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5.指紋圖譜及質量控制要求的合理性及其不足
由于植物藥中有效成分的復雜性,所以用常規的分析化學方法不能滿足植物藥定性鑒別和定量含測的需要。美國FDA建議采用指紋圖譜的方法對植物藥進行定性鑒別和定量含測等質量控制試驗。在植物藥的質量控制試驗中是否采用指紋圖譜技術取決于該植物制劑是否已經上市以及是處于哪一期的臨床研究。對于申請初期臨床研究的植物制劑,如果它是已上市的,那么在其質量控制中,無論是原藥材和原料藥,還是成品均不用指紋圖譜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檢測;如果在申報初期臨床研究之前并未上過市,那么就要對該植物制劑的原料藥和成品采用指紋圖譜進行定性鑒別,但對原藥材并未做要求;對于申請擴大臨床研究的植物藥,就要對其原藥材、原料藥和成品采用指紋圖譜的方法進行定性鑒別和定量含測等質量控制試驗。在Ⅲ期臨床研究結束前,尚須采用指紋圖譜方法對植物藥批-批質量的一致性以及穩定性進行考察。
從FDA《指導原則》上述技術要求中,我們清楚地看到,①對已上市植物制劑質量標準的技術要求低于非上市的植物制劑;②質量控制的技術要求隨著植物藥在新藥研制軌道上的向前進展而逐漸提高;③在申請擴大臨床研究時,無論該植物制劑是否已上市,其質量控制的技術要求均相同,而且均嚴于初期臨床前的申報資料。
美國FDA對植物藥質量控制的技術標準采用循序漸進的作法是合理的,但在Ⅲ期臨床結束前,對植物藥成品批-批質量一致性的技術要求中提出:“原料藥中所有化學成分均需運用光譜和/或色譜的指紋圖譜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對比研究?!庇捎趯Πㄖ兴幵趦鹊闹参锼幹械乃谢瘜W成分進行定量研究在技術上頗具難度或是不可能的,因而《指導原則》這一技術要求有些過分,并給中藥在美國注冊帶來難度?;谶@種考慮,應當爭取將原文中的“所有的”改為“盡可能多的有關成分”,將“定量和定性的對比研究”改為“定量或定性的對比研究”。
綜上所述,美國FDA《指導原則》經歷了較長的時間過程才得以面世,它的出臺是方方面面努力的結果,其中包括中國中醫藥界的學者和管理人員長期以來對美方不斷的宣傳和所做的工作。為了使《指導原則》更切合中藥的實際情況,我們現在有必要進一步開展人員和學術交流,加強向美方尤其是向美國FDA宣傳和解釋中醫中藥的特點和在疾病防治中獨特的優勢,使美方能夠更好地理解中醫中藥的理論和實踐,從而為進一步修定《指導原則》做好鋪墊,其目的在于刪掉《指導原則》中那些不符合中醫中藥特點的不合理要求,同時保留那些切合實際的合理要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