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和與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病的簡稱。如果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腦則可引起腦供血不足、腦出血、中風等;如果發生在腎動脈則可引起腎臟功能不全,其病根是一樣的,都是動脈粥樣硬化,它是指動脈內膜下產生了像粥一樣的硬化斑塊的病理現象。在此,順便指出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血壓病是兩個疾病單元,不能混淆,雖然它們可以共存,但也可以各不相干單獨為害。本文主要談動脈粥樣硬化癥的食養法。
現在,我們可以通過食物去控制動脈粥樣硬化。有兩手:一手是盡可能控制膽固醇的攝食量;一手是食用能降低血膽固醇的食物。
根據我幾十年的臨床觀察發現,冠心病人的臨床表現是各種各樣的,與他們的體質類型密切相關。因此食養方法也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把人的體質分成六大類型,除正常質外,其余五種的病理體質,有五套食療方劑,按此而行確能改善體質。在此,我專門介紹幾種降血脂與血膽固醇的有效食物及其體質宜忌,供大家選用參考。
1.山楂制品 包括生山楂、果丹皮、山楂糕等都可以。大量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已證明它能使動脈上的粥樣斑塊明顯減少,而且有擴張冠狀動脈、軟化小血管、抗心律失常、增強心臟收縮的能力。每天15克,連吃數月無妨。但由于山楂味酸、性平,因此,凡寒體及胃酸過高者忌食;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者慎用。
2.木耳 木耳多糖能明顯地降血脂、甘油三脂、β—脂蛋白及血清總膽固醇含量,還能抗血栓形成。黑、白木耳都有效。每天可用10克,煮湯、做菜、煮粥都可以。因木耳性寒,故寒體不宜常用,熱體卻很合適。傳統中醫古籍認為黑木耳能傷腎敗精,故不宜多食,即使熱體也以吃吃停停、停停吃吃為上策。
3.大蒜 用紫皮大蒜30克,去皮,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既可以做菜,也可以煮粥,可以常食。但大蒜性熱,遲冷質與倦咣質之偏寒者宜,燥紅質與膩滯質之屬熱者切忌。有眼病者也忌。
4.薤白 味辛苦、性溫。古人用之治療胸痹(包括心絞痛);現代研究證明從乙酸乙酯可溶部分得到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成分,對抗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功效。它也適用于寒體,不宜于熱體。
最后要強調兩點:①全身病理體質狀態與局部血管病變應同時進行治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②必須少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否則徒勞無功。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病,它對人類的威脅僅次子冠心病及惡性腫瘤,目前在中國其發病率更有上升的趨勢。糖尿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臨床所見絕大多數是原發性的,多有遺傳傾向,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的一系列代謝紊亂,除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減低及胰島素釋放試驗異常外,蛋白質、脂肪、水及電解質等代謝也隨之而異常。糖尿病在早期可以毫無主覺癥狀,大多數在定期體格檢查時被發現,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才出現“三多一少”癥狀:因善饑而多食,因煩渴而多飲,因多飲而多尿,因代謝紊亂而體重銳減,疲乏無力。如果糖尿病沒能及時控制而到晚期,真正威脅生命的則是脂肪與蛋白質代謝紊亂而引起的酮癥酸中毒,或并發感染,或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其中具體機理,現代醫學已經在分子水平上進行了長期的深入的研究,且學說眾多。
