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我們反對給孩子隨意貼上“網絡成癮”的標簽,但在現實中,因迷戀網絡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孩子并非個別。這些小網民,無論家長怎樣勸說乃至訓斥都無濟于事,他們仍然沉溺其中不可自拔。為此,本刊記者專門在一所中學進行了調查,并傾聽了3位較為典型的孩子的心聲。同時,我們也請從事“青少年網絡成癮現象”研究的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張亞老師,為我們分析孩子上網成癮的根源。她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問題的根源其實在網外。
“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被人崇拜的感覺,而在網絡游戲中我全都得到了。”
小崔男14歲初中二年級
網齡:3年
我第一次接觸網絡還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暑假里。爸爸媽媽都去上班了,我一個人呆在家里非常無聊,就到表哥家去玩。他教我打《CS》,我很快就上手了,漸漸地,我迷上了網絡游戲。一開始,還只是在假期或雙休日的時候玩;到了后來,癮越來越重,每天放學一到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上網玩游戲。什么復習功課啦、做作業啦,全都忘得一干二凈,第二天一早就趕到學校去抄別人的作業。一個學期下來,我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從前十幾名一下子跌到了倒數五名。
爸爸媽媽對我是恨鐵不成鋼,我有時候也非常厭惡自己:“怎么這么沒出息,老是擺脫不了網絡游戲的誘惑?”但一等到打開電腦,我就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曾說過的話、下過的決心就全都拋到九霄云外了。一想到我和幾個同學組成的“反恐戰隊”,就無法遏止心中的上網渴望。在游戲中,我是最棒的“狙擊手”,誰都無法逃脫我的子彈,同學們甚至還給我取了個“狙王”的綽號。我覺得這是一種無上的光榮,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被人崇拜的感覺,卻在網絡游戲中全都得到了。
專家分析:自從迷上網絡游戲之后,小崔就徹底放棄了學習,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五。面對這樣的后果,他的內心是痛苦而迷惘的。難道他自甘墮落嗎?顯然不是,作為一個人,他渴望獲得認同,希望得到成就感和控制感。但他從學習上無法得到,只能轉向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他游戲玩得非常好,“玩友”都很佩服他,正像他自己所說的:“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被人崇拜的感覺,而在網絡游戲中我全都得到了。”
“為什么在網絡聊天室中‘手指麻利’的我到了現實中卻笨嘴拙舌?”
小姚女18歲高中二年級
網齡:5年
我和那些男孩子不一樣,不喜歡在游戲里打打殺殺的,聊天才是我的最愛。聊天室里聚滿了來自天南海北的人,有的甚至還在國外,一想到能和這么多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說話,我就覺得興奮。我只是個學生,交際圈里也就那么幾個人,一天到晚呆在一起還有什么好說的呢?更何況,說話時還要盯著別人的臉,累也累死了。在網絡聊天室里就完全不必在意這些,愛怎么說就怎么說,用詞也不用多考慮,反正互相看不到。在現實生活中覺得難以啟齒的話可以很輕松地打出來,再也不必考慮什么委婉語氣。
然而,沒過多久我就對聊天室厭倦了,因為每次遇到的都是些新面孔,要不斷地重復自我介紹的語句,煩也煩死了。所以,我成了QQ、MSN的忠實用戶。我結交了很多黑龍江、新疆、海南、云南等地的新朋友,和他們一起談人生、談理想、談社會、談歷史,成了我每天的必修功課。經過這么多年的鍛煉,跟人聊起天來那種感覺就像是行云流水。但在家里和父母、在學校和老師同學交流的時候卻往往詞不達意。我實在難以理解,為什么在聊天室中“手指麻利”的我到了現實生活中卻笨嘴拙舌?
專家分析:像小姚那樣的女生,由于比較羞澀,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因此,她的交游面不是非常廣。為了滿足自己人際交往的需要,她轉而求助于網絡。由于網絡聊天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割裂的,而且雙方無法見面,甚至連聲音也聽不到,只能通過文字來揣摩彼此。這對害羞的小姚來說,可謂正中下懷。由于長時間在網上和別人交流,就與現實中的人脫離了,更加劇了社交能力的削弱,從而使她更沒有辦法與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于是,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沉溺于網絡聊天而不可自拔。
“我親近了論壇中的朋友,卻疏遠了家人。”
小趙男16歲高中一年級
網齡:3年
我認為自己的上網心理還是比較理性的。我既不喜歡在網絡游戲中打打殺殺,也討厭在聊天室里無病呻吟,論壇才是我的最愛。由于比較喜歡古典音樂,我就在一個相關的論壇里注冊了,還起了一個很特別的網名——“膠木唱片”。我覺得論壇就像一個大社區,那么多有著共同愛好的人“住”在一起,每天交流心得和體會,分享好的曲子,就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議論,有了煩心的事還可以互相傾訴……沒過多久,我就把論壇當成了自己的家,這個網上虛擬社區的功能也日趨完善,甚至可以說成了一個“小城市”。
一到雙休日,論壇上便格外熱鬧。我也迫不及待地投身其中,經常一掛就是一天。漸漸地,我和父母之間的話越來越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全家出動走親戚了。我親近了論壇中的朋友,卻疏遠了家人,甚至分不清現實與網絡了—— 一次考試時,我竟然把自己的名字寫成了“膠木唱片”。
專家分析:對于小趙那樣喜愛“論壇”的孩子,則是明顯缺乏歸屬感。可以想見,他在學校里一定非常不合群,無論和哪個同學都談不到一起。回到家中和父母更是沒有共同語言。而“網絡論壇”則把有同一愛好的人召集到了一起,在這樣的氛圍中,他當然就樂此不疲了。
張亞表示,網絡成癮除了上述心理方面的因素外,可能還有生理層面的原因。大腦中有一個叫作“享樂區”的區域,每當網絡成癮者上網時會對其大腦進行化學反應式的刺激,釋放出多巴胺,進而使人產生快感。如果這種刺激是經常性的,上網者的大腦會強化這種化學反應,從而產生成癮行為。研究表明,癮君子可用的多巴胺確實少于常人,而上網正好有提高大腦多巴胺水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