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并不溫暖的日子,我們走進一個暖意融融的北京城里的小院,專程拜訪為了中國的和平統一大業專程從英國趕到北京的全英華人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單聲先生。單聲先生于去年9月應聘擔任了本尹J顧問。這位儒雅的老者,在古稀之年為了中國的和平統一事業,向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制訂“中國統一法”的設想,并為這個理想的實現一直不懈地努力著。不論是深情回憶過去還是充滿信心地期盼未來,這位不像商人更像學者的老人,常常用他的真誠感動我們。
去國
單聲,字律和,1929年出生于上海。1951年6月,出身于上海名律師之家的單聲從上海震旦大學(現復旦大學)法律系畢業時,距新中國1954年誕生自己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還早3年。剛剛解放的新中國,舊法廢除,新法未立,法律的作用和人才尚不被中國人崇尚和重視。對兒子寄予厚望的父親說:“你是學法律的,目前在中國還沒有用武之地,還是到香港學點實際的本事求生吧。”
在香港,單聲從老同學口中得知法國可以免費讀大學,學生食堂還有國家津貼,也幾乎是免費的,于是便決定去法國繼續求學。這一年的11月底,單聲坐上了法國馬賽號郵輪前往歐洲。本來同學們都是訂好機票要飛去巴黎的,但單聲說大家的旅費、生活費都有限,一張機票八百多美元,夠在巴黎生活一年的費用,而四等艙船票只需一百多美元,而且大家在船上做伴,還可減掉旅途的單調與孤獨,于是大家相約坐船去巴黎。28天的航程結束時,來接站的家人從頭等艙找到三等艙都未找到單聲,等看到他從四等艙里走出來時,姐姐的弟子錢志襄大哥說:“你怎么乘四等艙?那里都是參加越戰的法國傷兵,不衛生,也不安全。”單聲說:“出國來坐四等艙,回國時乘頭等艙,是不是強過出國時坐頭等艙、回國時坐四等艙?”錢大哥很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有志氣,有志氣!”當年,錢大哥尚未結婚,二十多年以后與單聲結成了兒女親家。如今想來,也許就是相逢的那一瞬間,為二人的友誼奠定下了基礎吧。
1954年單聲取得巴黎大學國際法學博士學位,后又到英國倫敦大學UCL學院研究國際法。國際法是一門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規范,國際法為國家服務的性質決定了國際法人才不可能離開國家的需要而獨立存在,而當時的中國對于法律的認識才剛剛開始,沒有條件為單聲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那時的歐洲華裔求職難,學國際法的單聲求職就更難。因為經濟來源中斷,單聲只好棄法從商。1956年,他應聘為香港駐歐洲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從而開始了漫長的商旅生涯。1961年,為了生存,他決定去西班牙經商。
成功
上世紀60年代初,單聲在西班牙外交學院取得了“院士”頭銜。此后他在德國和西班牙(馬德里)經營進出口公司,而最終使他走向成功的是他在西班牙的房地產投資。當時的西班牙南方海邊正在發展旅游觀光業,地價非常便宜,單聲抓住機遇果斷投資,幾年后就獲得了高于投資1000—5000倍的收益。這使他成為當地最成功的華人地產商。
1967年,因為孩子到英國求學,單聲夫妻又開始奔波于英、西兩國之間。在把自己的事業發展到英國的同時,單聲開始了同英國僑界的接觸,很快成為英國華僑協會會員,擔任理事后,又被選為會長。單聲的慷慨大方、對華人公益事業的熱情,為他在華人中贏得了很高的威望,為自己成為著名僑領打下了堅實基礎。上世紀90年代,單聲兩次偕夫人回江蘇泰州商談辦學及落實房產之事。 1998年,單聲將政府發還的祖宅通過泰州市政府捐贈給大浦小學,作為孩子們的課外活動場所。2004年8月開始的一項由全國婦聯倡導的愛國愛鄉愛中華活動——“愛心匯聚‘共建母親水窖”公益行動使中國的貧困地區、特別是西北缺水地區的家庭得到了有效的救助。而在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年會上,倡議華人華僑積極參與這項活動的,就是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名譽會長單聲。
年逾古稀的單聲言談中常令我們感受到他的熱情與活力。西班牙和英國的房地產投資業務都給他帶來了很多回報,不光讓他衣食無憂,還為他從事公益事業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儲備。最近他又雄心勃勃地開始投資股票和期貨。他說:“我們海外華人想為國家做點事真的很難。首先得生存,解決了溫飽問題,還得有堅實的經濟基礎,然后才能拿出時間和金錢付出努力為華人華僑做事情,為國家做事情。房地產是‘被動投資’,要等待別人來買才能實現利潤;而投資股票、期貨才稱得上是‘主動投資’。自己要變‘被動’為‘主動’,以便用更多的錢來回饋社會,回饋祖國。”他在泰國世界華商大會上所作的《英國經濟狀況》演講,已被載入《世界學術文庫(華人卷)》。
