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這個城市越來越迷人,周末已經不是放松心情的唯一時間,在公司里為了生計錙銖必爭的年輕人開始懂得在華燈初上的上海扮演雙面人。白天是白玫瑰和好好先生,晚上是紅玫瑰和Mr. Sexy。
莎莎歷史 HISTORY OF SALSA
追述起SALSA(莎莎)的歷史,我們依然要將它的發源地定在古巴,雖然它不只在古巴出現。一位從海地來的法國人將一種英法流行的鄉村舞蹈帶到了古巴,于是這種舞蹈就被當地人與一種源自于非洲的舞蹈相融合,而這種舞蹈本身又結合了西班牙民歌,非洲鼓點。
除了古巴,這種舞蹈音樂小量但種類繁多的融合也同樣發生在其他的國家里,比如多米尼加,哥倫比亞等等。這些國家的一些樂隊將他們的音樂帶到了墨西哥城,并且在這些地方的電影中大放異彩。很快紐約也開始受到感染。在墨西哥城和紐約,舞蹈和音樂開始發生更多的融合和提升,更多的商業元素被加入,因為這樣更能吸引投資人的眼光。SALSA這個字眼就是在紐約產生的。這個詞十分流行,并且變成了許多種不同音樂的代名詞。這些音樂來自許多受西班牙影響的國家,包括倫巴,曼波,恰恰等等。這些音樂中許多都依舊維持他們自己的風格,但是也有許多被混合在了一起,從而形成了SALSA。現在你依舊可以在SALSA的音樂里聽到許多音樂元素的影子。在一些現在的節奏里,你依舊可以分辨出那些古老的風格。
莎莎在上海 SALSA IN SHANGHAI
上海這個城市越來越迷人,周末已經不是放松心情的唯一時間,許多在公司里為了生計錙銖必爭的年輕人開始懂得在華燈初上的上海扮演雙面人。白天是白玫瑰和好好先生,晚上是紅玫瑰和Mr. Sexy。
正是因為如此適合年齡層從25歲到40歲的SALSA剛一進入上海就捕獲了眾多舞迷愛好者。
既沒有國際標準舞的那種一板一眼,又比舞廳蹦迪扭屁股多了一份高貴。當初在各大健身房里的拉丁有氧健身操算是一種基礎普及教育,為之后出現的真正平民化街頭拉丁帶出了一票追隨者。
如今上海灘上最最鬧猛,到了周末人山人海,老外最多,音樂最火,并且還教授SALSA的地方就要算ZAPATA扴。這個在衡山路東平路的PUB,以一個墨西哥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其風格昭然若揭。招牌舞池是酒吧前臺,每次都有火辣辣的table show,全部都是自助。如果你變身成為《Dirty Dance》里面的那個火辣美女,那你就不要錯過每個星期三在這里的SALSA教學。
ZAPATA扴
地址:上海市衡山路5號
活動:每周三晚上八點開始初學者課程。
搖擺歷史 History of Swing Dancing
與熱情奔放充滿拉丁風情的SALSA相比,搖擺舞的歷史則充滿了美國式的傳奇。1926年3月26日,名噪一時的Savoy舞廳在紐約開業。Savoy因為它超長的舞池與一個雙層升降的演奏臺而迅速成名。這里的晚間舞場吸引了當時在紐約最好的舞者。受到這些舞者和當時最好的黑人樂隊的刺激,在Savory演奏的音樂大多都是搖擺爵士。1927年的一個夜晚,隨著林德伯格,這位當時正準備飛越大西洋的飛行員起航到巴黎,一位叫做“矮喬治”的舞蹈愛好者在觀賞一對舞者的舞蹈表演。當時一名新聞記者正好采訪了他。于是這兩篇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報道湊巧與林德伯格的報道在同一版面的相同位置。而這位喬治老兄把這篇報道飛行員的文章當成了自己的文章,并把文章的標題Lindy Hops The Atlantic讀成了Lindy Hop,這就是搖擺舞中一種重要舞步流派Lindy Hop的由來。
作為搖擺舞最早的一種舞步,Lindy Hop發展衍生出了諸如東海岸搖擺(East Coast Swing)、查爾斯頓搖擺(Charleston)、菏里活搖擺(Hollywood Style)、迪安科林斯搖擺(Dean Collins Style)、西部搖擺(Western Swing)等等。另外搖擺舞在不同國家地區還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在歐洲就被叫做吉特巴舞(Jitterbug),Jive 或者是Rock Roll 等。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Lindy Hop是那些在街頭,夜總會,比賽以及電影中出現的相類似的舞蹈的代名詞,并風靡整個美國。

搖擺在上海 SWING IN SHANGHAI
Jimbo原本是一個計算機程序設計師,一個小時能賺800美金,但是他卻因為對搖擺舞的執著愛好辭掉了工作,在上海教起了搖擺舞。他的中文說得并不好,于是前來學習的學員大多都是會說流利的英語的外企公司職員,留學生以及許多在滬外籍人士。
