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喜歡朗誦。郁悶時,一個人獨坐書房,高聲朗誦名家名作,心情頓時豁然開朗;得意時,找出自己不熟悉的作品,邊朗誦邊體會,浮躁之情漸去。多年來,我用朗誦充實生活,朗誦使我保持了充沛的精力。
我喜歡朗誦大約始于中學時期。那時,為了通過高考獨木橋,整日死記硬背頭腦昏昏。一個周末,其他同學都回家了,我自己在宿舍里借著煤油燈看書,越看越發困。為了完成當天的學習計劃,我便高聲朗讀起《刑場上的婚禮》。讀過幾遍后,忽然覺得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加深了,對一些詞的記憶牢固了。從此,我便天天找個不影響別人的地方高聲朗誦課文,語文成績也提高得很快。真正將朗誦作為一種保健方式,是參加工作以后的事。大學畢業后,我一個人到了一個偏遠的小城,那里文化生活單調。工作之余,人們或下象棋,或打撲克,我則選擇了朗誦。
朗誦是催眠劑。一個人遠離父母,遠離家鄉,思鄉之情常常攪得我徹夜難眠。好在那時單位住房比較富余,單身職工每人一間。每當難以入睡時,我便靠在床頭,拿起《歷代散文選》朗誦,不知不覺中,睡意襲來,便一覺睡到天大亮。
朗誦是清心片。工作中不順心的事是常有的,而我性格又比較內向。為了消除心中的不快,我常將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里,高聲朗誦唐詩宋詞。李白的《將進酒》讓我替先賢鳴不平,辛棄疾的《水龍吟》讓我為古人發感慨。以古喻今,自己的不快漸漸忘卻。
朗誦是固氣丹。工作時間長了,經歷的事情多了,在說些言不由衷的話的同時,自己也沾了些惡習,多少次差點在推杯換盞中迷失,多少次險些在無所事事中消沉。可每當我朗誦起岳飛的《滿江紅》、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便會重新鼓起奮斗的勇氣,揚起前進的風帆。
朗誦是益智散。隨著年齡的增大,記憶力也日漸衰退。科學家說,多讀書可以延緩大腦的衰老,多朗誦可以鍛煉人的記憶力。朗誦有助于記憶,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朗誦是一門語言表演藝術,但我不懂藝術;朗誦需要良好的普通話,但我的方言口音很重。不過,這些都不影響我愛好朗誦。因為朗誦于我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是一種保持精力充沛的養生方式。據《健康時報》