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滴水成冰的隆冬,要說最讓人流連忘返、欲罷不能的,莫過于泡上個熱氣騰騰的溫泉浴。即便在都市工作不能到天然的溫泉浴,選擇大浴場中泡上個溫水浴、藥草浴、做個SPA,感覺也不錯呀!泡浴,既能驅除寒意、消除疲勞,又可借此交友聚會、加深感情,真可謂是一舉數得。醫學專家認為,泡浴還是一次非常好的熱療方式。據研究發現,泡浴除了能刺激人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之外,尚可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因寒冷刺激而造成的血壓增高;還能促進交感神經興奮、加速心臟搏動,增強全身血液循環及加快機體新陳代謝等。此外,浴水的浮力,可大大緩解關節肌肉的壓力和緊張,有利于四肢的運動和舒展,水浪沖擊所產生的按摩效應,能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關節的疼痛與僵硬。不過,泡浴雖好也并非人人適宜,年老體弱者及兒童應該由家人陪同,不然,非但無益于健康,還會泡出一身麻煩來。
泡浴的水壓與水溫
泡浴是在水中進行,有關水壓和水溫會直接關系到沐浴者的健康與安全。據科學實驗,如果人全身的皮膚面積以1.5平方米~1.7平方米計算,洗浴時水深若到達肩部,人所承受的水壓將達到1200千克左右,致使靜脈血管和淋巴管承受巨大的壓力,并由此造成心腦器官負荷急劇增加。而腹部受到劇烈水壓時,則可引起橫膈膜上升,肺容量減少,二氧化碳無法完全排出,出現呼吸急促。由此可見,泡浴雖有促進與改善機體血液循環的功效,但過高水壓對人體健康與安全極為不利。因而在浴池內應取上半身前傾位,水深一般不宜超出乳頭一線,如仍不適可降低水位。由于水是流體,洗浴時還應經常上下左右移動手腳的位置,以調節水位壓差。
水溫選擇也要冷暖適宜。泡浴的最佳溫度在38攝氏度~39攝氏度之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等溫度浴,此時水溫比人體的溫度略高2攝氏度~4攝氏度,是人體最為舒適的。倘若超過42攝氏度時,體內的交感神經將趨于興奮,導致脈搏加快、血壓升高。相反,一旦低于37攝氏度,處于24攝氏度~37攝氏度區段時,便屬于低溫范圍,此時身體開始不斷散發熱量,造成體內能量的過多消耗。因此,洗浴時要根據人體的不同生理需求加以選擇,否則,就很有可能適得其反,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泡浴時間
調節洗浴的時間,對健康也非常要緊。如剛剛進食之后,就不宜馬上去泡浴,最好是在相隔30分鐘~1小時之后才進行。第一次下水浸泡以5分鐘~10分鐘為宜,以便有一個逐漸適應水溫和水壓的過程。每次水中浸泡的時間,應控制在15分鐘~20分鐘以內,因為這是心臟所能承受的范圍。健康者的呼吸與脈搏的比例約為1:4,浸泡時這個比例可保持在1:6以下。有嚴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或病后體質虛弱者,均不宜長時間泡浴,即便是健康者也不宜過長。并要注意多補充水分和含有電解質的飲料,以免因體內生理失衡,發生虛脫或肌肉痙攣等現象。
不宜泡浴人群
至于懷孕前、后期的婦女應避免泡浴,因為水溫過高,有可能會造成胎兒的畸形以及流產或早產。更年期婦女的陰道較為松弛,泡浴時可因水的壓力而進入陰道誘發感染。
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原則上忌泡浴。因為水溫過高會增加心臟的負荷,誘發腦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等病癥。即便要泡浴,水溫也不能超過42攝氏度,浸泡時間不多于10分鐘,水位不得高于心臟的位置。糖尿病患者也不宜泡浴,因為患者伴有周圍神經病變,手足皮膚感覺異常,對溫度的敏感度較差,易造成皮膚傷害。“香港腳”及濕疹的患者,均不適合泡浴,他們不但會污染水質,還會造成自身皮膚傷口的惡化。過敏性皮膚患者,浸泡高溫水,皮膚會受到刺激,出現瘙癢、紅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