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是一個健康活潑人,突然有一天就病倒了,而且病得莫名其妙,好端端的,說暈倒就暈倒。到醫院做檢查,大腦、血壓、身體各部位的器官,甚至連神經都檢查過了,沒有發現什么絲毫的異常,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突發的暈倒的呢?
成都是個悠閑的城市,其中很顯著的特點就是茶館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妞妞家就開了這么一個茶館。這天下午,妞妞放學回家后像平時一樣幫著媽媽照看了一會茶館里正在打牌的客人,隨后起身回房做作業。可是,就在這時,她突然暈倒在地上,手腳麻木、不醒人事。家人驚慌失措地把她抱到床上,過了一會兒,妞妞慢慢清醒了過來,可仍感覺兩條腿麻酥酥的。醒了就好,見妞妞沒什么特別難受的地方,家人們也就各自散去。誰知將近傍晚,妞妞又暈倒了。
接連兩次的暈倒讓家人感到困惑,這讓妞妞媽媽不由得聯想到了妞妞曾經住院的事,突然的暈倒會不會和那次住院有關呢?
事情發生在十幾天前,妞妞的同學過生日,大家一起在餐廳里慶祝。就在飯要吃完的時候,其中一個同學突然開始鬧肚子痛,隨后妞妞也感到肚子非常難受,跟著,接二連三的,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地發作了。
看到這種情況,餐廳里的人趕緊找來了救護車把她們送進了醫院,但是這時,妞妞她們已經開始昏迷了。
在急診室里,醫生迅速為妞妞等人做了檢查,發現她們腹部肌肉緊張、全身無力,并伴有嘔吐、腹瀉的癥狀。化驗結果顯示,妞妞她們都是食物中毒,而引起中毒的元兇就是她們剛剛在餐廳里吃過的四季豆。
找到病因后醫生馬上給她們輸液,并注射了抗溶血的藥物。
經過及時治療,妞妞和同學們的病情漸漸穩定了下來。三天以后,便都痊愈出院了。
可是,出院都好幾天,為什么妞妞又突然暈倒了呢?妞妞媽媽懷疑會不會是食物中毒留下了后遺癥呢?
妞妞她們吃的四季豆里有兩種成分是有毒的,那就是紅細胞凝集素和皂素,這兩種東西對胃腸道有很大的刺激性,一旦吃了沒有炒熟的四季豆,一般一個小時之內就會出現頭暈、肚子痛、嘔吐、全身發麻等癥狀。這時候,只要到醫院輸一些葡萄糖鹽水和維生素C,把毒素盡快地排出體外,一兩天就可以痊愈出院,不會留下什么后遺癥。所以,妞妞這次的突然暈倒和食物中毒是沒有關系的。
既然不是食物中毒留下的后遺癥,那么又會是什么原因呢?