現在先介紹一組適用于燥紅質的糖尿病人可控制血糖的食療方:
1.雙耳羹 白木耳、黑木耳各15克,泡發,先煮熟爛,加山藥粉20克,煮沸,待溫,成羹,可加少許甜味劑。每日一次,連食一月。
2.山藥湯圓 赤小豆泥100克為餡,加甜味劑適量,用山藥粉250克,加水調和,包湯圓,按食欲大小量力而食。每日一頓,連食一月。
5,枸杞飲 地骨皮50克,加水1000毫升,濃煎成800毫升,然后加入枸杞子30克,再煎至700毫升,代茶飲。這不僅能降血糖,對半夜咽干尤其效佳。
4.老南瓜飯(粥) 老南瓜150克,加粳米適量,煮飯或粥,久食有效。此法來自日本。
5.苦瓜 將苦瓜洗凈,切片,曬干,研成粉末,每次服0.5—1.0克,日三次,連服兩個月。遲冷質與倦咣質者忌用此方。
我在臨床上用以上諸方改善患者口渴多飲,消谷善饑及半夜咽干等癥狀都能獲得良好的效果,久食能降血糖。唯燥紅質者應同時忌食辛辣之物,如五香粉、白酒、蔥、韭菜等,忌油炸食物如油爆蝦、羊肉串等。如犯忌則上方將前功盡棄;宜深思。下面介紹糖尿病之屬膩滯質者。燥紅質者多以內熱重、口干舌燥、舌紅少苔為特征;而膩滯質者則以胸脘滿脹,頭暈、乏力,舌苔厚膩為主癥,其舌苔或白、或黃、或灰。此時可用四仁赤扁豆粥。這是我的經驗方:用苡仁10克,苦杏仁10克,冬瓜仁10克,赤小豆10克,白扁豆15克,加粳米適量,共煮粥,濃煎至豆爛時將白蔻仁1克,用小紗布包好后投入粥內,一沸即又撈出。每日一頓,連服到舌苔退凈為止。服此方時應忌:參、面食、堿、蜜、大棗、酒、巧克力與蠶豆。
對于糖尿病并發化膿菌感染時建議用魚腥草(四川農民稱折耳根,有異香,抗菌效果好)、蒲公英及菊花等食物可煎水服。蕹菜、番茄與黃瓜也可選食。
胃炎與胃、十二指腸潰瘍病
“胃病”是一種多發病,時好時壞而經久難愈。最近兒童發病率也有上升趨勢。為什么?據我分析有三個主要因素:一是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精神緊張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發此病的多見于腦力勞動者。汽車司機的發病率也不低。中醫學稱此為“思傷脾(胃)”。第二個因素是飲食不當,主要是指所吃食物與你的體質類型不合適。近年來兒童的飲食不當問題較為突出。第三個因素是一般的“胃病藥”不一定能切合你的體質,有的適得其反。
“胃病”患者的病理體質類型主要有五種。第一種常常表現為脾胃虛寒的遲冷質者。他們不能受寒,尤其是胃部和臍部,一受寒即發病,胃痛、反酸、噯氣,還可兼見大便溏稀。他們常愛熱飲,胃部加一個棉墊后感到舒適。此型患者平時應多進溫性食物,如韭菜、包心菜、蝦米等,而忌食寒性食物,如柿、梨等生冷瓜果。我推薦他們用生姜3片,大棗10個,甘草5克,共煮湯飲,每日一劑,連服一周。張仲景常用此等食物“調和營衛”。平時煮菜時可適當加點五香粉之類熱性調味品。
第二種是氣血兩虛的倦胱質者。他們常見乏力,胃呆,一動而出汗,略怕冷,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大便時干時稀,月經時多時少。這一病型在食養方法上與上型相仿,因為他們都有虛寒表現。
第三種是面紅耳赤、口干舌燥、大便秘結的燥紅質者。其臨床特點是口干思飲,飲不解渴,胃部灼熱,如火燒火燎,遇熱即痛,常有出血傾向。他們應多吃寒性食物如青菜、菠菜、蓬蒿菜、梨、西瓜等,而忌吃熱性食物,如雞、蝦、韭菜、蔥、姜、橘子、荔枝、桂圓等,特別忌飲白酒。一旦犯忌,輕即胃痛,重則出血。不可不慎!
第四種是胃脘痞滿、口臭便穢的膩滯質者。此型在江南濕地及沿海一帶,包括韓國與日本,相當多見。由于他們脾胃功能素差,加上洼地多濕,內外相引而濕泛為患。臨床上多見舌苔厚膩,胃部痞脹,好噯氣,大便異臭,尿液渾濁多泡沫等。我建議他們冬天多吃臼蘿卜,夏天多吃冬瓜湯。加上少許消閑食品九制陳皮以順胃氣,常能獲得奇效。但他們當忌人參、含堿食物如素雞、百葉、饅頭、面包、面粉類食物、蜂蜜、大棗與酒。誤補多見于此型及燥紅質者。
第五種為胃部隱痛,面色晦暗,經久不愈的晦澀質者。該型見于反復發作的“老病號”,病程較長,胃部瘀血明顯,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與增生性胃炎等胃黏膜上皮可見各型增生,黏膜下層及肌層內小血管常有血栓形成。胃癌病人在臨床上也可表現為此型。故我建議此型患者不要掉以輕心,應找醫生及早明確診斷。雖有食養方但不介紹,因為不要茍安,不能延誤時機。
最后強調一句:“胃病”患者必須注意按體質類型進行飲食調養,不能百無禁忌地盲目進食;同時應注意生活節奏的調節,勞逸適度;用藥更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