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越來越多的人“談糖色變”,因為糖尿病已經成為一種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疾病。于是,各種各樣的無糖食品大行其道——愛美的女士以此減肥、老年人用其控制血糖……
筆者在一大型超市調查中發現,標注“無糖”的多為奶粉、麥片、玉米粉及飲料等食品。“無糖食品比較適合患糖尿病的顧客,想要減肥的人們也最好選擇無糖食品。”超市營業員對無糖食品進行著不遺余力的推銷,但當筆者詢問究竟什么是“無糖”時,得到的答復是“無糖食品”就是指“無蔗糖食品”。
那么,面對“無糖”的世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無糖呢?
無糖的真正含意
按國際慣例,無糖食品是指不含食糖,即不含蔗糖(甘蔗糖、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麥芽糖及果糖)的甜食品。但該類食品必須使用含有食糖屬性的替代品,如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麥芽糖醇和甘露醇等),而并非許多人認為的用糖精等高倍甜味劑生產的甜食品。
糖醇作食品配料,具有一定黏度和吸濕性、耐熱性,還具有某些生理活性,如不易引起血糖上升、可促進鈣吸收和雙歧菌增殖等。糖醇的熱量低于食糖,在2千卡/克~3千卡/克之間,故糖醇也稱作營養性甜味劑。雖然各種糖醇在水果蔬菜中均有少量存在,但要從這些天然物中提取,成本卻過于昂貴。目前,各國均用相應的糖還原生成醇,如將木糖制成木糖醇、麥芽糖制成麥芽糖醇等。此外,單純用高倍甜味劑配制的食品,一般稱作無熱量或低熱量食品,但不能稱作無糖食品。
商家的“無糖”游戲
消費者的認識誤區
商家總是極力夸大“無糖”的字面含義,在括號內用小字標注“無蔗糖”,以此誤導消費者。事實上,無蔗糖不等于不含其他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等)或雙糖(蔗糖、乳糖、麥芽糖等),所以,該類產品屬于無蔗糖產品,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糖產品。還有的雖然標注“無蔗糖”,但在其配料表中卻寫著“加有白砂糖或葡萄糖”,事實上,蔗糖和白砂糖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還有一些所謂的“無糖食品”,雖然未使用蔗糖作為甜味劑,但卻偷梁換柱,把糖精充作甜味劑,盡管其產生的熱量較低或基本不產生熱量,但并不等于不含糖。
此外,糖尿病患者千萬不要以為選用“無糖食品”就能控制血糖。為了能和其他食品吃起來一樣可口且色香味俱全,在“無糖食品”的生產過程中,商家會在添加甜味劑的同時摻入增稠劑,而增稠劑是淀粉水解的產物,它與白糖一樣容易使血糖升高,甚至還易引起更劇烈的血糖反應。因此,“無糖食品”并不意味著“有利于控制血糖”。即使是質量合格的“無糖食品”,本質上也只是低糖食品,不具備降糖藥物的效果。
如何選擇無糖食品
⒈選購名牌產品,質量才有保障。
⒉不僅要看外包裝是否標注“無糖食品”的字樣,還要看其配料表,了解該產品是用何種甜味劑代替了有關糖類。對于標注“無蔗糖”字樣的食品更應注意,因其中可能含有葡萄糖等其他糖類。
⒊考慮食物本身是否含糖。如不少谷物食品的主要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它在人體內最終仍要分解成葡萄糖。因此,即便是無糖食品,也應有節制地食用,否則同樣會引起血糖升高。
⒋無糖類保健食品在某些疾病狀態下可以使用,但絕不能替代藥物的治療作用。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控制主食的攝取量,對于一些無糖食品需慎用,以防不法商家用糖精等保持甜味,從而有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