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以走出的怪圈
大凡慢性乙肝患者,肯定都對該病的遷延難愈印象深刻。使用常規的治療手段一般只能控制病情,并不能斷根。幾乎每個患者內心深處都有這樣的渴望:希望能有一種藥物能夠在短時間內徹底治愈疾病。于是,就產生了這樣的現象:媒體上一有關于所謂“轉陰特效藥物”的報道,患者就趨之若鶩,爭相購買。使用一段時間后,效果也是有的,過高的轉氨酶降下來了,人的胃口也好了,肝區的不適也減輕了。這時,很多患者就天真地認為疾病已經好了,但是停藥過后還沒有多少時候,病情就又出現了反復。于是乎,人便從希望的顛峰一下子摔到了失望的谷底。沒過多少時候,又有一種所謂“特效藥”問世了,患者們便又重復上述的過程,始終走不出“服藥-好轉-停藥-復發”的怪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為此,筆者特地走訪了上海虹橋醫院的肝病診療中心。在許學強主任的指點下,終于知道了個中原委。
“特效藥”的光環下隱藏著什么
要知道為什么走不出上文提到的怪圈,就要深入剖析所謂的“特效藥”究竟含有那些成分。人們至今仍無法研制出能夠徹底清除體內乙肝病毒的藥物。臨床常用的仍然是四大類藥物——抗病毒類、保肝類、免疫調節類和輔助治療類。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特效藥”只不過在上述四大類藥物中選取了一部分,將它們制成復方制劑而已。而且,大多數的“特效藥”的成分以保肝藥為主。因此,患者在服用之后肝功能的改善比較明顯,轉氨酶降低了,黃疸也下來了,周身的不適也減輕了。其實,這只是表象,病毒仍然潛伏在肝臟內,還在伺機興風作浪。患者在癥狀持續好轉一段時間后,就會麻痹大意,于是,稍不留神,乙肝就卷土重來了。所以,它們只能控制病情,并不能徹底治愈疾病。而且,乙肝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疾病,不同的病人、同一個病人的不同病理階段,治療的方案和用藥都大不相同。千人一面地使用同一個藥物,怎么可能起到好的療效呢?
綜合治療才是康復的關鍵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盲目跟風,使用所謂“特效藥”對疾病的康復沒有任何的好處。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不同的病理階段使用相應的藥物,這樣才有可能長期穩定地控制病情,最終走向完全的康復。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常用的乙肝治療藥物及治療的時機吧。
抗病毒藥
這類藥物的代表就是干擾素和拉米夫定。它們是世界公認的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藥物。但是,它們的使用是有嚴格的臨床指針的,不能隨意使用。只有對病情作出綜合分析之后才能決定是否使用。
免疫調節藥
主要為胸腺肽類以及多糖類。此類藥物可調節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調動人體自身的防御力量,來抵御病毒的侵襲。一般應連續使用3個月~6個月。
保肝藥
這類藥的品種很多,一般都有降酶退黃的作用。通常在肝功能有反復的時候使用,待恢復正常后再使用半個月到一個月即可。
輔助治療類
此類藥物主要為各種中成藥及各種維生素類藥物等。它們發揮的主要是輔助治療作用,可促進人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轉,有利于機體抵御病毒并可促進恢復。這些藥物的服用可以貫穿疾病治療的始終。
所以,乙肝患者不要為“特效藥”耀眼的光環所迷惑,也不要對上面提到的四大類常用藥物失去信心。其實,只要根據病情合理地使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別再被“特效藥”廣告牽著鼻子走了,還是多聽聽醫生的建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