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終認為,頭腦里有些想法,或者說有些縝密心思的女性,都會有把自己的心情或者故事記錄下來的愛好。但是,如果說現在還有哪位美女會在每個晚上自顧自坐在寫字桌前攤開日記本寫日記的話,那她一定是位沉睡多年的“睡美人”了。
因為博客已經出現,它取代了紙質的日記本,拿著紙筆寫日記自憐自戀的年代終于不復存在。
上海美女遭遇博客
博客,又稱“Blog”,最初的概念是網絡日志,上網者只需注冊一個用戶名,就可以擁有一個地盤寫日記。博客的誕生一時間掀起了上網者日記生活的新浪潮,他們和她們在各自的領地里揮灑自由,描述生活、定格時間、抒寫心事、發表言論,留下各種日記或者日記以外的印跡。深入博客世界里,人人都在期待日記以外的驚喜。
博客,已經漸變成一個無人導演的戲臺,每一個喜愛它的人都可以在這里粉墨登場。
遭遇1·得來全不費功夫·
網名“海鷗飛處”的女孩在博客里申請了一個自己的Blog。有一天她這樣寫道:“我昨晚夢到小學同桌馬艷,她很愛笑,笑時左嘴角有個酒窩,酒窩里有顆小黑痣。四年級時,我弄壞了她的算盤,她讓我賠,我抵賴不從。她氣得將算盤珠子扔了一地。班主任進教室的時候踩到珠子,摔了個四腳朝天,惹得我倆哈哈大笑。這么多年沒聯系,不知道她現在還好嗎?”
第二天,“雁兒在林梢”在日志后回復:“我是馬艷,如果沒有猜錯,你一定就是我的小學同桌王小鷗!”
喜出望外的小鷗和馬艷立刻接上了頭,兩人約在美羅城星巴克見面,彼此一眼就認出了兒時的伙伴。原來,馬艷一直是小鷗的博客好友,對她的文字和敘述場景感到莫名的熟悉,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直到讀了那篇日志才敢上前相認。
從那天開始,這兩個昔日好友又成了無話不談的死黨。
遭遇2·給我親愛的朋友們·
小易從大二開始就為滬上多家媒體撰稿,是大家一致公認的才女。可是才女卻好像從未融入過這個集體,她對一切事溫和淡漠的性格讓周圍同學始終沒法親近。
大學畢業前夕,校園里的留言簿滿天飛舞。讓大家感到很意外地,小易也拿著屬于自己的留言簿央同學寫留言。一個月后,留言簿轉了一圈回到小易手中,她看見跨頁上是班里被稱為“四天后”的幾個女生合寫的。大致意思是:喜歡并且欣賞她的文風,希望今后在不能相見的日子里多作交流,因為她們都是愛寫作的女孩。“四天后”還在末尾留了各自的博客地址,希望小易能和她們鏈接一下,交流交流彼此的內心。
小易感動于她們的真摯,當天晚上即申請了博客用戶名,寫下了長長一段文字,給她親愛的朋友們。她告訴她們自己的家庭經歷;與她們分享愛看的書;粘貼了幾篇最新發表的文章,當然末尾還不忘謝謝她們如此愿意與她交心。
幾個星期后,小易輕而易舉獲得了一個雜志社責任編輯的職務,過著她喜愛的寫字生活。每天晚上,除了編輯文章和寫稿子,她還會打開博客鏈接,寫寫自己的事,再看看朋友們的日志,日子過得充實而富足。
遭遇3·電腦上的溫馨小家·
Kathy老向朋友們抱怨男友不了解她,兩人爭吵不斷。究其原因,原來Kathy在上海,男友在北京,兩個城市相隔太遠,心靈的距離油然而生。朋友們給她支招:“你們博客吧。”
于是,就有了“星星點燈”這個二人共享的博客,男主人是“大寶”,女主人是“小寶”。為了和別人的博客有所區別,他們一起設計了獨一無二的模板,對“家”進行全面裝修。他們在QQ上討論背景顏色的選擇,“大寶”說藍色,“小寶”說粉色,爭執不下,最后兩人都讓步,選擇了折中的粉藍色。他們讓鼠標掠過之處閃現月亮和星星,并定期更換背景音樂。
在設計頁面的過程中,Kathy認識到,愛一個人,首先就應該認可他的個性,然后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互相包容。Kathy學會了自我檢討,還學會了訴說,不再把所有的不滿和愛意都埋在心里。她對他說:“以后有什么難以啟齒的事,你就寫在這里,我們一起面對。”
如今,“大寶”和“小寶”無比恩愛,再也沒有聽Kathy對兩人的感情進行過不滿的評價。他們的博客最近播放的背景音樂是江美琪的《親愛的你怎么不在身邊》,上去瀏覽的客人無一不為他們異地的真情感動。
