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有近10%的人染有乙肝病毒,還有很多人飽受慢性乙肝的折磨。誰都想盡快把病治好,于是,一些人便看準了這一機會,處心積慮地推出了許多的所謂“乙肝特效藥”。然而實際效果卻很不理想,很多病人不光浪費了錢,還延誤了病情。下面,就讓上海虹橋醫院肝病治療中心的譚主任告訴你,如何識別虛假乙肝藥物的廣告。
弄清藥物的主要成分
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患者有明顯的乏力和食欲減退,有的無明顯癥狀,僅有轉氨酶的異常;有的有黃疸,有的無黃疸;有的便秘,有的便溏。因此,治療的藥物也有所不同。一些藥物側重于改善肝炎的癥狀,一些藥物有良好的降酶效果,還有一些藥物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復制的作用。有些廣告對藥物的作用過分夸大,不是能“轉陰”,就是可“軟肝”,其實就是一些能夠改善肝炎患者癥狀的普通藥物。因此,患者在用藥前一定要弄清楚所服藥物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避免盲目購藥。
藥物在體外或動物身上的作用不一定能夠體現在人體內
有些藥物廣告利用一些動物試驗和試管內研究的結果宣傳自己的藥品。例如:“某藥經某動物試驗可使某動物產生乙肝抗體”、“某藥在體外有抑制乙肝病毒復制的作用”等迷惑消費者。其實,一種藥物在動物體內和人體外的作用不一定能夠體現在人體內。先別提藥物在體外的作用,就說動物細胞和人體細胞也還相差甚遠。另外,一種藥物不能只有抑制病毒的作用,就能用于治療乙肝,還要取決于它對人體的安全性。“84消毒液”是可以殺滅乙肝病毒,但它能用于治療乙肝嗎?
新藥的研究一般是免費的,要經過三期臨床試驗才能上市
當今,世界各國對藥品臨床試驗的規范化管理日臻完善。在一個新藥上市前,必須經過科學的、規范的藥品臨床試驗,以充分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這對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是至關重要的。一種新藥,首選要經過臨床前的動物試驗,證明它在動物體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后才能夠申請進入臨床研究。臨床研究一般分三期:I期是在健康人中進行,觀察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對各組織器官系統的影響和安全性;II期是在少數研究單位和病人中,觀察藥物短期的療效和安全性;III 期是在更多的研究單位和更多的病人中,進行較長期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的研究。所以,千萬不要迷信新藥,畢竟它們還沒有經過長期臨床的“考驗”。
目前只有能夠抑制乙肝病毒復制的藥物,還沒有完全清除病毒的藥物
盡管人類發現乙肝病毒已經近40年了,但目前公認的抗乙肝病毒的藥物只有干擾素和新一代的核苷類藥物。這兩類藥物也只能起到抑制乙肝病毒復制的作用,并不能將乙肝病毒從體內完全清除,而且在治療中均有一定的缺點。因此,人們根本不要相信什么“轉陰治療”的廣告宣傳,更不能相信1964年才首次在澳大利亞發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誰家會有什么對付它的“祖傳秘方”了。
戰勝乙肝——功夫在“醫”而不在“藥”
乙肝是一種病理過程極其復雜的疾病,對其致病的一些細節,至今還沒有完全明了。所以,把治愈乙肝的希望全部放在所謂的“特效藥”上是不切實際的,更何況現在還沒有特效藥。所以,患者應該從對藥物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覺醒,唯有經過多年臨床驗證的、成熟的治療方案才能幫助病人控制病情,邁向最終的康復。
乙肝患者要特別留意身體的狀況,并定期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如果肝功能發生異常,就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對癥的藥物。在治療過程中也要定期隨訪。待肝功能恢復正常,主觀不適癥狀消失后,就應該停藥。當然,停藥并不意味著聽之任之,還是要每隔3個月左右的時間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如果正常,那就無須任何治療,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了;如果異常,就需要根據情況重新開始用藥。切記:服用任何肝病藥物都要獲得醫生的處方。別再四處尋覓所謂的“靈藥”、“驗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