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介紹了適用于中藥的七種保護方式及相應的法律法規,并簡要分析了商業秘密保護、國家秘密保護、商標保護、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與原產地標記、專利保護、新藥保護與新藥監測、中藥品種保護的特點,可供中藥科研、生產、經營、使用單位和管理部門參考。
(接上期)
商標保護
商標是生產經營者或服務提供者用來將自己的貨物或服務與他人的相同或類似的貨物或服務相區別的一種標志。這種標志用于標記貨物或服務的形象,代表貨物生產經營者或服務提供者的商譽,是商譽的一種載體。它具有工業產權的性質,是一種通過使用而產生的無形資產,屬于知識產權的一種。
現行《商標法》第3條和第6條規定:經商標局核準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國家規定必須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必須申請商標注冊,未經核準注冊的,不得在市場銷售。
我國藥品監督管理法規文件中涉及商標的有關規定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衛生部、國家醫藥管理局《關于藥品必須使用注冊商標的幾個問題的聯合通知》([83]工商87號)規定:自1984年8月1日起,藥品在市場上銷售必須使用注冊商標。
原《藥品管理法》第41條規定:“除中藥材、中藥飲片外,藥品必須使用注冊商標;未經核準注冊的,不得在市場銷售。注冊商標必須在藥品包裝和標簽上注明?!?/p>
根據現行《藥品管理法》第31條和《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40條的規定,國家將對中藥材、中藥飲片逐步實施批準文號管理。因此,凡列入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中醫藥管理部門制定的《實施批準文號管理的中藥材、中藥飲片目錄》中的品種,其生產企業取得藥品批準文號后,也必須使用注冊商標才能上市銷售。
衛生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標準及名稱管理的通知》(衛藥發[90]第39號)規定:①國家藥品標準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藥品標準(包括制劑規范)中收載的藥品名稱即為法定名稱,也就是通用名稱。根據我國《商標法》第8條第五條款規定,藥品通用名稱不得作為商標注冊。②藥品生產企業對本企業生產的藥品,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法定的通用名稱之外,另行擬定商品名,報衛生部藥政管理局批準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將該商品名作為商標注冊。
1992年8月22日,衛生部原藥政管理局在《關于轉發“藥品名詞專業組會議紀要”及修改〈藥品命名原則〉的通知》附件一《藥品命名原則》中規定:①本命名原則中的“藥品”一詞系泛指除中藥之外的各類藥品,包括化學藥品、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以及天然藥物單體提取物等及其制劑。②按本命名原則制訂的藥品名稱為通用名稱,通用名稱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批準載入國家正式藥品標準中,即成為藥品法定名稱。③藥品可另有專用商品名,但藥品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一律不得用作藥品通用名。藥品的通用名(包括國際非專有藥名)及其專用詞干的英文及譯名均不得作為商品名或用以組成商品名,用于商標注冊。④制劑通用名稱應注意不得用商品名;亦不得作為商品名進行商標注冊。但在該通知附件二《中藥命名原則》中沒有中藥可設立商品名的規定,也就是說國家對中藥實行“一藥一方一名”的管理原則,不得使用專用商品名。
現行《藥品管理法》第32條和第50條規定:“國務院藥品管理部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藥品標準為國家藥品標準。列入國家藥品標準的藥品名稱為藥品通用名稱。已經作為藥品通用名稱的,該名稱不得作為藥品商標注冊使用。”
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與原產地標記
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原產地是指產品的生長地、出生地、出土地或生產、加工、制造地,或者說是產品的籍貫。原產地域產品,是指其質量、特性或者聲譽在本質上取決于其原產地域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人文背景等因素的產品,這樣的產品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審核批準后,即可以原產地名稱進行命名,經注冊登記后,生產者可以在其產品上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
《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自1999年8月17日起實施)第2條和第3條:本規定所稱原產地域產品,是指利用產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傳統工藝在特定地域內所生產的,質量、特色或者聲譽在本質上取決于其原產地域地理特征并依照本規定經審核批準以原產地域進行命名的產品。任何地方申報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必須依照本規定經申核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必須依照本規定經注冊登記。
原產地標記
由于原產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商品的質量和信譽,是消費者識別和選擇商品的重要信息,因此,在國際貿易中,多數國家對進口貨物都要求標明其原產地,否則不得進入市場,有些國家甚至要征收額外的標記稅。按照WTO的多邊貿易規則,如果某產品在本國未獲得原產地保護,則其他國家也不承擔保護的義務。為維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防止不法者假冒侵權,并與國際慣例接軌,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于2001年3月5日發布了《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和《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實施辦法》(自2001年4月1日起施行)。
《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的重要條款
第4條和第5條:本規定所稱原產地標記包括原產國標記和地理標志。原產地標記是原產地工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原產國標記是指用于指示一項產品或服務來源于某個國家或地區的標識、標簽、標示、文字、圖案以及與產地有關的各種證書等。地理標志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稱,用于指示一項產品來源于該地,且該產品的質量特征完全或主要取決于該地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人文背景等因素。原產地標記的使用范圍包括:(一)標有“中國制造/生產”等字樣的產品;(二)名、特產品和傳統的手工藝品;(三)申請原產地認證標記的產品;(四)涉及安全、衛生、環境保護及反欺詐行為的貨物;(五)涉及原產地標記的服務貿易和政府采購的商品;(六)根據國家規定須標明來源地的產品。
第6條、第7條和第8條:檢驗檢疫機構對原產地標記實施注冊認證制度。原產地標記的注冊堅持自愿申請原則,原產地標記經注冊后方可獲得保護。涉及安全、衛生、環境保護及反欺詐行為的入境產品,以及我國法律、法規、雙邊協議等規定須使用原產地標記的進出境產品或者服務,按有關規定辦理。經國家檢驗檢疫局批準注冊的原產地標記為原產地認證標記,國家檢驗檢疫局定期公布《受保護的原產地標記產品目錄》,對已列入保護的產品,在檢驗檢疫、放行等方面給予方便。已經檢驗檢疫機構施加的各種標志、標簽,凡已標明原產地的可視作原產地標記,未標明原產地的,按本規定有關條款辦理。
TRIPS協議第3節第22條(地理標識的保護)規定:①“地理標識”指識別一貨物來源于一成員領土或該領土內一地區或地方的標識,該貨物的特定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主要歸因于其地理來源。②各成員應提供法律手段,防止公眾因貨物的標志或說明上表示或暗示貨物來源于其真實產地之外的某一地理區域,從而誤解了該貨物的地理來源;遇到這種情況時,各成員應向利害關系方提供法律手段制止構成屬《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967)第10條之二范圍內的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③當某一商標所含的內容或構成該商標的地理標識中所標示的領土并非貨物的真實來源地時,如果使用這樣的商標或構成該商標的地理標識將會使公眾誤解貨物的真實原產地,成員可在其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或在一利害關系方的請求下,拒絕該商標注冊或宣布注冊無效。④以上三款保護均可適用于盡管在文字上表明了貨物的真實來源,卻又以其他方式向公眾虛假地表示該貨物來源于另一領土的地理標識。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967)第10條之二(不正當競爭):①成員必須保證對各成員的國民給予取締不正當競爭的有效保護。②在工商業活動中所有違反誠實慣例的競爭行為均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③特別禁止下列各項:a.任何在性質上損害競爭者營業所、商品或造成競爭者工商業活動混亂的一切行為。b.在經營活動中任何在性質上損害競爭者營業所、商品或工商業活動的信譽的虛假說法。c.在經營商業中使用會使公眾對商品的性質、制造方法、特點、用途或數量易于產生誤解的表示或說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