為了找到病因,第二天一大早,妞妞就跟著媽媽來到了一家醫院做檢查。她們從醫生那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種原因都可以引起人出現眩暈的癥狀,比如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乃至于腦子里長了東西等等,但是在檢查中,醫生并沒有發現妞妞在這些方面有什么問題。
讓妞妞媽媽感到不安的是,從那天起妞妞每天都會暈倒,最多的一天,竟暈倒了十次。有一次大約十幾分鐘后,才慢慢清醒過來。
妞妞的病讓家里人感到非常焦慮,同時也引起了常來茶館喝茶的客人們的注意。看到妞妞發病時的樣子,有人懷疑妞妞是不是得了癲癇。
癲癇,是大腦中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暫時性腦功能損傷。病人發作起來非常突然,最常見的就是抽搐、暈倒和意識喪失,而這些都和妞妞的癥狀相似。
為了確定妞妞得的到底是不是癲癇,媽媽帶妞妞來到了成都華西醫院,醫生給妞妞做了腦電圖。
經過檢查分析,醫生得出結論,不是癲癇。
既然生理上沒有問題,醫生建議讓妞妞去咨詢一下心理醫生。
在心理治療中心,心理專家項醫生詳細了解了妞妞發病的經過后感到,妞妞的癥狀很像是心理疾病當中的癔癥。
癔癥在醫學上又叫歇斯底里,是因為心理暗示而得的一種疾病。這種病發病非常急,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癥狀:一種是表現為意識的障礙,比如說認不清楚人,記憶出現損傷等等;另外一種是軀體化的表現,表現為癔癥性截癱,就像是癱瘓病人一樣站不起來,走不了路;還有就是癔癥的癲癇樣發作,就像是癲癇發作那樣暈倒在地。
妞妞得的到底是不是癔癥呢?為了進一步確定這個問題,醫生決定給她做一次測試。
項醫生用暗示性的語言告誡妞妞可能過一會時間腿會比較軟,還可能會摔到地上。剛說完,妞妞馬上就摔在地上了。這說明妞妞的暗示性比較高。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暗示性,這種暗示性女性比男性高,年齡小的比年齡大的高。暗示性最強的是5~7歲,年齡越大,暗示性越弱,也就越不容易接受暗示。由于妞妞的暗示性特別強,醫生斷定,妞妞的病肯定就是在暗示的作用下出現的。但是,是誰給她施加的暗示呢?
從和妞妞的談話中,項醫生了解到,那次吃飯的時候,是她的同學先出現了中毒的反應,她才感到肚子痛的。所以一開始是同學給她的暗示。后來在醫院里進行了一些搶救和輸液等進一步強化她這種癥狀的體驗,所以這個癥狀就一直持續了下來。
暗示并不是對所有人都起作用的,在暗示的作用下出現生理上疾病的就更少了。暗示導致癔癥的發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就是這個人一定是心理暗示性比較強的人,就像妞妞;第二,就是突然某一件事的發生對她起到了暗示作用,妞妞和同學的那次食物中毒,她看到別的同學肚子痛、暈倒,就起到了這個效果;第三,就是這個人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由于是心理原因造成的,所以,做常規檢查的時候,在一些生化指標上是查不出來異常的。

妞妞得癔癥的前兩個條件都已經確定了,那么第三個條件,也就是她的心理問題還不清楚,或許只要找到了妞妞的心理問題,就有辦法對她進行治療了。
項醫生在采取了談話、催眠以及自由聯想等多種溝通方式后發現,這個只有十歲的女孩的心里,竟然有著那么沉重的心理壓力。而這種壓力就來源于她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
妞妞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親由于過度勞累患上非常嚴重的疾病,很早就失去了勞動能力。家里的生活主要靠媽媽操持的這個茶館來維持。除了每天生活上的花銷,媽媽還要攢錢給生病的父親抓藥。長期緊迫的生活,使媽媽的脾氣變得非常急躁,常為一些小事和妞妞的父親發脾氣。每到這個時候妞妞的心里就非常難受。她既可憐爸爸,又心疼媽媽。在對妞妞的教育上,父母也從來沒給她提供一個能傾訴自己想法的途徑,媽媽以主動教育為主,爸爸卻是保持緘默。沒有一個人能積極安靜地聆聽孩子的心聲,妞妞在精神上就越來越孤單。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復雜的心理壓力在妞妞稚嫩的心里不斷地凝聚著。終于,在那次意外的食物中毒中,妞妞的心理問題以癔癥這種疾病的方式爆發了出來。
既然患病的心理原因已經找到了,項醫生就開始著手對她進行心理治療。由于妞妞的暗示非常強,因此在治療的時候,項醫生首先通過心理暗示讓妞妞的精神放松下來,然后再幫助她分析心中的疑惑。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妞妞的心理狀態漸漸恢復正常了,而隨著心理問題的解決,原來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經常暈倒的癥狀,也慢慢地消失了,現在她已經康復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