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民間藝術品,人們常常會想到只有藝術家才能做出漂亮的圖畫、油畫和版畫等工藝。其實不然,當我經過山西運城關公文化工藝研究會的老師們三天時間手把手的培訓指導后,平生第一次用彩色綢緞制作出精美的立體錦帖像時,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我這個一無功底、二無技術的農村小伙子也可做出精美高雅、古色古香、新奇別致的藝術品。現在我不僅學會了這種距今300多年的民間工藝,而且靠它每個月都能凈賺2000多元,圓了我的致富夢。
去年9月份,我以7分之差高考落榜,但我不甘一輩子把命運交給農村,過貧窮生活。跟朋友一起來太原之前,我暗暗下定決心:不找到一條謀生之路,我就不回家。來到太原后,才知道打工的人太多了,別說好工作,就是一份苦力活也難找。
我決定到職業介紹所去碰碰運氣,恰好職業介紹所的張經理與我是老鄉,他介紹說:“有不少找不到合適工作的人,我介紹他們到中華武圣故里——山西運城關公工藝研究會做錦貼工藝像。那兒培訓技術,并免費提供原料,當天可以學會制作原理和方法,也可領料帶回家自己做,做出來的產品統一回收,多做多得、現金結算。”
就這樣我來到運城關公工藝研究會,推開辦公室的門一看,哎呀!這么多人,有下崗工人,還有像我一樣的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來學習技術和洽談合作小型工藝廠的。看著他們談笑風生,滿臉喜悅地去技術部培訓學習,并免費領走原料,我好奇為什么這么多人爭相前來合作?是什么又讓他們這么高興呢?
據介紹,錦貼工藝是當地一種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從明代流傳至清末,已失傳近百年,現僅存有珍貴的遺留作品。運城關公文化民間工藝研究會利用這一傳統民間工藝技術,開發出錦貼系列特色古典手工藝品,榮獲“中國重點推廣品牌”和“誠信單位”稱號,產品深受海內外客商青睞,購買者絡繹不絕,文化節期間一亮相就被游客訂購一空。崇拜者認為“魂歸故里”,從關公故里請回的神像有“靈氣”,才是正宗的關公神像,祈求關公保佑家庭平安,財運亨通。世界各地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文化的影響,在海外經商的華人有著敬奉“武財神”的民俗習慣。很多為了不受外國勢力歧視,在商店、酒樓、客廳等場所正堂位置都敬供著關公神像,尤其是東南亞一帶更為突出。
對外業務部的王茹女士誠懇的告訴我,他們研究會開發的武圣系列特色古典手工藝品,已經有7年多的歷史了。一直深受國內外客商青睞,銷路非常好,市場巨大。產品不但美觀高雅,而且具有收藏價值,但因傳統手工制作,速度有限,只靠內部人員加工遠不能滿足外銷需求,現在主要想利用社會上有能力、講信用的人聯營合作,合作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個人合作可免費學習技術,領原料帶回家制作,做出產品后統一交回,日掙工資30元左右,月收入900元以上;另一種方式是辦小型工藝廠,無需工藝基礎及廠房設備,不限場地的大小,只需在當地組織10-30個下崗職工、畢業學生或農村閑余勞力。該研究會免費發放原料,做出的產品全部回收,現金結算,另外還給管理者800元的工資加提成。
我在其它地方從未聽說和看到過這么精美的工藝品。聽完王女士介紹后覺得確實獨特,感到非常有發展前景。在我家鄉家家都有閑余勞力,很多人家里貧窮而又找不到可靠的掙錢門路,如果我與關公工藝研究會合作辦個小型工藝廠,既可帶動鄉親們致富,我自己也可從中賺取結算差價,還有800元的管理者的工資。一個月下來可賺到兩三千元,這么好的賺錢門路到哪里去找?!良機不容錯過,不能再猶豫了!我當即就與他們簽訂了法律合同,讓王女士給我準備1000套原料帶回。
回家后我先刻苦練習了一個月,當我完全得心應手后,父母出面幫我招集親戚和鄰居合作加工。同村鄉鄰聽說我要辦工藝廠,這條消息立即傳開,前來報名的村民達100多人,我考慮到只有1000套原料,最后選出30位心靈手巧的婦女和青年。花兩天的時間就教會了全部的制作原理,并給每人發了30套原料,讓他們帶回家自己做,做完后統一送到我家,由我負責統一交回關公研究會。而我要做的就是到各家各戶去指導,檢查做的是否合格。由于這是我們這兒的獨家工藝項目,鄉親們都非常認真,樸實肯干。經過一段時間努力,第一批產品做出來了,看著這批精美而又高雅的產品,村民們感嘆不已,奔走相告。習慣了手拿鋤頭和鐵鍬的村民,同樣也能做出古典高雅的工藝品。
關公研究會收到產品后,立即寄來了加工費。收到第一筆加工費時我非常激動,我的一番心血沒有白費,村民們那一張張笑臉,整日縈繞在我腦海里,我好像是貴人一樣被村民們夸獎,他們無不感謝我為他們找了一條掙錢的門路。
經過雙方合作覺得他們很講誠信。接著我又聯系領取了第二批、第三批……隨著一個又一個月的加工、交貨、結算,更加堅定了我與該單位的合作信心。幾個月來,我與村民共同努力,除去工人工資和其他支出外,我個人凈賺2萬多元。我從內心感謝山西運城關公工藝研究會開發出這么好的項目,幫助我們走出一條致富之路。
據對外業務部李經理講:關羽作為中華民族婦孺皆知的英雄豪杰,是因為他有超群的武藝和赫赫戰功,以及一生光明磊落、忠君效國、浩然正氣的做人準則,從古至今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關公文化。作為武圣的故里,每年政府都要主辦聲勢浩大的國際性商旅關公文化節,從海內外前來的朝拜者,很多人離開時都想帶些有紀念性的關公藝術品,但是純手工制作的工藝品卻很少。
好些精明的華僑商人看準了這一商機,因此紛紛與關公工藝研究會聯系洽談業務。一位來自日本的商客看了他們的產品后驚奇的說:“像這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純手工民間工藝品,非常有鄉土氣息,我在中國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產品;海外華人非常信奉關帝爺,關公錦貼工藝品在海外一定受歡迎。”并要求一次訂購兩萬個袖珍關公錦貼像。由于此工藝全部純手工制作,效率低、速度慢,難于滿足市場需求。
正如王女士所說:“在我國開放搞活的今天,我們充分利用中華關公文化資源和中國民間特色手工藝的絕佳優勢,為國創匯,為民謀利,嚴格從遵守商業信譽和友好合作關系去發展。我們要學做產品,更要學關公的至忠、至勇、至義、至誠的道德精神做人辦事。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共同開拓市場”。真乃“古有桃園結義打天下,今有商海合作共創利”。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鳳凰北路236號關公工藝研究會
電話:0359—2029876 2869952(節假日不休息)
傳真:0359—8698933
網址:www.gggyp.com
電子信箱:Sxgggyp@126.com
聯系人: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