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大清肺儀”取得呼吸疾病治療突破
本刊訊 北京同心眾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開發生產的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眾大清肺儀”,為慢阻肺的治療和預防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法。
眾大清肺儀從提高“呼氣”和助力“排痰”入手,通過負壓脈動振蕩氣流增加肺動力,清除痰液,疏通氣道,改善通氣,從根本上解決氣道不通、反復感染和缺氧的核心問題,實現呼吸功能的逐步恢復,是國內外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史上的重大突破。
目前國內外治療慢阻肺,由于抗生素的耐藥性,激素類藥物的暫時性,吸氧的被動性,使得因痰液不能有效及時的排出,導致氣道阻塞,呼吸阻力加大。肺組織張力和彈性減退,呼吸動力下降,形成反復感染和越堵越憋的惡性循環,中晚期無藥可治,最終呼吸衰竭死亡,被醫學界定義為進行性不可逆轉的不治之癥。因此通過物理手段解決呼吸動力,加速排痰和改善通氣是治療慢阻肺的關鍵。
帕金森病癲癇病防治研究獲重要進展
大連醫科大學張萬琴教授主持的“研究中腦黑質內小膠質細胞激活與帕金森病關系”課題最近結題。此項課題研究歷時近20年,日前,該課題創立的防治神經變性疾病帕金森病和癲癇的新藥生產工藝,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該研究證明,中腦黑質內小膠質細胞激活,特別是吞噬了聚集的突觸核蛋白之后被持續激活,通過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催化產生超氧化物,是引起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并導致帕金森病的重要原因。本課題組正在研制開發的能保護中腦黑質內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新藥,可能預防帕金森病高危人群臨床癥狀的發生,延緩或停止帕金森病癥狀的進展。
據悉,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機制對神經元的破壞作用,不僅對帕金森病發病機理及防治有重要意義,而且可能對研究認識癲癇、老年癡呆等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病機理和新的治療策略有普遍意義。
內蒙古首例奶牛胚胎移植性別控制技術成功
內蒙古自治區首例奶牛胚胎移植繁殖技術在包頭市取得成功。
包頭市創偉奶牛養殖場的本地土種黃牛近日順利產下了6頭健壯的黑白花母牛犢。此項科技成果在我國屬于領先水平。
在包頭市開展的這項技術研究,是利用國外高產奶牛,將胚胎分離鑒定,再將雌性胚胎植入黃牛體內,9個月后黃牛99%生產母牛犢,達到使本地黃牛生下高產洋奶牛犢的目的。
這項技術是由北京安伯胚胎生物技術中心、中國農業大學、加拿大太平洋遺傳中心的專家分三批給108頭黃牛移植胚胎,懷胎56頭,成功率達52%,比國家規定的45%高出7%。目前已經產下的這6頭黑白花奶牛犢生長健壯,符合高產奶牛的一切特征。
亞寶頭風痛膠囊俏銷市場
本刊訊(記者姚苗苗報道) 由山西亞寶藥業集團控股子公司?四川亞寶光泰藥業根據宋代古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川弓茶調散”治療頭痛的祖方,聯合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中醫研究院等科研單位,歷經8年的不懈努力,利用超臨界CO2萃取提取和中藥現代制劑技術研制而成的一種安全、高效的現代中藥?亞寶頭風痛膠囊,于2003年投入市場以來,受到患者追捧,產品呈供不應求態勢。 該產品有祛風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偏頭痛、眉棱骨痛等癥。其藥理特性是有效抑制大腦及擴張周圍血管,使動脈血液量增加,對急慢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療效肯定,能夠興奮高級神經中樞,使頭腦思維活動迅速清晰,有顯著的解熱、鎮痛、解痙、抗炎等作用。經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瀘洲醫學院附屬醫院三家醫院臨床觀察,結果顯示:治療頭風痛效果顯著,總有效率90%以上。同時毒理學研究表明;其安全劑量范圍大,所擬定的臨床給藥劑量屬安全范圍。
我國首臺數字化起搏器植入成功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功為一位老年男性患者植入了全國第一臺數字化起搏器,為患者除去了心臟傳導阻滯的老病根。
據專家介紹,以往起搏器采用模擬信號技術,其存儲和分析的能力均有限。而數字化起搏器采用了全數字信號分析技術,能將病人的心電信息轉換成數字進行存儲及分析,節約了大量的存儲空間,而且通過數字化技術能對病人自身的心跳情況進行更準確的識別和分析。
茶葉中的兒茶素具有美容祛斑作用
中國科研人員的一項科學實驗表明,綠茶中富含的兒茶素成分可有效淡化和祛除黃褐斑,并具有明顯的美容功效。
浙江大學茶學系的王岳飛等三位專家不久前對100例黃褐斑受試者進行了兒茶素制劑的對比食用試驗。結果表明:兒茶素的祛黃褐斑總有效率高達56%。受試人群食用兒茶素后,黃褐斑斑色平均下降了28.3%,黃褐斑的面積也平均減少了3.75平方厘米左右,比試食前均有極顯著改善。
