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醫學
父母應給孩子作出“健康榜樣”
好些孩子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不肯吃蔬菜,不愿意進行戶外活動,整天看電視等。家長們總是以為,這些都是孩子自己太任性引起的。其實,對于自我控制能力還不夠強的孩子來說,很多壞習慣是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的。要改變這種情況,《新聞晨報》建議家長首先應檢點自己的生活方式,要給孩子作出健康的榜樣。
《康復》提示:
1. 以偏食為例。如果孩子不愛吃蔬菜,不要逼著他吃,否則可能產生反效果。應該,改變烹飪方式和口味,以吸引孩子樂于食用,自己平時也帶頭吃蔬菜,從而給孩子以正面的引導。
2. 一些家長由于工作很辛苦,一到雙休日,不是整天睡覺就是長時間看電視或在網上沖浪,孩子當然也就模仿父母,沉溺在電視中無法自拔。如今的電視節目豐富多彩,若任其不加節制地觀看,孩子就會把一方小小的屏幕當作自己的整個世界。如此這般,戶外活動自然就少了,孩子超重乃至肥胖就在所難免了。建議家長在雙休日中至少抽出一天的時間,陪孩子到外面走走逛逛,這樣既能消耗其體內多余的熱量,又可以密切親子關系,何樂而不為呢?
乘長途車不宜打瞌睡
夏季多晴日,自然是旅游的黃金季節,很多人已經不滿足在城市周邊游玩,打算背上行囊去遠方,飽覽祖國各地名山大川的秀麗風光。然而路途遙遙,身在長途車上如何打發時間呢?不少人就選擇打瞌睡。其實,坐長途車打瞌睡稍有不慎就會損害健康。請看《解放日報》給你的幾點提醒。
《康復》提示:
1. 乘坐汽車時,車身劇烈地震動,這種震動如果長時間地作用于人體,會使腦部血管強烈地痙攣而收縮,產生頭痛、目眩、惡心、耳鳴等癥狀。而此時如果清醒,大腦則處于興奮狀態,加上不斷地接收窗外景物刺激,血液循環速度就會加快,由震動所受到的影響就不會太大,頭痛、目眩、惡心、耳鳴等癥狀產生的可能性就較小。
2. 如果想休息的話,最好將身體半仰臥在座位上,或俯在前面座位上小憩片刻,但時間不宜過長,應該控制在20分鐘之內。
經過人體測試的防曬霜才是有效的
夏日炎炎,防曬用品自然是愛美女士們必不可少的“裝備”。但在選購相關產品的時候,你有沒有留意包裝上的標注,是否有“經過人體測試”這樣的說明呢?告訴你,只有這樣的產品才是真正有效的,而通過機器測試的產品無法保證其效果。來看看《新聞晨報》報道的相關消息吧。
《康復》提示:
1. 按照國家規定,防曬霜的SPF值只能通過\"人體法\"來測定。但是,個別化妝品企業可能依然在采用“儀器法”測定SPF值,這種方法雖然簡便,但所測數值可能會和“人體法”有差異。由于SPF不同數值的防曬霜適用于不同的光照條件,如果SPF值不準確,就可能讓消費者使用不恰當的防曬霜。
2. “人體法”就是檢測方在人體上劃定兩塊皮膚,其中一塊涂抹了需要檢測的防曬霜,在相同波段的紫外線照射下,對兩塊皮膚產生的紅斑量進行對比,從而得出防曬霜的SPF值。為了保證測定結果的普遍性,檢測方將在不同人群中作相同測定,最終得出一個綜合值。而“儀器法”則是用專門的測量儀器進行測定。衛生部于2002年發布了《防曬化妝品防曬指數(SPF值)測定方法》,明確對防曬化妝品的檢測只能是“人體法”。
枸杞茶葉不宜一起泡
不少人都有將茶葉與枸杞放在一起泡水喝的習慣。而《新聞晨報》卻告訴我們,這樣做不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
《康復》提示:
1. 茶葉苦寒清熱,而枸杞是一種溫補性質的中藥材,有滋補肝腎、補血養血的作用。研究表明,茶葉里所含的大量鞣酸具有收斂吸附的作用,還會吸附枸杞中的微量元素,生成人體難以吸收的物質。
2. 在食用枸杞時,不妨將之與糯米、大西米等同煮,這樣,枸杞中的營養物質才能充分釋出,從而起到滋養肝腎的作用。
黃芪茶可治口腔潰瘍
現代人由于工作、學習緊張,很容易因上火而患上口腔潰瘍。這雖是小病,但痛起來卻讓人坐立不安,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可西醫治療口腔潰瘍卻沒有特效的方法,因此一些人嘴里的“火山口”總是此起彼伏。別急,《環球時報》給你推薦了中醫治療口腔潰瘍的驗方。
《康復》提示:
1. 復發性口腔潰瘍表現為口腔局部皮膚破損,伴有氣血循環障礙,具有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特點,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正氣不足、臟腑功能失調、濕熱蘊毒有密切關系。被譽為“瘡家圣藥”的黃芪,則具有益氣托毒、生肌斂瘡的功效,對復發性口腔潰瘍具有較好的療效。潰瘍初起時可通過益氣、活血、托毒等作用促進毒邪的消散;潰瘍形成后,可通過生肌、斂瘡、消腫等功效緩解癥狀、促進潰瘍局部肌肉的生長、加速潰瘍的愈合。此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口腔潰瘍的發生與病毒感染及免疫力低下關系密切,而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菌、抗病毒等作用,從而能從根本上防治口腔潰瘍。此外,黃芪還可以通過改善潰瘍局部血液循環和局部營養狀況等作用來促進潰瘍的愈合。
2. 黃芪有生黃芪、炙黃芪之分,生黃芪偏于生肌斂瘡炙黃芪偏于補氣,。因此,口腔潰瘍患者如果伴有身體困倦、無力、氣短、多汗、反復感冒等明顯的氣虛癥狀,最好選擇炙黃芪來泡水喝,常用量為10克~15克;患者若無上述氣虛癥狀,則最好選擇生黃芪泡水喝,常用量為6克~9克。
3. 由于黃芪會加重上火的癥狀,又能止汗,故凡外感初起、無汗、食積內停、陰虛陽亢、熱毒熾盛者均不宜食用。需要提醒的是,病人在服用黃芪時不可擅自加大劑量,否則,高血壓等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會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