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風不僅帶來了陣陣涼意,也使空氣濕度顯著下降,各種粉塵也多了起來。這段時間對過敏體質者來說是相當難熬的,鼻塞、打噴嚏以及皮膚瘙癢等過敏癥狀讓人坐立不安。怎樣除之而后快?使用抗過敏藥自然是首選方法。可面對林林總總的藥物,該怎樣挑選呢?用藥過程中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要回答這些問題,先得給抗過敏藥進行分類。
過敏產生的原因和常用藥物分類
過敏原刺激人體B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E(IgE),IgE與肥大細胞和血清中的嗜堿性粒細胞的Fc受體結合而變為致敏細胞。肥大細胞主要分布在皮膚、黏膜和毛細血管周圍。當人體再次接觸同類過敏原,就會激發起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使肥大細胞脫顆粒,并釋放顆粒內的組胺及5-羥色胺、緩激肽等活性物質。這些物質與各種靶細胞中的特異受體結合,就產生了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平滑肌收縮、毛細管血通透性增加、黏膜腺體分泌增多等。于是,患者皮膚便會出現紅腫、瘙癢和斑塊以及喉部、支氣管、胃腸的痙攣。所以,只要阻斷了致敏反應的任何一步,就可以顯著緩解癥狀。
抗組胺藥
組胺是人體內廣泛存在的過敏介質,臨床上最常用的抗組胺藥便是針對它的。此類藥物是個大家族,有撲爾敏(馬來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非那根、氯雷他定(開瑞坦)、特非那定(敏迪)、阿司咪唑(息斯敏)等成員。本類藥物對感冒和過敏性鼻炎誘發的打噴嚏、鼻塞、咽喉灼熱瘙癢等癥狀有緩解作用,還可預防暈車暈船引發的惡心和嘔吐。由于撲爾敏、苯海拉明和非那根是第一代抗組胺藥,不良反應較多,最常見的便是嗜睡,因此,司機、高空作業者以及操作精密器械者不宜使用,否則可能發生意外。這類人群可改用氯雷他定、特非那定等第二代抗組胺藥。但是,無論第一還是第二代藥物,都有致畸或潛在致畸的作用,孕婦和哺乳期的婦女應盡量避免使用。需要強調的是,老年人或心臟病患者服藥時一定要慎重,以免引起心律失常。
過敏介質阻滯劑
這類藥物也稱為肥大細胞穩定劑,色甘酸鈉便是其中的元老,還包括酮替芬等“后起之秀”。它們對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治療效果特別好。
免疫抑制劑
所謂免疫抑制劑,就是大家熟悉的激素藥。它們的藥理作用很廣泛,可以全方位地阻斷過敏反應的各個環節,故而療效最佳。但是,很多人都認為使用激素會帶來各種副作用,其實這完全是偏見。由于生產工藝的改進,如今用于抗過敏的激素藥很少有全身性的副作用,而且,多半加工成噴霧劑,一次使用的劑量很小,完全不必擔心。過敏性鼻炎患者不妨試試丙酸倍氯米松和曲安奈德的噴劑,說不定困擾你多年的過敏癥狀一朝便可緩解。
鈣劑
提到鈣劑,很多人會產生疑問:“這不是營養藥嗎?怎么對過敏還有作用?”實際上,它的作用遠不止補鈣這么簡單。鈣離子能夠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出,從而改善水腫等過敏癥狀。但它主要作用于皮膚,對各種濕疹、蕁麻疹以及接觸性皮炎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鈣劑的種類很多,一般用于抗過敏的主要是葡萄糖酸鈣。所以,如果你經常發生皮膚過敏,不妨配合服用鈣劑,能夠盡快地縮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