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的一天,美國醫學家克拉克在實驗室里聚精會神地做研究,身旁桌子上放著一種特殊的氟碳化合物液體。不知道從哪里跑出一只實驗用的小白鼠,一下子掉進盛有氟碳化合物的容器里。小白鼠渾身上下濕淋淋的,在溶液里頑強掙扎著。克拉克博士非常喜歡小動物,看見這種情況便將它撈了出來。小白鼠被解放后,在克拉克面前從容地抖抖毛,一溜煙跑掉了。夫拉克想到,小白鼠在氟碳化合物溶液里,不僅沒有被淹死,反而更加精力旺盛。他忽然悟出,該不是氟碳化合物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吧?于是,他特意弄來一只小白鼠,將它放在盛有氟碳化合物的容器里,注意觀察發生的一切。小白鼠在溶液中游動,一個小時過去了,又一小時過去了。幾個小時之后,小白鼠仍然精神抖擻,奮力往外爬。克拉克開始對氟碳化合物進行研究。他發現這種溶液具有相當強的含氧能力,以至超過血液的兩倍。后來,另外一位科學家將氟碳化合物溶液代替血液,輸進小白鼠身體內,結果小白鼠仍活了一段時間才死去。
在這些結果的基礎上,日本等國的科學家又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終于研制出類似血液的人造血,并且用于救治病人和傷員。
血液中紅細胞最主要的功能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有攜帶氧氣的能力,如果能合成出血紅蛋白,人造血液的難題就迎刃而解。現在,人造血液雖然只是一種代用品,效果還不夠理想。但是,已經顯示出了它的發展潛力。人造血液與人體中流動的鮮紅色血液相比,具有高氣溶性,在血管內可起到攜帶氧氣和排除二氧化碳的作用。它不受血型的限制,可用于各種血型的人,輸血后不會發生嚴重的溶血反應,特別是在搶救情況下,可以不查血型,不做交叉配血試驗而馬上使用,對大規模的現場急救,更是簡便、快速。人造血容易保存,不必像獻血者的鮮血那樣貯存在4~6℃的冰箱內,而且可保存數年之久。此外,它不會發生交叉感染,通常輸血如果檢查不嚴,會將一些細菌、病毒帶入受血者體內,發生交叉感染,而人造血液是工業生產制造的,不會有細菌或病毒的混入。因此,人造血液在未來將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