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廠商品牌知名度不高的情況下,渠道運作有這樣一些問題:難以找到愿意經銷自己產品的經銷商;大都數經銷商對開發市場、推廣新產品缺乏積極性;大都數經銷商不具備產品的推廣能力和對終端開發、維護能力。
筆者在為企業服務的實踐中總結出簡單而有效的三板斧渠道運作法。
第一把斧:企業直接砍向終端。針對重點市場,廠家必須占領的戰略高地,或市場沒有基礎,找不到合適的經銷商的市場,企業應由自己直接啟動市場,在區域市場設立營業所,由廠家自己組織銷售人員直接做終端。比如西北的某酒廠,酒泉市區是其主要根據地,以前是經銷商和廠家共同做,弊端很多,經銷商不是全心全意推你的產品,廠家又放不開手腳,怕影響了經銷商的積極性,同時外地市場的竄貨,其根源大多來自酒泉的經銷商。2003年,根據新的市場開發模式,明確了酒泉市區的廠家直銷模式,戰略方向一旦明確,許多戰術上的問題迎刃而解,以前不敢下的決心,現在不用再討論研究了,按既定方針辦,經過半年的市場運作,成效顯著。靠著酒泉市區500多家商超,50余家酒店,實現了銷量占全公司總額的四分之一的佳績,且比去年同期翻三至四番。
這把斧還可用在經銷商沒有信心的地區,產品知名度、品認知度都不高情況下,與經銷商談判是很被動的,受制約的條件很多,到不如由廠家直接啟動市場,倒著做渠道,再根據市場銷售的情況,轉變模式,若是高產品,就變成第一種模式,否則就轉變成第三種模式——經銷商做市場比如:安西市場,就是按這種模式啟動市場,二個月后,就有經銷商跳出來,要求成為總經銷商,而且是現款現貨,這時可轉換為第三斧——依靠經銷商做市場。
第二把斧:配合經銷商做市場。對于經銷商網絡不成熟地區,以直銷帶動分銷,將經銷商作為二級分銷商設置,讓其在競爭中過度。用第二把斧啟動市場時,必須有一個明確的進程,3- 6個月完成啟動階段,然后實行戰略大轉移。
用第二把斧啟動市場時,必須要有一支過得硬的營銷隊伍,和良好的終端管理能力,在終端上下的功夫,廠家做市場,經銷商做物流。造勢、宣傳,營造對廠家較為有利的“市場進入”條件。
比如“漢武御”在甘肅高臺區域的運作,2003年8月份,六個人,租了一套三居室住房,設立辦事處,按第一把斧啟動市場,二個月后,就有一家經銷商愿意合作,但該經銷商以前沒有銷售網絡,是個建筑包工頭,扶上馬還要送一程,這時運作市場必須使用第二把斧,在這期間,作為廠方要不斷地培養經銷商,協助他建立健全終端網絡,至于高臺市場最后轉變成何種模式,就要看該經銷商的能力如何了,若是抬不起的阿斗,就必須更換經銷商。
用第二把斧啟動市場也有虛實之分,一種是該市場志在必得,扎扎實實做基礎工作,另一種是造勢為主,做一些有影響力的餐飲、大賣場,以招商為目的,一旦找到合適的經銷商,再全面啟動市場,不僅可以協助經銷商把市場做大做強,而且還具了有對市場的控制權。
第三把斧:把市場大膽的交給經銷商來運作,廠方派一名客戶經理,協助或指導其工作。這種模式的市場由幾種情況轉變而來,一是該區域找到了信心足、能力強的經銷商。比如漢武酒業在嘉峪關的經銷商,他有較先進的經營理念、有較強的經濟實力,而且對市場運作有較系統的把握能力。另一種是農村市場、偏遠市場、非集中性市場,比如漢武酒業在甘肅金塔縣的經銷商,是由第二把斧的運作方式轉換到第三把斧。
用第三把斧運作市場,對經銷商的掌控很重要。這類經銷商往往能力較強,對通路建設較熟悉,但對品牌建設就不太熟悉,或者說不太關心,所以廠方必須派出客戶經理,負責品牌的市場建設及維護,把廠方的營銷理念,CAR- BON給經銷商,幫助經銷商建立二批網絡,比如用銷售協議、獎勵政策、銷售臺帳等形式并從利益上綁往渠道成員,建立渠道成員對廠家的忠誠度。
三把斧的結合運用,還決定了我們在區域市場的競爭策略,是打壓競品,領導潮流,還是低調跟隨,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