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經常可以在各種媒體上看到關于白血病患兒的報道。似乎有這樣一種感覺,小孩得白血病的越來越多了。統計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僅上海地區,每年在每10萬兒童中就有30位新發患者。通常,人們這是一種異常兇險的疾病,患兒只能在極端痛苦中被病魔奪去生命。生命之花尚未綻放就凋零了,現實情況真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糟糕嗎?記者走進了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學中心的血液科病房,傾聽那些不幸的孩子在治療過程中的經歷與感悟。
活潑可愛的雙雙
剛推開病房門,調皮的雙雙就“噌”地一下從床上爬了起來。還沒等爸爸開口,她就開始自我介紹:“我叫許雙,今年8歲,是江西南昌人……”她那活潑勁兒讓人很難把她和白血病聯系起來。雙雙的病發生得很突然,今年4月23日,她因為咽喉炎并發高燒而去當地醫院就診。驗血的結果讓醫生的心“咯噔”了一下,白細胞計數居然有幾萬。進一步的檢查證實雙雙不幸患上了白血病。整個“五一”長假,一家人都沒能消停,張羅著要帶她來上海看病。
兒童醫學中心的醫生們給雙雙做了詳細的檢查,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這類患者的預后通常較好,這讓雙雙父母緊繃著的心稍稍放松了些。經過多方論證,醫生為她制訂了為期兩年半的治療計劃。截至6月初,她剛結束第一次化療。記者不忍地問:“治療時覺得痛嗎?”她一本正經地回答:“痛的,尤其是醫生拿針扎我腰的時候(腰椎穿刺)。他讓我數數,說從1數到100就好了,就不覺得痛了。”“其實,那時候眼淚都在她眼眶里打轉,就是沒哭出聲來。”母親在一旁說道。是啊,很難想象一個8歲的孩子頻繁接受穿刺檢查是怎樣一種感受。
然而雙雙是幸運的,僅僅經過一個療程,病情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醫生認為她各方面情況都比較好,治療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過兩天就可以出院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可以重返課堂,仍然要留在上海接受醫學觀察,并等待第二次的化療。“想重新回到學校,和同學們在一起嗎?”記者邊問邊覺得有些酸楚。“想的,不過我也很想念家鄉的土特產。”雙雙的這一回答讓病房里所有的人都笑了。這時,小雙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又開始讀同學寄給她的信了,盡管已經看了很多很多遍了……
為了照顧雙雙,父母親都向單位請了長假,爺爺奶奶也來到了上海。兩代人在醫院附近租了一間房,生活的重心都落到了第三代的小雙雙身上。年幼的她,可能還沒有充分意識到白血病對自己意味著什么,還是一如往昔的活潑,而長輩們則是一臉的憔悴。記者只能在心底深深地祝福,愿她早日康復,早點回到熟悉的學校,早點嘗到家鄉的土特產,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