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有一家專門給汽車貼膜的“巧手”公司,它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個將貼膜程序、驗收標準、價格全面公開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品牌專業店……伴隨巧手長大,主人李競也從一名打工者成長為小有名氣并有數千萬身家的老板。
1991年大學畢業后,李競分到了武漢市一家較有規模的國有公司,主要從事招聘、策劃新公司運作之類的“雜活”,活兒很輕松,但所獲也十分有限,看看現在,想想將來,李競覺得這么干下去,人生沒有什么意義。于是,1993年,他背負著父親反對的壓力,毅然自砸鐵飯碗到浙江溫州去闖蕩。
在浙江溫州的一家房地產公司,李競負責房地產開發的前期工作,包括選地、批地、報建等手續的辦理。他說,這些活不好干,有時候一個電話來了,就要立刻出去應酬。在來來往往的應酬中,李競三次胃出血。“那時像吸毒一樣,風一吹就倒!”
休養期間,他思來想去,覺得只有自主創業才會有出路。從此立下了創業的人生大計。
學投資的李競,朦朧地感覺到汽車服務業大有前途。但是他對這個行業一無所知。1998年初,他到廣州找工作,第一個便是月薪300元的洗車工。自小喜歡汽車的李競,在這里賣力地干活,學習這個行業的服務模式。有一次他掏出一部當時比較新潮的手機打電話,被老板發現,老板當時很詫異——月薪300元的洗車工,怎么會有錢買好手機呢?詫異之余,老板把他辭退了。
被辭退后李競來到深圳,當時他的同學研究的納米粉體合成技術用來作汽車玻璃隔熱膜,有低反光高隔熱的效果。這種新技術產品(高清晰隔熱膜)當時已試生產,但還沒有投放市場,李競立刻發現,這是一個富礦。他立即四出活動,最終做成大陸的獨家代理。
談起這個人生的起步點時,李競說當時沒有錢,做獨家代理要300萬元,后來經反復協商,降到100萬元。但這些錢,當時李競也沒有。他和朋友合伙,各自一半,這樣只要50萬元就可以了。于是,李競跑回武漢,以家里的房地產抵押貸款一部分,不夠的找朋友借。為此,他擬出詳細的行業發展報告,許諾給利息。朋友們出于對他個人的信任,愿意把錢借給他。2000年初,第一家“巧手”在湖北大廈開張。
剛開始經營時,李競遇到了一大問題:沒有顧客。怎么辦呢?李競說,協作中找出路。到一些沒有這項業務的店里去推薦,上門施工,并付給介紹生意的汽車美容店一定比例的介紹費。慢慢地,一些人知道了這項業務,口頭相傳,帶來一些顧客。他說,僅一位許姓顧客,就給介紹了15位顧客,這些人又介紹他們的朋友來,生意就這樣一天天擴展。
當年他贏利17萬元。因為借款還沒有到期,他就從這17萬元中拿出7萬元做為廣告基金,在媒體上進行宣傳。此后,他每個月都要從銷售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做宣傳基金,在報紙電視上去做廣告。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生意越來越好,曾有過33分鐘貼完一輛富康整車的最高記錄,也創下了一天單店貼膜30多輛的行業新高。
2004年,李競獲得團市委頒發的青年創業獎。也就是在這一年,他新開了兩家分店,分別在八卦嶺和香蜜湖。
在“巧手”在深圳獲得成功的基礎上,李競想到開連鎖加盟店的事情。他的想法是,開加盟店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讓供貨商打更多的折扣,降低全體加盟店的成本;目前,巧手加盟店遍布長江以南,最遠的開到了新疆。據李競介紹,目前已經簽訂了全國各省市113家左右的連鎖店。巧手加盟店目前仍在快速增加,山西太原總店近期開業,江西省境內擬在年內開30家加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