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起,蟹腳癢”,又到了清水大閘蟹盛產(chǎn)期,正是持螯賞菊,大飽口福,享受生活美好時光。我自幼受母親飲食生活的影響,愛食大閘蟹。那時常隨母親出去買蟹。我家弄堂穿過馬路就是巨鹿路小菜場,在門口就有一蟹攤位,上方有一只馬糞紙做的紅色巨蟹,2只蟹眼是用大支光的電燈泡做成的,一到華燈初上,電燈一開,2只眼睛一眨一眨,頗為引人注目。燈光下一長龍擺著十幾只大鐵絲籠,里面裝滿了螃蟹,個頭碩大,肚臍厚凸,青殼白肚,金爪黃毛。我母親挑選蟹喜歡將蟹肚朝天,如能迅速翻身逃逸的就證明是身強力壯的好蟹。那時的攤主做生意十分誠實。斷螯缺腳或不能爬動的“撐腳蟹”另外放在一邊,削價處理,顧客決不必擔心攤主會以次充好,讓你上當受騙。
大閘蟹不僅味道鮮美,食時也頗具情趣。有一次,母親對我們說:“啥人跟我吃蟹,啥人就沒有月規(guī)錢”,那時我們每月只有2塊月規(guī)錢,2塊錢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但為了能吃到美味無比的大閘蟹,我寧可在一個月里囊中如洗。
我母親喜煮蟹時在水鍋中加幾片去皮的姜和紫蘇,她說,這樣可散寒和中,保證大家身體健康。那時我家食蟹也有些不成文的規(guī)矩。一是先食蟹螯、蟹腳,再吃蟹身,大家都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品嘗,The last the best,寓意是越到后面,日子越好;二是母親教我們吃東西要講究文明,蟹螯、蟹腳要用小剪刀逐一剪下,不允許用手扳,以免撕壞蟹身的肉;三是食蟹后要飲碗姜湯茶,不可食柿子;四是食完蟹要先用茶葉水洗手,然后再用肥皂洗干凈。母親還教我們怎樣橫咬蟹腳,用舌頭舔出藏在角落的蟹肉;怎樣去除蟹斗中的蟹胃,蟹身兩側的蟹鰓,以及蟹身中間一塊灰白色的六角形的蟹心(據(jù)說是蟹身上最寒的部分)。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我家個個都是食蟹高手。食完蟹的殼內(nèi)找不出丁點蟹肉,蟹殼倒在垃圾筒內(nèi),一片嗦落落的空蕩聲。由于我天生愛好美食,愛好烹調,因此得到母親的指點也多。
水煮蟹好還是隔水蒸蟹好,孰是孰非眾說不一。憑我?guī)资甑氖承方?jīng)驗,認為還是水煮的蟹比隔水蒸的要更為鮮嫩可口。
在大閘蟹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趁蟹價便宜,每年我都不會放棄拆蟹粉自制蟹黃油的大好時機。制成的蟹黃油,貯存在冰箱里,可長期慢慢享用。可按照自己的心愿,烹調出各式各樣的蟹味菜肴。
現(xiàn)將拆蟹粉的經(jīng)驗介紹出來,與食品生活的讀者資源共享。
將蟹洗凈,放在鍋內(nèi),加適量的生姜片,加冷水以淹沒最上面的蟹為度。用旺火燒開后,繼續(xù)煮15分鐘撈出,待稍涼后即可拆蟹粉。
先將蟹用剪刀卸成三部分,即蟹身、蟹螯、蟹腳,然后分別拆取蟹肉、蟹黃和蟹膏。把蟹身卸下蟹蓋,用尖頭的不銹鋼針挑出蟹膏、蟹黃,然后去除蟹鰓和兩片白膜,再用剪刀將蟹身橫向剪開,用尖頭的不銹鋼針挑出蟹肉。從蟹腳拆取蟹肉的方法是先剪去與蟹身連接處的關節(jié)端和腳尖,使蟹腳成“∠”形,再用空心的不銹鋼管(硬木的搟面杖也可)從蟹腳的夾角處滾壓過去,擠出兩條蟹腳肉。蟹螯的拆肉方法比較麻煩一些。先要順螯的關節(jié)剪成兩段,然后在各段的中間斜剪一刀,再用尖頭的不銹鋼針逐一挑出蟹肉。
據(jù)我拆蟹粉的經(jīng)驗,一般蟹身的肉占蟹粉重量的40%,足螯占30%。蟹黃和蟹膏約占20~30%。
有了蟹粉,就可以進一步加工成蟹黃油。蟹黃油要加熟豬油才能凸顯出蟹的鮮香味, 當然也可用其它素油制作,但風味就大為遜色了。
制作蟹黃油以江蘇的蘇州、無錫地區(qū)的烹制方法最為科學合理。無錫有一道名菜就叫“炒蟹黃油”,具體制作蟹黃油的方法如下:
