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2歲的段濤是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醫院副院長,說起當婦產科醫生的經歷,原來與家學淵源有關:母親是位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婦科醫生,段濤從小就跟著媽媽在婦產科跑來跑去,耳聞目睹,受熏陶、長見識自不待言。上大學時,他又被婦科學界的泰斗江森教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研究生導師張振鈞教授的博學多才,也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年輕的段濤暗下決心:要以這些大家為楷模,刻苦攻讀、學以致用,畢業后為廣大病家作奉獻。在老師們的精心栽培下,段濤潛心醫術,刻苦鉆研,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一位頗有建樹的婦科專家。
生命保健從圍產開始
談起圍產保健工作,段濤的眼睛頓時一亮。他說,懷孕是一個復雜而奇妙的生理過程,隨著新生兒的一聲啼哭,宣告一個小生命的誕生,孕婦的圍產期保健也告結束。圍產期包括孕前咨詢、產前檢查和營養、分娩及產后服務,一環環都關系著母子的生命安全,乃是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提高新生兒出生質量、保證母嬰健康的重要措施。因此,做好孕婦和胎兒的監護,加強孕期保健,降低畸形兒發生率及減少嬰兒的后遺癥,對提高人口質量非常要緊。
比如,現在不少“準媽媽”營養過剩,而她們普遍認為:只生一個寶寶,應該吃得好些,以為這樣孩子的身體才健壯。但實際上,這樣做有害無益,如果孕婦攝取過多的食物,除了會造成孕婦自身過度肥胖、甚至是妊娠期糖尿病以外,還會引起巨大胎兒、導致難產等發生。因此,把開展圍產期保健、營養與膳食指導、心理護理工作說得怎樣重要都不為過。
忽視健康釀惡果
有一天,門診來了位患者,她尚未開口就淚流滿面地說:“我得了腫瘤,請段教授無論如何救救我!”然而,檢查后卻什么也沒發現。但臨床中更常見的還是女性對婦科疾病諱莫如深,往往未及時治療而引起嚴重后果。
當前,我國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約13萬,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不過,值得寬慰的是,如今發達的醫療技術和手段,已能及時發現隱患并進行處理。只是部分女性情愿經常與美容院打交道,卻不愿定期到醫院進行婦科檢查,到時追悔莫及。
讓女同胞不再有難言之隱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醫院設有婦科腫瘤、高危產科、孕婦營養指導、產前診斷、遺傳病學、不育不孕等門診,可謂無所不包。但段濤在接待全國各地的患者時,發現經常有人傾訴自己的性困惑。但作為著名的婦嬰保健醫院,卻沒有專門的女子性醫學門診。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女性中有30%~4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性障礙。男性患者遇到性方面問題,可以去醫院看泌尿外科,而女性既不能向男性功能障礙醫生求治,也無法和婦產科醫生交流,患者有病沒處找醫生。有些人甚至一輩子沒感覺到性高潮,只能悶在肚子里,不敢說出來,怕被人說不正經……
有一位58歲的老太太,長得眉目清秀、儀態端莊,但臉色有些憔悴,每次看病欲言又止。一天,她實在忍不住,吞吞吐吐地問段教授:長期相濡以沫的老伴“不正經”,65歲了依然精神抖擻,常纏著自己要過性生活,由于身體不好,每次同房后,她總是痛苦不堪,因而特地來求教段醫生:有什么藥能讓老伴吃了沒“性趣”?這番話聽來似乎可笑,但段濤卻十分認真,他開導說:“老人適當的性生活不但不會損害健康,還有益長壽。若缺乏性生活,則會導致睪丸、卵巢、腦垂體前葉的促性腺功能下降,雄性或雌性激素分泌減少,反而會加速衰老過程。
面對眾多女性的性困惑,段濤萌發了開設女子性醫學門診的計劃,現在正準備啟動。萬事開頭難,女性功能障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一旦真的要付諸現實,連段濤自己也猶豫過,但為了廣大女性的“性福”生活,他想嘗試一下,為女同胞們做些事。況且,性是人的天性,是全面衡量人類心理、生理以及健康等各方面的標準,沒有理由去壓抑,而應該以科學的心態來看待。他希望讓天下有情人都能享受真正溫馨的家庭生活,“性福”美滿。
如今,段濤除了繁忙的業務工作外,還身兼上海市產前診斷中心主任,中華圍產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圍產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婦產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性學會性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圍產醫學雜志編委,現代婦產科雜志常務編委等職。他撰寫的《婦產科住院醫生手冊》、《婦產科程序診斷》和主譯的《TeLinde婦科手術學》等著作已先后問世。當問及今后有何打算時,段教授樸實地說:“為廣大女同胞健康保駕護航,便是我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