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雀巢“3+”金牌奶粉被查出碘超標一事,一時成為媒體熱炒的題材,由此也加強了人們對人體微量元素均衡的重視。
食物中蘊藏著豐富的物質元素,為人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質鏈。其中,鋅、鐵、銅、碘、硒、鍺等,因人體所需量較少而被稱為微量元素。這些成分,少了可能致病,過量卻也有害健康。
自然講究平衡,健康源于平衡。
→碘
碘與人體內的甲狀腺球蛋白生成甲狀腺素,它能增加組織細胞的耗氧量,尤能促進幼兒腦和骨骼的發育。因缺碘而導致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的“呆小癥”者醫學上并不鮮見。我國不少地區人群缺碘,國家專門生產加碘鹽,以消除碘缺乏癥。不過,碘攝入過量也可引起甲狀腺腫大,以至甲亢。
→鋅
人體內任何一種蛋白質合成都需要含鋅的酶,它對促進兒童腦發育和性成熟等有重要作用。缺鋅會使人味覺減退,免疫功能降低。據說我國學齡前兒童鋅含量偏低,于是快速反應的市場便頃刻涌現補鋅保健品。但是,鋅過量可誘發胃腸綜合征。曾有報道說某地用鍍鋅鐵器盛裝果汁,而致多人發病。慢性鋅中毒者多表現為食欲不振、頑固性貧血等。
→銅
銅是人體銅蛋白和幾種腦氨基酸氧化酶的必需成分。銅缺乏時,由于銅蛋白活性減弱,嬰幼兒會出現腹瀉、食欲差等狀。而過量銅則會引起胃腸道中毒。銅慢性中毒者可引起肝內膽汁淤積。此外,銅攝入過量還會干擾鋅的吸收。當然對鋅而言也同樣如此,兩者形成此消彼長的拉鋸戰。
→鐵
鐵是組成人體血紅蛋白不可或缺的成員。血紅蛋白具有供給體內氧氣和運送二氧化碳等功能。鐵在體內起著循環作用,人體對鐵并無消耗性需求。只是因少量排泄體外才需適量補充。缺鐵患者因供氧不足而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而體內貯存鐵過多,會促使不穩定的氧自由基破壞健康的組織機體。此外,血液中的鐵蛋白與膽固醇相互作用,會加重心臟病患者的病情。
可見,人體對各種微量元素提出了苛刻的需求量,多補無益。
由于微量元素可從各種渠道攝入,如入口的膳食飲料,接觸的器具物品,乃至吸入的空氣等,故應綜合估計各種可能性,從而合理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