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小學《自然》課中第一次接觸到“電”的概念的。老師告訴我們:電流是電荷朝一個方向移動而形成的,電荷有正電荷和負電荷之分。同性質的電荷會相互排斥,而不同性質的電荷會相互吸引。
在實驗課上;老師給我們演示如何用實驗驗證物體是否帶電。老師拿出一個如圖1所示的驗電器,用一塊絲綢在二根玻璃棒上擦了擦,然后用玻璃棒靠近驗電器的金屬球,并要求我們注意觀察驗電器內的兩片鋁箔片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噢!我看見驗電器內的兩片鋁箔片張開了。老師告訴我們:因為帶正電荷的玻璃棒引起兩片鋁箔片都帶正電荷,根據同性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兩片鋁箔片就張開了。
在這次課以后,我想:老師給我們做實驗用的驗電器可以檢驗物體是否帶電,但不能檢驗出物體所帶電荷的性質。能否將那種驗電器改進一下,使它既能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又能檢驗出物體是帶正電還是帶負電呢?
我想來想去,突然,腦子里冒出二個念頭:做兩條電荷傳遞的通路,驗電器不就能檢驗物體是帶正電還是帶負電了嗎?想到這里,我心里十分激動,趕緊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很高興,立即和我一起找來一些銅絲和鋁箔片,對原采的驗電器進行了改進,如圖2。
然后馬上進行實驗。“成功子!”瞧著突然張開的鋁箔片,我一下子跳了起來。
第二天,我找浦元機械廠的工人師傅,按我的設計,加工了兩根金屬桿和兩金屬球,又經過反復試驗調整,我把兩個鋁箔片的間距固定在1厘米左右,最后加上二個小開關,我的兩用箔驗鋁電器終于大功告成了。
如今我們的儀器室又多了一件新儀器——奕帆驗電器,不用我說你也能猜到它是什么?在旁邊還有許多用汽水瓶、罐頭瓶做妁簡易裝置——這是我和同學們在科技課上完成的作品。老師和周學們都十分喜歡,我一下子成了學校里小有名氣的“發明家”。
(指導老師 田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