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容量
中國牙膏行業市場容量巨大,據專家預測,2005年我國牙膏規模可達40億支。2004年中國口腔清潔用品市場規模達到70個億,其中牙膏產品實現銷售35億支(以65g/支的標準計算)。此外,統計表明,目前我國城市居民有三分之一人群沒有良好的刷牙習慣(即未能每日早晚兩次刷牙);在廣大農村地區,約有57%的人不刷牙,而農村目標消費群人口基數在5億以上。因此未來市場潛力不可限量。
二、市場結構
從區域結構看,城市市場,牙膏產品進一步向高檔化發展;農村市場,低價位產品銷售量將快速上升。外資及合資強勢品牌穩固占據城市市場后,營銷重心開始大幅向農村傾斜。從價格結構看,外資品牌(高露潔、佳潔士、中華、黑人等)開始由高價位向低價位滲透,民族品牌(兩面針、田七、黑妹、冷酸靈、藍天等)開始由低端向中、高端價位反攻。
三、產品趨向
中國口腔清潔用品市場已經進入細分營銷時代,產品多元化、多功能化是市場的總體發展趨勢。國內習慣上將牙膏產品劃分為普通牙膏、藥物牙膏、中草藥牙膏、脫敏牙膏四大類型。目前,就產品功效而言,潔白牙齒、氣味適宜、有效防蛀、清潔牙齒依次為消費者關注的四大方面,城市消費者傾向于前兩項,農村消費者更多關注后兩項,需求差異較為明顯。
四、價格體系
跨國企業向低端市場滲透,以打壓二、三線競爭品牌生存空間。國內民族傳統領軍品牌與其它部分已有一定區域市場基礎的二、三線品牌的牙膏產品,產品開始由低端向高端縱深挺進。 新銳外資品牌或國內市場新興企業與產品,自始至終均以高價位產品盯牢部分細分市場與目標消費群。
五、品牌宣傳
近年來,各主要口腔清潔用品生產企業都紛紛加大廣告的投入。從媒體選擇來看,國產品牌大部分相對比較集中在中央臺,全國各省的投放面也相對松散,采取一網打盡的廣告投放方式。外資品牌在廣告投入和廣告策劃上都比國內品牌更勝一籌,中央、地方全面轟炸。新興的網絡媒體也成為外資品牌吸引年輕消費者眼球的舞臺,國內企業鮮有投入。軟文廣告也被部分牙膏產品(如黑妹、竹鹽)嫻熟運用并取得較好效果。
歸結以上市場態勢,適當擴展品種規格、重視包裝外觀的設計、加大科研投入與新產品開發、加強廣告力度、開拓城市終端市場、穩定農村市場、實施戰略聯盟、拓寬融資渠道是目前國內民族牙膏企業的首選應對策略。具體到單一品牌/產品的的應用方向,則可表達為:突出品牌差異化、加大研發創新力度、構建整合營銷渠道、開拓新興增值市場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