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大都市的小資們總有點崇洋媚外的情結,服裝要和國際接軌,化妝品要進口的,連零食也要進口名牌,似乎這樣才能體現出高雅的品位和精致的生活。
然而,花了5位數買的頂級品牌的衣服居然抽檢不合格,說不定你就不小心因此皮膚過敏;進口的化妝品里竟含有強堿性腐蝕性物質,用了一個月,非但沒有像廣告所說的“真的變年輕了”,反而引起了麻煩的皮膚病;而知名的食品商玩起了“雙重標準”,普通的餅干原來是轉基因食品。
一連串的問題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審視:進口產品,還有多少令人放心?
進口時裝抽檢六成不合格
——穿衣不能僅看牌子,面料最重要
新聞背景:
上海市場上2/3進口服裝質量不合格。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近日公布的檢測結果表明:該局在從上海市場上抽取的31個樣品中,有20個樣品不符合新實施的《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不合格率高達64.5%。
抽查采用市場購買測試樣品方式,檢查人員分別在本市美美百貨、恒隆廣場、中信泰富廣場、梅龍鎮伊勢丹等滬上9家著名高檔百貨商場,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1個進口服裝樣品。樣品產自意大利、德國、日本、韓國、突尼斯等1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BURBERRY、ARMANI、BOSS、CalvinKlein、Pampolina、PinkyDianne等24個國際知名品牌,涉及襯衫、內衣、嬰幼兒服裝和部分服飾配件等。
檢查發現,進口服裝主要存在的問題是:4個樣品甲醛含量超標;pH值、色牢度不合格分別占抽查不合格原因的38%和31%;部分來自歐盟國家的服裝含有可分解芳香胺。
對于服裝,我們似乎從來都是把名牌、款式放在第一位;至于這些國際名牌,上乘的面料、設計、裁剪更是讓人深信不疑。然而,這次抽查的結果卻讓人們大跌眼鏡,也不得不對服裝的面料重視起來。對此,記者專門采訪了國家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胡麗玲主任,請她就廣大消費者所關心的問題釋疑解惑。
問:對于進口服裝檢測六成不合格的結果,您怎么看?
答:一般來說,服裝進入某商場的專柜,需向商場出示該產品的檢驗報告,商場的質量管理部門也應對本商場出售的商品質量進行監督。但一方面由于產品過多,相關部門不會對每批產品進行檢驗,尤其是再補充的樣品更容易疏忽;另一方面,由于監督管理上的疏忽,很容易讓一些不合格的名牌服裝蒙混過關。
問:服裝生產廠商是不是有一套嚴格的質量監控程序?
答:規模較大的服裝企業都會有自己的質檢部門,從最早的面料質量開始檢測,包括面料的性能、成分含量等。當面料通過檢測后,再送去加工部門進行裁剪、縫紉,最后成品。而在這過程當中,企業的質監部門需一直跟蹤監督。正因如此,品牌服裝才讓人穿得放心,不用過多擔心質量問題。
問:服裝檢測一般包括哪些內容呢?
答:服裝完成后,質檢部門要做一個詳細的檢測報告,內容包括標志、外觀質量、單剪判定、理化性能等方面。如果說前三項主要是針對服裝外在檢測,那么,最后一項理化性能則是對服裝做內在檢測。理化性能包括服裝的縮水率、色牢度、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等方面的鑒定,這些都會對人體皮膚產生直接的影響。

如果這些檢測項目都達標,方可列為合格商品。國家有關部門會定時對市場上的各種服裝進行抽查,監督產品質量。一旦發現不合格產品,則要求廠家全部收回,同時整改。
問:服裝的面料和人體健康有直接的關系吧?
答:是的。從服裝整個檢測程序來看,最關鍵的還是對生產前面料的把關,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因此,人們在挑選服裝時,要特別注意衣服的料子,尤其是內衣,以純棉、淡色為佳。買回來的衣服最好先洗一遍再穿,因為服裝的包裝完全是在常態下進行的,沒有采取過消毒措施,所以不要以為新衣服就一定干凈。
問:甲醛含量超標,pH值、色牢度不合格等不合格服裝會導致哪些健康問題呢?
答:穿了甲醛含量超標的服裝后,輕者會發生皮膚過敏,出現紅腫、發癢等癥狀,重者會連續咳嗽,繼而引發氣管炎等病癥;服裝pH值不合格會引起皮膚過敏瘙癢等不適;色牢度差的產品碰到雨水、汗水會造成面料上的顏料脫落褪色,其中染料分子和重金屬離子等有可能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而危害健康;可分解芳香胺來自服裝中的偶氮染料,這種染料在特殊條件下可分解產生20種致癌芳香胺。
毫無疑問,既為知名品牌,就該品質優秀、名副其實。不過,如果已經購買了漏檢的產品,棄之未免可惜。對此,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鄭志忠教授也提醒廣大消費者:不必過分緊張,只要不貼身穿,影響不大。
有些名牌化妝品竟導致皮膚病
——SK-Ⅱ成分可疑,慎用為好
導火索:“連續使用28天,細紋及皺紋明顯減少47%,肌膚年輕12年。”這是寶潔公司生產的SK-Ⅱ緊膚抗皺精華乳曾經使用的廣告。在這則廣告的吸引下,一位名叫呂萍的江西顧客在南昌太平洋百貨購買了一支SK-Ⅱ緊膚抗皺精華乳。但一個月過去后,呂女士發現非但無效,反而在使用中出現皮膚瘙癢和灼痛的情況。她為此就虛假廣告等問題委托律師狀告SK-Ⅱ。此事一經披露,立即引起消費者的密切關注。
眾所周知,氫氧化鈉具有很強的堿性,腐蝕性很強,之所以俗稱燒堿、火堿、苛性鈉,其性能可見一斑。這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印染等工業,主要用途是在工業上。
試想,如果把燒堿用在化妝品里,嬌嫩的肌膚能承受得了嗎?