此外,專家們經過檢測后,均未發現連續食用兒茶素的受試人群出現過敏及其他不良反應,血象及肝腎功能也未出現異常,由此進一步證明其食用安全,對肌體健康無害。
廈大“丙谷二肽”投產成功
廈大具有知識產權的重大產業項目“丙谷二肽”已順利投產,這標志著我國長期以來使用該類藥物需要倚賴進口的歷史將得到改變。
廈大“丙谷二肽”項目是廈大中科院院士、化學化工學院教授趙玉芬帶領的科技小組用了三年時間攻關所取得的具有國際專利的成果。和國外生產的產品相比,廈大研發的這一成果采用了新的工藝,即核心技術為“磷”化學,這也使得該項目具有“不易模仿”的特點。
我國自研抗瘧藥入WHO
我國自行研制的抗瘧藥復方蒿甲醚成功走向國際市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基本藥物核心目錄,從而成為國際抗瘧援助計劃的首選藥品。
截至目前,我國已通過WHO以成本價向瘧疾流行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近600萬治療人次的復方蒿甲醚,為世界抗瘧事業做出杰出貢獻。
經過10年來的國際醫藥科技合作,復方蒿甲醚得到了國際社會認可,目前已取得49個國家和地區的發明專利,在8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藥品注冊,在32個國家上市銷售。
通過WHO的推薦,復方蒿甲醚已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治療惡性瘧疾的最佳藥物,成為國際抗瘧援助計劃的首選藥品,被22個國家列入瘧疾治療指南,被14個國家作為一線抗瘧治療用藥。
妊娠高血壓監測系統研制成功
日前,廣東珠海市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研制成功的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普查監測系統已正式投入臨床應用。
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是妊娠期特有的常見并發癥,發病率高達10%,是導致孕婦、胎兒、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依靠常規方法診斷,不僅麻煩且篩查率不高。這次研制成功的無創性新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普查監測系統,只需將其探頭放在孕婦的手脈部位,僅一分鐘就可在主機屏幕上顯示出精確的結果,適用于宮內妊娠18周以上孕婦的門診普查和定期監測,其臨床驗證預測陽性率高達85%。
上海新藥研制又傳捷報
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自主研發的硫辛酸和米那普侖兩種新藥,被列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并已獲得國家科技創新基金資助,同時分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品證書和臨床批件,不久將投放市場。這標志著入世后上海加快了自主知識產權新藥研發速度。
硫辛酸可廣泛應用于早老癡呆、心臟病及糖尿病預防和治療,被國際醫學界譽為“萬能抗氧化劑”;鹽酸米那普侖則是最新型的第三代抗抑郁癥藥物,對重癥抑郁癥療效更為明顯。目前上海開發的硫辛酸只需通過《藥品GMP證書》認證即可上市銷售,鹽酸米那普侖也有望在2005年年底通過所有臨床實驗。
我國將重點發展六項生物醫藥項目
據國家衛生部消息,今后幾年我國將重點發展六項生物醫藥項目:
據了解,這些重點發展項目包括
改進抗生素工藝;開發各種疫苗與酶診斷試劑,重點是乙肝基因疫苗與單克隆抗體診斷試劑;對中草藥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發酵生產;開發活性蛋白與多肽類藥物,重點為干擾素、生長激素等;開發靶向藥物,以治療腫瘤藥物為重點;應用微生物轉化法與酶固定化技術發展氨基酸工業,開發甾體激素,改進現有傳統生產工藝。
恒瑞醫藥研發我國首個抗關節炎西藥
由恒瑞醫藥研發的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學藥艾瑞昔布片通過一期臨床驗證。
據悉,這是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關節炎西藥,也是四川省第一個自主知識產權西藥,這標志著成都市新醫藥產業實現了由“仿制”向“創新”的轉變,是成都市醫藥創新的重大突破。
全球首創早期癌癥診斷試劑生產落戶深圳
首批進駐深圳市生物孵化器的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華瑞同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瑞典XIBAO生物研究公司簽署了全面技術和商業合作協議,為其共同研發的胸苷激酶早期癌癥診斷試劑推向市場邁出了第一步。
華瑞同康公司此次與瑞典XIBAO生物技術公司的合作,將很快把胸苷激酶癌癥診斷試劑投入商業生產,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批量產銷這種產品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