遭遇4·媽媽心經·
有好幾天,阿Mei發現老媽吃完晚飯就鉆進書房不出來,在電腦上思考,或者打字。以前的她可是一撂下飯碗就拽著老爸去公園扭秧歌的呀。一次,阿Mei終于抑制不住好奇心,偷偷檢查了電腦。在網頁瀏覽的歷史記錄里,阿Mei看到一個陌生的博客地址“西蘭花”,密碼已被電腦記住,所以輕而易舉打開了網頁。
誰知道一打開,阿Mei著實意外了一下——自己小時候虎頭虎腦的照片出現在電腦屏幕上。原來,老媽在寫博客。老媽說:“小妹這幾天胃口不好,問她是否有心事,她也不說,可能是我的廚藝退步了。以后,我要做好晚餐,讓小妹再像小時候一樣肥嘟嘟的……”
老媽將日記分了三類:心頭肉小妹、烤地瓜老伴、西蘭花老媽。阿Mei看著老媽的日記,忍不住淚盈于睫。她只顧沉浸在個人的小情小愛里,卻不舍得多關注一下老媽的內心感受。
從那以后,阿Mei每天都要偷偷讀老媽的心事,然后按照老媽期望的樣子做,滿足老媽的各種心愿。
老媽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深厚的母女之情,輾轉吸引了一些編輯前來約稿,最近聽說她要在某報開設專欄了,專欄名為“媽媽心經”。
遭遇5·天南地北盡驢友·
先將“驢友”作一解釋:網絡咨詢發達,愛好外出旅行的網民們自發組織出行游玩,各不相識各不了解,卻可以通過網絡急團團圍攏到一起,出行旅游。
絲絲從來沒有想到過,除了那一個個“驢友”們開設的網站和BBS,自己還能在博客上遇到一堆志趣相投想去西安玩的朋友們。
事情緣于那個叫“北回歸線”的博客作者,他在自己的頁面上貼了幾張來自西安兵馬俑的照片,宏大氣勢和歷史好奇感立即征服了包括絲絲在內的幾個朋友。大家開始在他的照片后面發表評論,與他談論西安古城的歷史文化,并且都流露出了去西安旅行的想法。
一拍即合,由兩個女生三個男生自發組成的“博客之友旅行團”結伴同行了。他們坐了14小時的火車,抵達西安的時候,恰好遭遇寒流。然而這并不影響絲絲和朋友們的游玩興致,除了兵馬俑,素昧平生的他們還去了法門寺祁福,磕頭的時候排成一排。直到回上海,絲絲還在想像著他們一行人跪在佛前虔誠的樣子,有點暗自好笑。
他們把各自相機里的照片發到Blog上,互相欣賞互相贊揚,博客也從此成了他們探討旅行話題的最好場所。
作者手記:
博客和普通日記的不同恰恰在于它本身的魅力,那些未知性——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在博客里發生些什么,或者看到些什么。博客已經切切實實地涉入上海女性的私密生活,并對她們的生活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然,博客并不單單作用于女性,此文僅從上海女性的視角為大家詮釋博客魅力——驚喜無處不在,一切皆有可能。
博客疏通“星”時代焦慮
真正熟悉博客是從木子美、竹影青瞳等前衛女性開始的。我想網絡閱讀與網絡寫作共同造成的新聞事件,是博客得以生存的一個現實境遇。如果沒有人寫作博客,沒有人關注個人隱私,平庸的網絡日志就會從網絡閱讀中消失。
這正好印證了一句話:博客播種龍種,卻收獲思想的跳蚤。
或者說正是隱私與誹聞造就了博客的傳播與擴張,這與個人思想上的“裸露欲”相關,與人類追隨窺視和閱讀他人隱私的快樂相關。
其實,博客不過是更加自由或不受限制的,在網絡上讓普通人實現了自我暴露的夢想,這是“星”時代造就的焦慮。個人在尋找凸現自我的困境中,網絡恰好提供了這樣一種技術。因此,網絡博客的出現正在改變從前由“星”們所把持的個性化表現空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焦慮時代的博客明星。
或許,人們應該更加寬容博客書寫中出現的問題,這是因為在傳媒發達的時代,個人博客就是自我介入網絡社會的一種較自由的選擇,加之,網絡隱蔽和匿名的隱身,自然讓書寫的快樂造就一種民間話語更生的狂歡。
你可以在博客上生活,也可以在現實中生活。只有你自己知道,你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