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會長、全國僑聯特聘顧問、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歐洲華僑教育基金會名譽會長、世界震旦校友會名譽會長、南京大學名譽董事客座教授、英國大地社委員、上海市海外聯誼會理事、英華經貿協會理事……寫在單聲這個名字前的頭銜越來越多,而他付出最多的還是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的事業。
“統一”
海外華人華僑背景不同,素質參差,當僑領也不是有錢有愛心就可以做好的。任英國華僑協會會長期間,單聲也遇到過坎坷,遭遇過質疑,甚至萌生過去意,并在英國僑界淡出過一個時期,但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單聲從來沒有逃避過,從來也沒有沉默過。這位依然時常用毛筆寫中文的老人深情地說:“雖然我不得已加入了西班牙國籍,但那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我熱愛中國的文化,我愛我的祖國。”
在生意之外,單聲最關心的是祖國的和平統一,參與最多的公益活動也是祖國的和平統一促進活動。他說:“臺灣民進黨的‘蠶食’和‘漸進’政策是想在‘臺獨’的道路上促‘小變為大變’,積‘量變為質變’,這種圖謀是不會得逞的。‘臺獨’政策不得人心,沒有出路,只會把臺灣引向更加危險的境地。”2000年初,在單聲的積極倡導下,全英華人中國統一促進會在倫敦正式成立,單聲被推舉為會長,當時中國駐英大使馬振剛親自為他頒發了會長證書,引起了海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在單聲的帶領下,全英華人中國統一促進會多次舉辦兩岸統一問題研討會,向廣大僑胞、臺胞宣傳“一國兩制”,駁斥臺灣分裂主義者的行徑。單聲親自率團參加柏林、華盛頓、巴拿馬、東京、莫斯科的世界華人推動祖國統一大會。有關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國際會議和交流,他都是最積極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之一。
民進黨想用國際法中“民族自決”來取得“臺灣獨立”的法理時,法學博士單聲終于在古稀之年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2000年,在柏林第一屆世界性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上,單聲就根據國際法法理針鋒相對地提出了“無限擴張法權,懲治臺獨行徑”的倡議。2004年5月,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英期間召開的華僑和留學生座談會上,單聲當面向溫總理提出建議:制定“統一法”以抑制“臺獨”勢力。單聲說,既然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在臺灣就有法權。所謂法權,就是中國有權制定對臺的法令,臺灣人在法理上就應該遵守。當時溫總理的答復是:“你的建議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我一定會鄭重考慮你的建議。”
當這個建議被越來越多的媒體關注時,單聲也越來越引起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去年國慶節前,他剛剛回國參加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大會,12月間我們又在北京見到了他。現在,《反分裂國家法(草案)》已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漂泊海外關注祖國的游子們多年的呼吁與努力已初步見到了成效。
單聲說,要振興中華,必須要有一個安全的環境,一個穩定的政治體系。這不僅是所有中國人的需要,也是海外華人華僑的心愿。人到晚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到祖國的和平統一。因為愛國,所以在他的眼里,統一比生命更重要。
單聲最想做的事是有一天能葉落歸根回到祖國,盡自己的所有回饋社會,為祖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說自己最感榮耀的事是被中、英兩國政府聯合邀請以貴賓身份出席香港回歸盛典及特區政府成立盛典。
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如今還常常憶起童年時母親的教導:“人要有遠見有志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人交往須守信守時,禮尚往來,凡事不能過于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