當事人向法律討說法
據律師調查,SK-Ⅱ的此款產品存在成分標示不明及含有腐蝕性物質的嫌疑。唐偉律師介紹說,他們撕去了這款產品瓶身上貼著的不干膠中文說明,發現瓶身原本印有產品成分的日文說明,經譯,日文標示的產品成分表明,這款SK-Ⅱ緊膚抗皺精華乳含有氫氧化鈉、聚四氟乙烯、安息香酸鈉等化學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有明確規定,對有腐蝕性的物質,必須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這是法律非常明確表述的。而SK-Ⅱ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唐偉律師肯定地說。
寶潔公司:產品有衛生部的許可證
寶潔公司表示,SK-Ⅱ緊膚抗皺精華乳的成分和標示都符合國家對于進口化妝品的要求。SK-Ⅱ緊膚抗皺精華乳中所含的氫氧化鈉成分是化妝品行業中常用的,主要用于調節產品的pH值。SK-Ⅱ緊膚抗皺精華乳的pH值為5~7之間,符合衛生部對于氫氧化鈉使用在化妝品中的pH值≤11的規定。同時,根據衛生部2002年9月發布的《化妝品衛生規范》,當氫氧化鈉用于一般化妝品中作為pH值調節劑時,不需要在標簽上有特別標示及警告標志。
此外,聚四氟乙烯可以用于化妝品中,對于濃度,目前尚無限制規定;安息香酸鈉的正確中文名稱為苯甲酸鈉,根據衛生部2002年9月發布的《化妝品衛生規范》,可以用于化妝品中,使用規范為濃度低于0.5%。

專家意見
劉瑋衛生部化妝品衛生標準委員會委員
在護膚類產品中,燒堿一般是用于調整該產品的pH值,護膚類產品規定pH值≤11;如果該產品的pH值>11,即為不合格產品。
那么,燒堿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含有該成分的化妝品需不需要做出標示呢?劉瑋介紹說,只有三類化妝產品需要標示:一、甲(指甲)類化妝品,需表明“含強堿”;二、治禿發類產品,需表明“警示”;三、燙發類產品,也需要給出說明。“除此三類,其他普通化妝品都不需要特別的注明,像護膚類化妝品就不需要作出特別的注明。”
張聰民臺灣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主任
氫氧化鈉,其實是一種經常使用在化妝品當中用來調節產品pH值的試劑,通常事先配成5%的水溶液之后,適量添加于產品中。當配成水溶液時,氫氧化鈉就會自動分解成鈉離子及氫氧根離子。在適當的濃度之下,這樣的水溶液并不會造成肌膚傷害。SK-II配方的氫氧化鈉比例為0.085%,且產品的pH值在5~7之間的情況下,應不致于造成肌膚傷害。消費者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肌膚狀況不適應或其他主客觀因素而導致問題,不應該用一個單純的個案反應來判斷產品的安全性。
聚四氟乙烯為一種聚合物,使用在化妝品當中主要是作為潤滑劑,一般都沒有濃度的限制。
苯甲酸鈉則是一種常見的保存劑,用在化妝品當中可以保持品質穩定,不受微生物污染。美國FDA規定,化妝品中使用濃度應在0.1%~0.2%范圍內。據我所知,SK-II中有0.1%,完全符合兩者的規定,應不致于導致安全上的問題。
金錫鵬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毒理學教授
皮膚真皮里有皮脂腺,能分泌出微酸性的皮脂,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如果皮膚接觸到堿性很強的東西,就會對皮膚造成刺激。氫氧化鈉稀釋后用在化妝品中,只要含量適當,應該不會對皮膚產生影響。但是不同人的皮膚情況不同,有些膚質對堿性的物質特別敏感,就有可能引起皮膚病。一般大家不會懷疑SK-II這種名牌的品質,但事實證明并非如此。
我覺得,化妝品中含有這種強堿性的物質,就應該在說明書中注明需要皮膚測試或有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另外,SK-II中的一些成分,我認為目前有更好的替代品。例如苯甲酸鈉,能抑制細菌繁殖,以前常用作醬油、醬菜的保存劑,現在已明令禁用于食品當中,已由更健康、更新的原料代替。
“樂之”餅干原來是轉基因食品
——“雙重標準”,讓人樂不起來
“蘇丹紅”風波未平,最近,北美洲最大的食品公司卡夫旗下的“樂之”餅干,在中國市場被查出含有轉基因成分。洋食品在中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指責某些在中國的外資食品企業在轉基因原料使用上采取了“雙重標準”,侵害了中國消費者的利益。卡夫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樂之三明治餅干被列入黑名單,因為其中含有轉基因大豆成分。
“雙重標準”難以服眾
此新聞被媒體曝光后,卡夫食品有限公司近日回復時認為,關于是否使用轉基因原料的決定是“基于謹慎考慮不同市場的消費者喜好、標志法規要求、原料獲取難易度以及生產和供貨因素等”作出的。對于公司的解釋,中國消費者實在難以滿意。
作為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在轉基因食品問題上卻玩起了“雙重標準”的花樣,侵害了中國消費者的利益,這是很難自圓其說的。
轉基因食品不標明,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
我國目前實行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志管理辦法》,對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的原始產品、種子以及以此為原料生產的油脂等商品,提出了轉基因標志的規定。如果餅干配料中的大豆含轉基因,那么廠家就應該在包裝上予以標明,否則就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違反了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據了解,目前對含轉基因的食品是否有害尚無定論,但大多數專家認為,給轉基因食品貼上標志,是對大眾知情權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