不過在他的助教、韓國裔臺灣人Orchis的幫助下已經有越來越多不會說英語的人也開始可以學跳搖擺舞。
其實要算起來,搖擺舞最初出現在上海恐怕早在30年代,那個時候上海的時髦直追紐約,上海的年輕人跳搖擺舞更是當時的最最流行的時尚,過了半個多世紀,搖擺舞又重新回到上海,這個又有點懷舊又有點新潮的東西開始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Jimbo抯 class
地點:岳陽路東平路路口,銀月跳舞酒吧
時間:每周日晚上5點是高級班課程,7點是初級班課程,8點開始舞會。
爵士歷史 History of JAZZ
爵士舞運用芭蕾的舞蹈技巧,融合現代舞的節奏韻味,形成自己獨特風格。
爵士可以說是到目前為止風格最為寬泛的舞蹈,它源起于非洲的宗教舞蹈和歐洲傳統舞蹈的綜合,在長達300年的發展過程中,爵士總是處在變化的狀態中,總是能反映出當代的音樂和藝術潮流。
查爾斯頓州的林迪舞可以被看作是爵士舞最早的形式,在后來的發展中又融合了搖滾、早期爵士樂、霹靂舞的一些元素。跳爵士舞的原則就是自由和即興,也許是因為在它的血液中有來自非洲的靈魂。
Jack Cole 曾經說過,爵士就是城市民歌。還有一個著名的爵士音樂家說過,基于非洲音樂的靈魂和打擊樂器的節奏,以及它多元化的風格, 爵士舞很難被精確地定義。
60年代的爵士舞多見于酒店的歌舞表演中,80年代的爵士舞多見于電影、歌舞片中,邁克爾·杰克遜等人的表演中也有爵士舞。
爵士在上海 JAZZ IN SHANGHAI
在上海跳Jazz的大多都是一些專業或者半專業出身的舞蹈愛好者,因為受到身體條件的限制,Jazz舞蹈并不適合于所有的人,但是正是因為這樣也更具觀賞性。
如果你并不滿足于大眾舞蹈,或者曾經練習過舞蹈但是又多年荒廢想要重拾,在上海同樣有這樣一間舞蹈工作室可以滿足你的要求。
Jazz du Funk起源于澳大利亞一群現代舞愛好者,其舞蹈融合了爵士舞,現代舞和芭蕾舞等舞種的優點,強調舞者身體的力度與柔韌性。通過舞蹈學習與形體鍛煉來改善個人氣質,提高個人自信。
2002年8月Jazz du Funk在中國上海開設了工作室,創始人就是編舞的杜連,杜連從六歲開始學習芭蕾舞和民族舞,多年來堅持不懈。在澳大利亞獲得藝術及商業雙學士學位的同時進修爵士及現代舞。杜連在2000年回到上海,作為香港衛星電視市場部副總監推廣CHANNEL[V]在中國的業務。2002年初創辦Jazz du Funk (爵士風度),全心致力于現代舞、爵士舞在上海的推廣。
Jazz du Funk
網址:www.jazzdufunk.com
嘻哈歷史 History of HIPHOP
在70年代HIP-HOP開始發展之時,被區分為M.C(饒舌歌手)、D.J(唱片騎士)、Dancer(舞者)、Craffiti(涂鴉)這四大類。HIP-HOP是一種結合了黑人說話時特有的強調和節奏感以及原始非洲部落舞蹈所衍生出的表演形式,在美國這一種族大熔爐的刺激下,轉變為現今多元化的風格。
原本Rap只能用念的,而HIP-HOP則又唱又跳,然而現在美國已將之混為一談。有趣的是,饒舌歌手就像是富有正義感的街頭戰士,闡述日常生活中的不公平並發泄憤怒的情緒,與自怨自憐、抒發悲涼情感的Jazz、Blues完全不同。嚴格而言,Rap不能算是“音樂”,因為沒有節奏,沒有音調高低其中又細分為:純粹(Pure),硬核(Hardcore),黑幫(Gangster)(G-Funk),嘻哈(Hip-Hop),等等。
嘻哈在上海 HIPHOP IN SHANGHAI
隨著嘻哈音樂風靡整個歐美,日本和韓國已經成為了亞洲的兩大嘻哈基地。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開始喜歡嘻哈文化,看到上海遍地舞廳里播放的嘻哈音樂,便可知道這一風潮是如何強勁地影響著我們的時尚娛樂生活。
說起嘻哈的文化,其實它并沒有什么文化,在美國那些嘻哈主流人物大多都沒有讀過大學,混跡于平民區,他們用唱來宣泄情緒,用中國流行語來說,其實就是憤青之歌。
到了亞洲,它所呈現出的那種不同以往的隨意自由和標新立異立刻被20歲的大孩子們欣然接受。
上海恐怕是全國最早出現hiphop舞蹈表演的地方,記得那個時候有一個叫做新偶像的明星藝校從日本帶來了這一舞蹈,當年的學員如今已經成為一代舞林宗師。而如今孩子們對hiphop文化的認識也已經不光光停留在舞蹈,更多的人開始說唱,打碟甚至是涂鴉。
嘻哈舞場:
PEGASUS
地點:金鐘廣場三樓。
時間:周三學生之夜,周四hiphop之夜
GUANDI
地點:復興公園內
時間:周五周六,小舞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