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戒毒中心的楊國棟教授從網癮的生理基礎入手,采用自己獨創的“1+1戒毒法”來治療網癮。根據網癮程度,患者將接受8天~15天為一個療程的封閉式治療。除了每天服用6片~15片的莨菪浸膏片(戒毒癮的藥物)外,還要在耳朵后面貼上中藥貼劑進行穴位治療,并定時輸入一種叫光量子的液體。網癮患者還將通過填寫心理學量表、與醫生對話等方式接受心理治療。
接受過該療法的孩子稱:“用藥之后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不想吃飯,還老是嘔吐。雖然不再想著上網了,但好象對別的東西也都不感興趣了。”
觀點交鋒
心理學家
●網癮與毒癮是有很大差別的,哪能把網癮也當成毒癮來戒?上網久了,的確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手有可能會因為姿勢不正確而發抖,同樣也會因為疲勞過度,引起精神不振,但這些癥狀與毒癮發作時的癥狀是不一樣的,休息一下就會恢復,而靠休息毒癮是消除不了的。
●平衡體內的多巴胺來克服網癮有一定道理,但在抑制多巴胺的同時,人會對很多事情都失去興趣,網癮是沒有了,但生活的樂趣也可能蕩然無存。醫學之研究須以人為本。
法學專家
北京大學法學院衛生法學教授孫東東:目前我國一些醫療單位對某些醫療新技術隨意嘗試的問題,應引起衛生部的重視。不僅現有的診療名錄劃分不夠仔細和及時,在醫療新技術方面亦缺乏專門的管理,已經醞釀多年的《衛生新技術臨床準入暫行辦法》因為種種原因遲遲難以出臺。這不僅造成了目前國內在醫療新技術管理方面的混亂,也對衛生部的監管增加了難度。
政府主管部門
衛生部科教司技術處宋廣霞處長:醫學研究一定要以人為本,因為人的生命是高于一切的,絕不能隨隨便便拿人的生命胡亂嘗試。況且,作為醫學研究,國家是有嚴格規定的,立項、審批、可行性報告、專家論證等等,并不是誰想怎樣嘗試就可以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