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點評律師
何濱hlawyer@sina.com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物所合伙人
【案情簡介】
某汽車銷售公司與某物質貿易公司于2001年4月28日簽訂汽車買賣協議,某汽車銷售公司按協議向某物質貿易公司供應各類牌號汽車共26輛,合計貨款1165200元。某物質貿易公司僅支付部分購車款,尚欠742800元。某汽車銷售公司遂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某物質貿易公司償付購車款,并以某貿易城有限公司對某物質貿易公司的設立存在過錯為由,請求判令某貿易城有限公司對某物質貿易有限公司的還款義務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問題】
1、某物質貿易公司借用他人資金注冊,其是否可以作為訴訟當事人?其對外債務由誰承擔?
——虛假出資的責任承擔
2、某貿易城有限公司幫助他人設立注冊資金虛假的公司應承擔什么責任?
——幫助他人設立注冊資金虛假的公司的民事責任
【律師點評】
某物質貿易公司借用他人資金注冊,其是否可以作為訴訟當事人?其對外債務由誰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法復【1994】4號《關于企業開辦的其他企業被撤銷或者歇業后民事責任承擔問題的批復》規定:“企業開辦的企業雖然領取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但實際沒有投入自有資金,或投入的自有資金達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15條第7項或其他有關法規規定的數額,以及不具備企業法人其他條件的,應當認定其不具備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開辦該企業的企業法人承擔”。本案中,某物質貿易公司實際上是在無注冊資金的情況下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應認定某物質貿易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
但最高人民法院復【1997】2號《關于對注冊資金投入未達到法規規定最低限度的企業法人簽訂的經濟合同效力如何確認問題的批復》規定,對這類企業法人被依法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之前簽訂的經濟合同,不宜因其注冊資金投入未達到法規規定的最低限額而確認無效。實際上承認該類企業具有簽訂和履行合同的能力,故應當認定其具備民事主體和訴訟主體資格。
如果判決承擔責任,則應當判由企業與未出資到位的股東共同承擔責任。僅判決股東(或投資人)單位承擔民事責任,則與涉訴企業仍然存在的事實有矛盾,也不利于企業首先應以自己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的通常做法。即使該企業因投資人(開辦人)投入資金未達法定最低限額,而事實尚不具有法人資格,在訴訟時也還是將其作為當事人,并由其與投資人共同承擔民事責任。
某貿易城有限公司幫助他人設立注冊資金虛假的公司應承擔什么責任?
某貿易城有限公司在代理注冊公司的過程中存在過錯,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即對某物質貿易公司及其股東不能償還部分承擔賠償責任。雖然某貿易城有限公司墊資為他人設立公司存在過錯,但出資人未履行出資義務是造成公司注冊資金虛假的根本原因,某貿易城有限公司的行為并不構成與某物質貿易公司股東共同侵權的故意。如果某物質貿易公司的股東嗣后能將注冊資金補足,某貿易城有限公司則無須承擔責任。故某貿易城有限公司承擔的責任應當是一種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賠償責任,在責任履行的順位上應當體現補充性。結合我國法律對會計師事務所虛假驗資行為的歸責原則,會計師事務所雖與合同當事人之間無直接法律關系,但其出具虛假驗資報告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心,據此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在責任承擔上,應當首先由出資人在注冊資金不實的范圍內承擔民事責任,不足部分再由會計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對此已經予以明確。
本案中,某貿易城有限公司幫助他人設立注冊資金虛假的公司的行為與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虛假驗資報告的行為,都對債權人造成了損害,只是前者更具隱蔽性,因此,對貿易城有限公司的行為,應當參照會計師事務所因虛假驗資而承擔責任的方式予以處理。
當前,類似于某物質貿易公司本身無注冊資金,通過由貿易城有限公司墊資獲取注冊登記的企業,在各地的一些私營經濟城、經濟開發區較多存在,并已發生了大量的經濟糾紛。這些企業大都由個人投資設立,一旦發生訴訟時,企業和投資人往往已不知下落,導致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應有的保護。而作為貿易城或開發區,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往往幫助無資金的“投資人”墊資設立公司,注冊完成后,即抽回資金,對其本身沒有任何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貿易城幫助他人設立注冊資金虛假的公司的情形。根據現有法規規定,追究貿易城的過錯責任,有利于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規范公司設立行為,促進交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