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奉基督教,習慣苦行僧般的生活;他出身貧苦,拼命抓住每一個賺錢的機會;他狡詐,會暗地里做手腳;他不守信,他的同伴都害怕他隨時背信棄義撕毀協約;他不識幾個字,卻能用心理學知識暗示他人盲從跟風以達到操縱股票的目的;他初進交易所時,看起來土得掉渣,但不久就沒有人敢懷疑他的智慧——他就是19世紀美國股市中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一個被稱作“牛販子”的投機高手丹尼爾·德魯。
沃倫·巴菲特、維克多·尼德霍夫、拉爾夫·旺格、喬治·索羅斯等一串串燦爛的名字所締造的投資傳奇為我們所頂禮膜拜,丹尼爾·德魯卻是個反面教材。這個19世紀美國股市中名聲不佳的人物,曾經手持100美元,最終賺取了300億美元。雖然他土得掉渣,行為猥瑣,但是他憑借精明或者說狡猾的頭腦賺錢。也許,對德魯來說,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金錢。
最初的100美元是如此干凈
丹尼爾·德魯沒有顯赫的背景。1797年,在紐約附近達切斯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貧瘠山區(qū)的農場家庭,一個男孩降生了,這就是德魯。幸運的是,當時的達切斯縣距離紐約僅60英里,這使得日后德魯買賣牲畜、投機股票都有著先天的便利。德魯雖然精明過人,可由于幼時家庭貧困,德魯接受的學校教育非常少,僅僅會讀、寫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算術。有趣的是,由于他的母親信奉基督教,德魯也深深信奉基督教,并極度虔誠。
華爾街的一位經紀人兼作家斯特德曼非常了解德魯,但也對德魯能夠輕松自如地使用雙重道德標準驚嘆不已。他寫道:“德魯大叔最為顯著的特色之一就是,無論他走到哪里,他都會將他的宗教信仰帶到哪里,但是,他的神奇之處在于他的宗教似乎不會對他的生活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事實上,他甚至能從他的信仰中獲得幫助和力量,來實現那些昭示他最丑陋一面的陰謀。”
德魯擅長表演,具有說服他人的技巧,總能欺騙別人信任自己。德魯孩童時期曾在一家在當地過冬的馬戲團打工賺錢,他在馬戲團學會了以后在華爾街上大展身手時招攬顧客的技巧,而這種招攬手段在以后他從事投機生意時確實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1812年戰(zhàn)爭爆發(fā)后,德魯的父親去世,而他當時只有14歲。那時,應征入伍可以得到100美元獎金,于是,德魯報名成了一名民兵。遺憾的是英軍并沒有選擇攻打當時防守堅固的紐約城,因此,德魯并沒有真正經歷過戰(zhàn)爭,但是14歲的他卻真正獲得了那100美元。這100美元獎金成為了他的“母雞”,源源不斷地為他生出了300億美元的“蛋”!
其實,對于德魯這樣天生的投機家,即使沒有得到這只母雞,他也會從別處得到一只下金蛋的母雞。
“注水股票”與德魯
作為商人,德魯精于盤算,極度精明。據說,“摻水股”一詞的來歷還與德魯有關。德魯最開始干的是販賣牲畜的買賣,他從當地農場里買到牲畜,然后把它們趕到紐約市賣給屠夫。有一個關于德魯的傳說流傳甚廣,而這個傳說被后人如此廣泛地接受并加以應用,所以可能是真的。
有一次,德魯賣完牲畜,突然想到一個賺錢的好主意。頭一天晚上,他讓牲畜吃了很多鹽,但一直不給它們喝水。次日早上去往紐約的路上有一條小溪,渴極了的牲口一頭扎進小溪狂喝起來,每頭牲口都喝了幾加侖的水,體重也立刻加重了不少,然后德魯把它們趕到紐約,在那里把它們按斤論兩地賣給屠夫。后來,德魯又將此道用于增發(fā)股票,即面值增加而實值未按比例增加。這個故事已經成為了“摻水股”(watered stock)無可爭議的來源。
現在想來,這個發(fā)生在德魯身上的傳說不一定真實,如果他這樣做,很可能會失掉紐約屠夫們的信任,他就無法憑借販賣牲畜發(fā)家。可事實是,德魯穩(wěn)步擴大著他的牲畜販賣生意,到19世紀20年代,他一次販賣的牲畜數量已經達到了2000頭,而每販賣一頭牲畜可以賺取12美元的利潤。1829年,德魯用他積累下來的錢購買了現在位于紐約市第3大道和第26大街交叉口上的牛頭旅館。