先將豬油煉制成熟豬油,再下蔥姜煸炒出香味,撈出蔥姜。然后在熬熟的豬油中放入拆好的蟹粉,先放入蟹黃、蟹膏煸炒片刻,再放入蟹肉煸炒透,最后放入料酒、姜末和其它調料,蟹黃油就制作成功了。
蟹黃油是調料中的雋品,無論湯面、炒面、餛飩,還是小籠饅頭湯年糕,只要放上一小勺蟹黃油,瞬間即可化平淡為神奇,這些面食頓時滋味變得豐富起來,因此蟹黃油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調味品。
用蟹黃油做菜更是如魚得水,做出的菜肴不僅味道鮮美,還大大提升了菜肴的檔次。極其平常的青菜、豆腐與蟹粉、蟹黃油一沾邊,底氣就不一樣了,美其名曰“蟹粉菜心”、“蟹粉豆腐”。蟹黃油不愧為調味做菜兩相宜。下面介紹5款與蟹黃油搭界的菜肴,以饗讀者。
1.炒蝦蟹
用料:蝦仁300克,蟹黃油50克,雞蛋清半只,精制油、料酒、精鹽、白胡椒粉、淀粉、味精各適量。
制法:先將蝦仁用淡鹽水攪拌,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吸干水分。蝦仁加精鹽、味精、白胡椒粉拌勻,加入打勻的蛋清和淀粉上漿,置冰箱內(nèi)冷藏室內(nèi)醒約1小時。炒鍋燒熱,放入精制油,待油溫升至五六成熱,下蝦仁滑炒至變色盛起。鍋內(nèi)留些底油,放入蟹黃油略煸,即烹入料酒,加水淀粉勾芡,調正口味,再放入蝦仁翻炒均勻即可。
特點:玉白中泛紅膏,鮮嫩美味。
2.蟹粉豆腐
用料:蟹粉(即蟹黃、蟹肉、蟹膏的混和物)150克,內(nèi)酯豆腐1盒,香菜15克,生姜15克,熟豬油25克,料酒、精鹽、白糖、白胡椒粉、淀粉、味精等各適量。
制法:先將炒鍋燒熱,下熟豬油,待豬油熔化后即放入蟹粉、生姜煸炒片刻盛起。鍋內(nèi)留少許油,放入切成小塊的豆腐和少量的水,大火煮沸,調正口味,放入蟹粉炒勻,下水淀粉勾芡即可。裝盆時撒上白胡椒粉和香菜末。
特點:鮮香滑嫩,色香味俱全。
3.炸蟹黃油
用料:蟹黃油250克,雞蛋清4只,精白面粉75克,香蔥15克,精鹽、辣醬油、白胡椒粉、淀粉各適量。
制法:先將蟹黃油加少量精鹽、辣醬油、白胡椒粉和淀粉拌勻,平均分為10份,用手搓成10只小球。再把雞蛋清用筷抽打至筷插入豎起不倒,緩緩拌入面粉攪拌均勻成蛋清糊。
把鍋燒熱,放入250克熟豬油(也可用素油,但制品的色香味不及豬油),待油溫升至六七成熱,將蟹黃油球掛蛋清糊后,逐一下油鍋炸至變色撈出。待蟹黃油球全部炸完,再入油鍋中復炸一遍即可。上桌時可跟上一碟米醋或番茄沙司。
特點:外脆里嫩,鮮香美味。
4.蟹黃海鮮羹
用料:蟹黃油150克,蝦仁、水發(fā)魷魚、水發(fā)海參、小黃魚肉各50克,雞蛋1只,胡蘿卜25克,香菜25克,淀粉15克,生姜15克,鮮湯1000毫升,料酒、精鹽、白胡椒粉、味精等各適量。
制法:先將胡蘿卜煮熟剁成細末,蝦仁洗凈控干水分,加精鹽、味精、白胡椒粉等拌勻,加淀粉上漿。小黃魚肉、魷魚、海參也切成小丁上漿。再把雞蛋磕入碗中,加淀粉3克、清水15毫升攪拌成雞蛋水淀粉。
湯鍋內(nèi)加1000毫升鮮湯(清水也可)和適量姜末,用大火燒開,先后放入海參丁、小黃魚丁、魷魚丁和蝦仁、熟胡蘿卜丁。待再開后,調入蟹黃油、烹料酒,調正口味,最后將雞蛋水淀粉液緩緩倒入勾芡,撒上胡椒粉和香菜末即可。
特點:清鮮嫩滑,美味爽口。
5.蟹黃魚肚
用料:水發(fā)魚肚300克,蟹黃75克,蔥、姜、醬油、精鹽、味精、白糖、淀粉、熟豬油等各適量。
制法:先將發(fā)制好的魚肚,切成5厘米長、2厘米寬的條塊,入開水鍋中焯水,瀝干水分。炒鍋上火燒熱,放入熟豬油50克,待熔化后放入蟹黃75克、姜末1克煸炒至蟹黃油溢出時,烹入科酒25毫升和醋2毫升,另加清湯、醬油、白糖略炒片刻盛起。
原鍋內(nèi)添加熟豬油20克,下蔥段煸出香味,加姜汁水5毫升及清湯250毫升,撈出蔥段,放入魚肚和一半炒好的蟹黃油,再加入料酒、醬油、白糖和精鹽,大火燒開,待燒入味后,加味精并用水淀粉勾芡,淋上熟豬油,最后放入另一半蟹黃油和蔥末略翻炒即可。
特點:魚肚柔軟,蟹黃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