地伏在做桌上,酒杯空了,酒提子也空了,沒有酒喝的畢卓是何等煩惱,一副窮困潦倒的樣子。畫上配有四句詩:“宰相歸田,囊底無錢,寧肯為盜,不肯傷廉。”在這里,齊白石把清廉作為至高無上的品德了。畢卓是個宰相,相當于現在的國務院總理了。一個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算是個高官了。可他退休歸田時,仍舊是兩袖清風,這樣的宰相確實難能可貴,理所當然受到人們的尊敬。從這幅畫里,看到了齊白石的人品和精神寄托了。
再看《鐘馗醉酒圖》,鐘馗,一個貌丑而心靈美麗的人物,他因捉鬼而得名,嫉惡如仇,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這個人物,自古至今許多畫家都畫過。而齊白石筆下的鐘馗,卻有獨特的風貌神韻。看:畫面上一只酒壇,鐘馗把烏紗帽取了下來,作為酒壇的蓋子,雙手捂著帽子,把酒壇蓋得嚴嚴實實,生怕酒氣泄漏了。在官位和美酒之間,他選擇了美酒,他把官位看得很淡很淡。在這個世界上,官位、名利本來是身外之物,何必那么認真呢,只有美酒和真情才是值得珍重的啊!這幅畫,畫出了鐘馗性格的另一面,內涵是何等的豐厚啊!
齊白石的另一類畫是反映生活情趣的,如《釣魚圖》,老翁釣魚歸來,一手提魚,一手提釣竿,釣竿上掛著酒葫蘆,瀟瀟灑灑而歸,顯得何等風光自在。《耳食圖》則又是一幅風俗圖:老翁正在喝酒,桌上一碟盤,碟上擺著一條魚,桌上還有酒具酒杯。忽而感到耳朵有點癢了,于是用手中的竹筷去掏耳朵,看起來有點夸張,實際上源于生活,一幅多么有趣的畫面啊!再看看《壽酒神仙》:一老翁挑著擔子,一頭是一只大酒壇,另一頭為竹筐,竹筐里坐著一位美女。老翁似乎喝醉了酒,一只赤腳,一只穿草鞋,挑著擔子,搖搖晃晃,步履蹣跚。似乎在說,世界上只要有了酒和美女,就心滿意足了,就像神仙一般快活了。
齊白石以畫花鳥擅長,而畫酒中人物同樣惟妙惟肖,十分可愛。往往數筆,就把人物的醉態神韻勾畫出來了,把人帶進一個如醉如夢的境界。
生活中的齊白石也是喜歡喝兩杯的。齊白石50歲時,在長沙謀生。一次,齊白石的老師王湘綺約了幾位文友到“超賢樓”飲酒,也把他叫去了。文人相聚,幾杯下肚,詩情燃燒,大家都吟詩作對。齊白石喝了幾杯后,也寫成了七言絕句:“往事平泉夢一場,師恩深處最難忘。三公樓上文人醉,帶醉扶欄看海棠。”后來齊白石畫了一幅《扶醉人歸圖》,畫面是兩位老人喝醉了,互相攙扶著,蹣跚而行。也許就是那次醉酒后的寫照吧。抗日戰爭時期,他閉門作畫,生活十分窮困,買酒喝的錢都沒有了,只得到酒店賒酒喝。他作了一幅《蟹酒圖》,并題詩:“老夫今日喜笑顏,賒得霜蟹大滿盤。強作長安吟詠客,進門持盞把詩刪。”能賒得酒喝就心滿意足了。看了這幅畫,讀了這首詩,不免感到有些心酸了。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獎給他500萬法郎,并把一塊金質獎牌掛到了他的胸前。齊白石動情地說:“我畫了這么多年的畫,寫了這么多年的詩,我才體會到原來我追求的就是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