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第二次入院接受手術,以消除去年心臟搭橋后留在左胸的疤痕組織和積液。有關冠心病和搭橋手術的話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冠心病,目前已成為西方國家的第一號殺手,在我國發生率也相當高,而且有逐步增高的趨勢。冠狀動脈搭橋術是當今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已有30多年的歷史。上海的多家醫院近年來廣泛開展了這項手術,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已成功完成1000多例這樣的手術,成功率高達98%。
但是,大多數人并不十分了解,對手術存有或多或少的畏懼心理。據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心外科袁忠祥主任醫師介紹,心臟搭一個“橋”,除去麻醉和體外循環等準備時間,醫生只需要6分鐘~7分鐘時間就能完成。許多患者在幾天后便能上下樓梯。若恢復良好,一周后便能上街;1個月~2個月,即能勝任輕便工作;3個月~4個月后基本能復原。不過,袁醫生提醒病人,搭橋術后,若不注意飲食結構的改善,不重視生活習慣的調整,不堅持長期合理用藥,仍會面臨心臟再次堵塞的危險。
冠心病病人的飲食習慣一般有:一是愛吃大魚大肉、油炸食品,不愛吃粗糧蔬菜;二是口味重,愛吃咸菜,炒菜時猛下醬油;三是愛喝酒,喜甜飲料及吸煙。因此,袁醫生建議,術后必須改變這些習慣,每日除主食米面之外,要適當搭配雜糧與豆類以及瘦肉(包括雞、魚)100克~150克,不吃或少食肥肉和動物內臟。烹飪菜肴時,要多用植物油,少用或不用動物油。青菜及水果可多吃,西紅柿可天天吃,但不要加過多的糖,豆制品、花生米、核桃仁等也可常吃。另外,食物要少鹽,通常日攝入量保持在5克~6克為宜,市場上出售的低鈉鹽可優先選擇。控制飲酒,烈酒的熱量高,不可喝,黃酒和葡萄酒可少量地喝些。飲品第一選擇是白開水和茶水,低糖成分的飲料也可適當喝些。

搭橋后第一次從事體育運動時,須測量脈搏,嚴格按處方進行,既不保守也不激進。同時,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活動前,要事先做好準備,避免運動突然開始或停止。如在鍛煉過程中出現胸悶、胸痛和憋氣、頭暈以及心跳加快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并及時到醫院就診。飯前飯后不要立即運動。陰雨天、悶熱或寒冷天氣時,應減少活動量或暫停活動。活動后應小休20分鐘才可進行溫水淋浴。病人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品,出現心絞痛癥狀時,可及時使用。要提醒的是,運動不能完全取代藥物治療,醫生關照的用藥劑量或方法均不能自行變更。當然,保證情緒的穩定也很重要。另外,要定期到醫院復查,如做心電圖、同位素和冠狀動脈造影等,以便盡早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總之,“橋”的通暢性,同病人自己的精心、用心和醫生的關心是密不可分的。
許多患者問,心臟上搭的橋能堅持多少年?一般認為,用靜脈搭橋,其10年的通暢率約為60%~70%,如果結合良好飲食習慣加上藥物控制,通暢率還將明顯提高。而用動脈搭橋的遠期通暢率會更好,但由于人體的動脈有限或本身有病變及狹窄等,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動脈搭橋。由于搭橋方法是一種非常復雜、病人損傷大的高難度手術,實施前須做冠狀動脈和左心室造影檢查,以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和程度,據此決定搭橋的數目和準確的位置。同時,還要進行超聲心電圖與血生化和肺、肝、腎功能及大小便常規等檢查,了解全身各臟器的功能狀況。術前要嚴格控制感染,病人要練習腹式呼吸,停止使用阿司匹林等藥物,避免精神過度緊張,以免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產生心肌梗死而增加手術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