因為生意的緣故,德魯也經常光顧華爾街,像快遞服務公司那樣,經常在紐約的郊區(qū)和市中心之間為別人遞送證券和票據。華爾街立刻吸引了德魯,天性使他不可能看著這么大一塊肉而保守于原來的生意。他熱中于這場大游戲,很快就出入于當時簡陋的交易所。雖然德魯穿著和談吐都很土,笑起來像母雞剛下蛋的喔喔聲,但很快就沒有人再懷疑他的智慧和創(chuàng)新能力了。
“我們曾經說過他是詭秘而又難以捉摸的,”同時代的作家兼投機商福勒寫道,“用詭秘和難以捉摸還不能完全形容他,實際上他像狐貍一樣狡猾……20年里,華爾街的獵人一直在追尋他的行蹤,可總是被他無窮無盡的詭計所蒙騙。”
炮制“華爾街蕩婦”
德魯最被人廣為傳誦的使奸耍滑案例是——成功地賣空奧什科什股票。在賣空一支股票前,首先要把它的價格做得高高的。據說,德魯是這樣做的: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德魯走進紐約市最有名的紳士俱樂部——聯邦俱樂部。他像正在找人,看起來似乎很生氣,幾次從口袋里掏出大手帕來擦汗。這時,一張紙片從他的口袋中掉了下來,而他好像并沒有注意到。當他離開俱樂部后,其他在場的經紀人立刻撿起了那張紙片,上面寫著:“不論在什么價位,你能買到多少奧什科什股票就買多少。”
根據回憶錄記載,奧什科什是家鐵路公司,在當時被認為嚴重高估,股價將會馬上下跌。但是這些經紀人根據紙條推測,德魯肯定知道一些他們所不知道的關于奧什科什公司的內幕消息,因此,他們聯合起來購買了3萬股奧什科什股票。他們非常小心地從那些德魯從沒有用過的經紀人手里購買這些股票——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此刻,這些經紀人正在為德魯工作。于是,大家瘋狂地買進,使股價屢創(chuàng)新高。此時,德魯開始做空,大大賺了一把,最后,股票價格以“每天12個點”的速度狂跌。由于這支鐵路股票上躥下跳之劇烈,被稱為“華爾街上的蕩婦”。
這次做空成為了華爾街上的典型案例,德魯的狐貍頭腦可見一斑。從此,他就專心致志參與到這場大游戲之中,并將其作為終生職業(yè)。到19世紀50年代時,他已經成為了華爾街最主要的玩家之一。
心理戰(zhàn)術應對股市對手
雖然德魯出身卑微,沒讀過書,但他就是擅長琢磨別人的心思,熟知對手的心理活動。在著名的伊利股票控制權之爭中,德魯與“海軍準將”科尼利厄斯·范德比爾特白刃相見,這兩位華爾街巨人以股票為武器打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兩個人的戰(zhàn)爭。這一仗不僅把華爾街打了個昏天黑地,甚至整個美國都為之震顫不已。
范德比爾特雖然贏了,但德魯大叔有兩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明足以讓他載入金融史冊:第一是發(fā)明了在股票市場做空;第二是當無法戰(zhàn)勝多頭時,就用印刷機生產大批新股票賣給對手。
在伊利鐵路股票投機中,有人這樣描述德魯:
伊利鐵路在他手中就像單弦的中國豎琴,他在上面只彈兩個音調:當伊利股票價格高漲時,他就會高唱:“誰來買我的伊利股票啊,誰來買我的價值連城的伊利股票啊。買吧,快買吧!”
當伊利股票價格走低時,他也會高唱:“誰賣給我伊利股票啊,誰來賣給我一錢不值的伊利股票啊?賣吧,快賣吧。”
于是,整個華爾街都被他甜美的嗓音所打動,他們以高價從德魯那里買進伊利股票,然后又以低價賣給德魯。每天晚上德魯大叔都會夢到巨大的錢袋,而第二天他總是夢想成真。隨著他的單弦琴響,財富滾滾而來——它們都來自伊利鐵路。
德魯在買賣過程中,成功地揣摩對手的所思所想,并且為了最終目的不惜用盡手段,把握了最好的買賣時機,用心理戰(zhàn)術賺了錢。
丹尼爾·德魯曾經說過:“一個門外漢做投機生意,猶如試圖在黑暗中驅趕一群黑豬。”此言足以引起每一個股市投資者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