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迷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急性并發癥之一,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尤大,如不及時進行搶救,昏迷超過6小時,就會造成不可能恢復的腦組織損壞,甚至死亡。糖尿病昏迷可分為四種類型: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當血糖低于3毫摩爾/升時,稱為低血糖,嚴重者會發生昏迷。常見的原因有:
A.胰島素使用量過大,而進食又少。B.鍛煉時增加了運動量,但沒有相應增加食量。C.口服磺脲類降糖藥劑量過大。這類昏迷發生前,病人常常感到心慌、頭昏、饑餓、手足顫抖以及冒冷汗,這時立即進食甜食便可化險為夷,否則,病情將會進一步發展而出現煩躁、抽搐、精神失常,直至進入昏迷狀態。
糖尿病高血糖性昏迷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發生原因有:
A.糖尿病患者停用胰島素。或減量過快,或病情加重。B.各種急慢性感染。C.應激狀態如外傷、手術與分娩、妊娠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甲狀腺機能亢進等。D.飲食失調。進食過多或過少,飲酒過度等。其早期癥狀多為疲勞乏力,口渴多飲、多尿及消瘦,進一步發展則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并有心慌氣短。酸中毒加重時,有頭暈、嗜睡、煩躁,繼而意識逐漸模糊、反射遲鈍而陷入昏迷。
糖尿病非酮癥性高滲性昏迷 這種昏迷以嚴重脫水、高血糖、高血漿滲透壓和神經精神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發生率雖不高,但病情嚴重,且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高,必須及早診斷和治療。常見誘因有:
A.嚴重感染。B.急性胃腸疾病。C.暴飲暴食。D.大量輸入葡萄糖。E.急性胰腺炎、急性心梗、腎功能減退及服用引起血糖升高和失水的藥物等。
乳酸性酸中毒昏迷這種昏迷相對于以上三種類型較為少見,但也不可忽視。該類型多見于有肝腎功能損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常由于服用了過多的雙胍類降糖藥而抑制了肌肉內乳酸的氧化,同時抑制了肝內的糖原異生作用,使血液中的乳酸過多而積聚,致使患者發生昏迷。
急救措施
⑴先辨別昏迷的性質,以區別低血糖性昏迷和高血糖性昏迷。通常,低血糖性昏迷常見肌力弛緩,體溫下降而呼吸平順,皮膚潮濕,呼吸無特殊氣味;而高血糖性昏迷的病人,則見呼吸深而快,口渴,皮膚及口唇干燥,呼出氣體似有蘋果味。⑵如果患者意識尚清醒并能吞咽的話,那么,最有效的辦法是讓患者喝甜水或吃糖塊、甜糕點之類食品;而對高血糖性昏迷的有效方法是,喝點加鹽的茶水或低鹽蕃茄汁等。⑶若患者意識已經喪失,應將病人放平,解開衣領,以保證其呼吸道通暢。⑷當一時很難判斷出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時,暫時不要采取任何措施,因為高血糖與低血糖兩種原因引起的昏迷的治法是完全相反的。⑸患者如果不能迅速恢復知覺或仍不省人事,則必須立即送至醫院搶救。⑹對待乳酸性酸中毒昏迷的發生,糖尿病患者必須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正確服用雙胍類降糖藥。
護理對策
1.糖尿病患者發生昏迷時,若不及時搶救,很可能有生命危險,護理人員及家屬必須隨時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2.記住患者的液體出入量,如飲水量或輸液量、尿量等。3.當病人脫離危險恢復意識后,應積極治療糖尿病,調節飲食,合理使用胰島素,使體內代謝正常,避免糖尿病性昏迷的再度發生。4.糖尿病是一種慢性而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患者及家屬都要消除顧慮,樹立信心,學習有關糖尿病的知識,從而戰勝頑疾。5.為預防萬一,病人應經常隨身攜帶標有“患有糖尿病”等字樣的卡片,可記錄一些治療方法及姓名、住址等,以便突然意識喪失時供旁人及醫生參考。
由此可見,造成糖尿病昏迷原因頗多,救治手段也不一樣,故病人必須積極注意加以預防。一旦出現昏迷,家屬和醫生必須積極尋找誘因,辨明原因,以利于及時進行正確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