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藥集團(SH,600664)重組一事終于塵埃落定,中信集團從與東盛集團、華源集團等企業的競爭中獲勝,取得了哈藥集團控股權。與此同時,哈藥集團發布公告稱,其董事長劉存周在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上提出辭職,董事會已同意劉存周辭去董事長職務,并由副董事長郝偉哲接任。
中信奪得哈藥控股權
前不久,在北京國際俱樂部,哈藥集團有限公司、中信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美國華平投資集團、黑龍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正式簽署了《重組增資協議》,后三者以現金方式向哈藥集團增資超過20億人民幣,成為哈藥集團的新股東,分別持有哈藥集團22.5%、22.5%、10%的股權,原股東哈爾濱市國資委仍持有45%的股權,繼續保持一股獨大的地位。
“我們這次重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希望獲得資本支撐,同時可以獲得國際醫藥平臺的支持。”哈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林奎這樣告訴記者。姜林奎表示,“對于哈藥來講,沒有選擇同行業的企業作為這次重組的合作伙伴,是因為從醫藥這個行業來講,哈藥集團本身已經具備了很大的能量,現在需要解決的是資金的問題,需要解決‘南方證券’給哈藥帶來的二級市場流通不暢、哈藥無法籌集資金的問題,另外,哈藥需要解決未來的國際發展戰略的問題。而現在的合作伙伴,在解決哈藥面臨的實質性問題上,都可以解決。”
華平投資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孫強說:“如果引入一個有行業背景的同行投資人,有可能會影響哈爾濱市政府和哈藥集團整個控股的情況。我們金融背景的投資人,好比是火箭的助推器,在哈藥騰飛的時候我們作為助推器使它走到正常的軌道。”
黑龍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公司沒有出現在本次發布會上。該公司擁有哈藥集團重組后10%的股權,控制資本規模超過10億元,是哈藥的第四大股東。
有業內人士指出,一股獨大是必須的,否則哈藥所有的合作都將流產。無論是華源想要的51%,還是東盛集團30%的目標,都在一股不可違背的力量下宣告失敗。約定的AA制的婚姻看似平淡,實質是否平淡,全取決于黑龍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10%的股權。
哈藥集團曲折的重組路
“我提前退休確實與中信集團入主有關。”劉存周直言,“哈藥集團現在根本不缺少資金,需要引進的是戰略合作伙伴。中信集團作為財務投資方,并沒有醫藥背景,不符合哈藥重組的真正目的。這一切都是哈爾濱市國資委定的,我們沒有話語權。所以我只能辭職,否則到時還會為此承擔風險”。
劉存周在此之前試圖重組哈藥集團時,曾強調選擇戰略重組伙伴有3個標準:一是哈藥的品牌不變;二是注冊地點不變;三是職工干部不變。
2001年底,華源集團欲重組哈藥集團。前者以5億元資產和5億元現金換取后者增資擴股后47%的股權,但該方案遭到哈藥職工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哈藥集團凈資產被初步確定為9.7億元是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職工甚至懷疑哈藥集團的個別領導在該次重組談判中涉嫌個人腐敗。此次重組談判1年后失敗。
2004年,哈藥又開始和中信集團、西安東盛集團、北京國藥工業集團等進行重組磋商。當年5月22日,近10位專家飛赴哈藥集團,評估上述幾家的重組方案。
當時劉存周也表示:“合作對象必須是強勢藥企,重組后必須使用哈藥品牌,必須由哈藥集團管理團隊來整合企業。”
“政府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做大總盤子,別的不考慮那么多,而劉存周則不同,他在這個企業打拼多年,終于坐上醫藥行業第一把交椅,在重組中一定要占據主動。”一位醫藥行業人士說。
劉存周加盟東盛
有“哈藥教父”之稱的劉存周辭職后,其去向一直備受業內關注。前不久傳出劉存周將加入華源集團,并出任重組后北京醫藥集團的常務副總的消息。近日,劉存周的去向終于明確,他已正式加盟西安東盛集團,出任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董事,并兼任新云藥董事,同時辭去中國醫藥工業公司董事的職務。
“我懷著不舍之情離開哈爾濱,又充滿無限希望來到西安”,對自己加盟東盛,劉作了這樣的開場白。
“我在哈藥28年,與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深厚感情。經過6個月思想斗爭最終選擇東盛,來到西安,源于企業體制原因。愈是年近花甲,便愈追尋新的起點,二次創業的想法和決心就越是強烈和堅定。”
劉存周此次加盟后的職位,僅次于東盛集團董事長郭家學。劉存周稱,他加盟東盛的主要原因是認同郭家學的創業思路,當然也與東盛已具有足夠的規模及郭家學良好的聲譽等有關。在重組后的新云藥集團中,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占51%股權、東盛集團占49%股權。而云藥正式掛牌后,出任其董事長的人選定為原東盛的掌門人郭家學,而現在僅次于郭家學的第二把手由劉存周擔任。
劉存周曾就任哈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化學制藥協會副會長、中國醫藥管理協會副會長等職務。其曾使哈藥集團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實現產值、收入、利潤等主要指標翻番,集團整體實力增強,在1999年全國醫藥行業企業指標排序中上升到全國第二。
各方專家態度謹慎
哈藥對此次重組預期很高,希望通過重組使集團公司2005年的產值預計達到130億元、利稅18億元,成為中國醫藥航母。但業內對此次重組態度謹慎。劉存周從哈藥辭職后不到一周,就收到9家國內知名醫藥企業的邀請,這從側面反映劉存周離開哈藥對后者的損失。
北京航天學校經管學院博士研究生李燕平認為:“哈藥目前的重組方正是劉存周反對的合作伙伴。考慮到劉存周是醫藥界的頂尖人物,當地政府的這個決定存在一定的風險。”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秘書長康泓認為:“‘教父下野’及中信的介入,讓哈藥的預期目標能否實現變得難以確定。”他認為,劉存周把哈藥一手做大,不僅對哈藥了如指掌,在醫藥業上也是頗為權威的專家;他離開工作了十幾年的哈藥,肯定與哈藥將來面臨的風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